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大數據下的教學方法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大數據正在實現人類工作、生活與思維的大變革,其“威力”也強烈地沖擊著整個教育系統,正在成為推動教育系統創新與變革的顛覆性力量。在大數據時代,當在線學習逐漸成為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之時,傳統課程則起到輔助教學的效果。大數據時代會給教師提供創新性的專業發展機遇,廣大的教師必須與時俱進,抓住機遇促進個人核心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因材施教;教學方法
一、大數據的概念
大數據出現在1997年,NASA研究人員邁克爾•考克斯和大衛•埃爾斯沃思第一次使用這個詞來描述數據方面的挑戰,即從20世紀90年代起超級計算機所產生的巨大信息量。2012年,聯合國的《大數據促發展:挑戰與機遇》白皮書說:“大數據的時代已經來臨,大數據的出現,將會對所有的領域產生深遠的社會影響。”大數據將給人們的工作、生活帶來巨大的變化,大數據思想也會對整個教育體系產生強烈的沖擊,也會促進教育體制的創新和改革,會對教育產生顛覆性的影響。
二、問題提出背景
數據的大規模集聚與定制化分布為信息共享、信息協作和學習創造了一個全新的環境。一方面,學習者可以通過云計算提供的服務,自由地選擇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更好地利用信息資源和服務。另一方面,教育管理機構和教育科研工作者能更好地管理教學資源、開展教學設計、優化教學過程。但是傳統的網絡學習環境研究大都集中于功能或特性的移植,即從一個平臺學習新的技術,到另一平臺重新實現和集成,未涉及執行核心,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大數據分析問題。云計算,尤其是大數據的運用,給網絡學習帶來最大福利是成本降低,使計算機資源使用模式得以改變。根據谷歌的云計算模式,網絡學習的用戶所需的應用程序并不運行在用戶的個人計算機、手機等終端設備上,而是運行在互聯網上大規模的服務器集群中。用戶所處理的數據也并不存儲在本地,而是保存在互聯網上的資料中心里,由云計算將分散的資源集中利用。
三、大數據與教學方法融合
(一)大數據時代學生學習的特征與“因材施教”更切合
在大數據時代最重要的一個方式就是在線學習,實現了完整的記錄、跟蹤、控制和可視化,滿足了不同學習特點的學生的學習需求,為不同學生的行為建立學習模式。不同類型的學生打造個性化的學習途徑,讓每個學生的學習內容不再是一模一樣,會根據不同用戶的學習軌跡進行動態演示,以定制學習模式。大數據時代在線學習并進行分析定制讓教育變得千人千面,符合“因材施教”的理論。例如,互動學習短片的這種模式可以有效地減少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疲勞,幫助學生注意和提高學習效率。短周期的學習會更有成就感,激發他們進一步研究的積極性。同時,在線學習不是一個孤立的練習和記憶。開放式平臺的教育網絡,為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搭建橋梁,老師鼓勵學生學習,表達自己的意見,交換意見,增進相互學習的氛圍,讓大家相互之間有良好的溝通,在問題的討論、挑戰和相互學習中共同進步,這些都不僅是看視頻練習這么簡單。學生學習的行為將被計算機記錄,包括:行使鼠標點擊,某處反復觀看和暫停視頻,回答的審查是否會進行審查的問題。然而,當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數據量,通過挖掘組學習、數據分析、統計、歸納的行為模式,學會學習的規律,以確定哪些知識來確定什么樣的知識,了解學生個人的行為,該點應突出,并獲得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旨在開展教學和指導,教給學生。通過大規模的教育資料、課程資源、測試,為了進一步提高網絡教學資源的質量而反復改善。進一步提高網絡教學資源的質量并進行反復的改善,以達到學習資源的最優化和被廣泛接受。
(二)大數據時代教師角色職能的轉換更符合
教師的“傳道、授業、解惑”這種傳統的課程教學則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當網上學習正成為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這種“翻轉課堂”的教學組織,將改變過去的“老師教,學生學”的理念。課堂上將變成由老師來對學習的學生進行審核、討論、提問和回答常見問題的模式。老師的主要作用更多的是“解惑”。此外,大數據時代徹底改變了獨自教學的局面,比過去越來越注重“團隊精神”。大數據是未來教育的發展新方向,個性化的自我適應學習讓教學回歸本質,更符合“因材施教”的人性研究路線,這是未來教育的生態圈。隨著大數據的不斷發展和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大型網絡教育平臺將會給高校教學觀念帶來深遠的影響。學生通過網絡在線學習,也可以聆聽到世界一流大學學習的優質課程。大數據與教育的結合,是時展的必然要求,廣大教師要與時俱進,抓住機遇,提高個人業務,推動個人核心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師資源的整合、促進團隊建設是大數據時代教師發展的必然趨勢。這種專業發展趨勢有兩個好處:一是促進教師和綜合管理服務發展的專業分工,把教師的教學個人工作轉換為一起的團隊合作。這就需要創建教學的智能化服務體系和基于信息技術的支持學習,以盡量減少教師的重復性工作,支持和促進教師團隊的培訓與發展;二是由于“翻轉課堂”的發展,學生更多的是在線學習,教師勞動力解放出來后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理論研究和實踐研究上,促進理論研究更上一個臺階,這是大數據時代提供給教師創新性的專業發展的機遇。
結束語:
正如黎加厚教授所言:不遠的將來,隨著“云計算”的發展,為實現全球數據信息提供機會。但是當前開發平臺、工具的異構性和緊耦合性導致了大量的教育資源系統之間不能互聯互通、資源共享與軟件復用,“信息孤島”現象依然普遍存在。值得一提的是,當前關于大數據研究很大程度上集中在以“云計算”為核心的相關計算機技術與軟件的開發上,在如何把“大數據研究”應用于實際的學科領域,或者說如何指導網絡學習和教學實踐工作應對“大數據環境”的研究,還有待于進一步探討。
參考文獻:
[1]朱建平,李秋雅.大數據對大學教學的影響[J].中國大學教學,2014(9):41-44.
[2]陳堅林.數據時代的慕課與外語教學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15(1):3-8.
[3]姜強,趙蔚,王朋嬌,等.基于大數據的個性化自適應在線學習分析模型及實現[J].中國電化教育,2015(1):85-92.
[4]祝智庭,沈德梅.基于大數據的教育技術研究新范式[J].電化教育研究,2013,34(10):5-13.
作者:于靜 單位:沈陽市體育運動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