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ICU機械通氣患者鎮靜鎮痛護理效果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對icu機械通氣患者行鎮靜鎮痛與臨床護理,觀察其效果。方法:選擇2017年5~2018年10月之間收治的ICU機械通氣患者,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37例與觀察組38例,兩組患者均給予鎮靜鎮痛治療,同時對照組給予常規ICU護理,觀察組在其基礎上給予針對性護理,比較兩組非計劃拔管率與約束使用率、不良反應發生率與患者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非計劃拔管率與約束使用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數據對比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數據對比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數據對比差異顯著,P<0.05。結論:鎮靜鎮痛治療與針對性護理配合應用,可有效提升ICU機械通氣患者護理滿意度,降低其不良反應發生率,建議對ICU機械通氣患者實施推廣。
關鍵詞:ICU患者;機械通氣;鎮靜鎮痛;護理效果
機械通氣是幫助ICU患者維持生命的常用手段,ICU患者身處陌生的環境之中,由于其活動受到限制,加上多種有創監護,患者很容易產生緊張、焦慮與不安等不良情緒[1]。非鎮靜狀態下患者存在很大發生意外的危險,如意外拔管等,加上機械通氣下患者可能會出現人機對抗的情況,所以鎮靜藥物的使用對ICU機械通氣患者具有重大意義。鎮痛鎮靜治療下患者處于“休眠”狀態,降低了氧耗與代謝,可以更好的減輕由于強烈病理因素引發的損傷,為各器官功能的恢復贏得了時間[2]。本研究選擇行鎮靜鎮痛治療的ICU機械通氣患者為研究對象,對臨床護理方法的應用效果進行觀察。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75例患者均為我院在2017年5~2018年10月之間收治的行ICU機械通氣患者,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37例與觀察組38例,其中對照組有男性21例,女性16例,其年齡最小為50歲,最大為79歲,平均年齡為(64.25±3.56)歲,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1例,成人呼吸窘迫綜合癥5例,老年重癥肺炎10例,感染性休克7例,其他4例;觀察組有男性23例,女性15例,其年齡最小為52歲,最大為78歲,平均年齡為(64.31±3.82)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0例,成人呼吸窘迫綜合癥6例,老年重癥肺炎9例,感染性休克8例,其他5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對比,均無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本實驗研究得到倫理委員會許可同意。
1.2方法
1.2.1治療方法所有患者入住ICU后均積極治療其原發病,建立人工氣道行正壓機械通氣。均通過中心靜脈導管給藥,首先用咪達唑侖2mg行鎮靜誘導,靜脈緩慢注射,同時給予咪達唑侖(0.05~0.15mg/(kg•h))+右美托咪定(0.15~0.6μg/(kg•h)),靜脈泵入。配制方法:稀釋咪達唑侖后加入0.9%氯化鈉至1mg/ml,稀釋右美托咪定后加入0.9%氯化鈉至4μg/ml。
1.2.2護理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包括基礎護理、環境護理、心理疏導等。觀察組在其基礎上給予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具體方法包括:①加強體征監測:護理期間嚴密觀察各項生命體征,由于使用鎮靜鎮痛藥物,患者生命體征可能會出現較大波動,因此必須頻繁觀察患者各項指標,根據患者呼吸、心率等指標調節藥物劑量,及時做好處理措施。兩組藥物麻醉后患者都可能出現惡心嘔吐等反應,因此需將患者頭部偏向一側,避免嘔吐造成返流誤吸,引發肺炎甚至窒息等相關并發癥;②加強呼吸道管理:鎮靜鎮痛藥物容易減弱呼吸道纖毛運動,降低肺的自潔能力,引起分泌物排出能力下降,加大肺部感染的發生率,因此必須加強對呼吸道的管理,定時幫助患者翻身扣背,確保呼吸道暢通;③注意喚醒護理:鎮靜過程中為避免出現藥物蓄積不良情況的發生,每日清晨都要喚醒患者,指導其完成一些簡單動作,對其精神與神經功能進行評估,以便及時發現患者意識狀態變化;④加強皮膚護理:鎮靜治療后患者自主活動大大減少,病情嚴重、極度衰竭患者要注意壓瘡護理,每日可用溫水擦拭皮膚,保持床單干燥、清潔,定時為患者按摩受壓部位,并用泡沫敷料貼在足跟、骶尾等骨突處;⑤心理護理干預:患者行機械通氣期間,由于不能耐受氣管導管、吸痰等操作,或因為疼痛不適等因素,容易出現煩躁、焦慮、易激惹等癥狀,因此應為患者提供良好的ICU環境,燈光要柔和,避免不必要的噪音,選擇合適時間段進行集中操作,關注持續刺激患者的因素,如尿管不適、膀胱充盈、輸液外滲等。
1.3觀察指標
[3]比較組間非計劃拔管率與約束使用率,觀察所有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患者出科后回訪完成護理滿意度調查,具體分成滿意、一般和不滿意三個級別,滿意度=(滿意+一般)/總例數×100%。
1.4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中ICU機械通氣患者的相關數據均錄入excel,用統計學軟件SPSS21.0處理各項指標與資料,研究過程中患者護理滿意度、不良反應發生率等計數資料與數據采用卡方檢驗,用百分數描述,如最后得出結果為P<0.05,則表明本次研究結果存在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非計劃拔管率與約束使用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非計劃拔管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數據對比有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患者約束使用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數據對比有明顯差異,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數據對比有明顯差異,P<0.05。
2.3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數據對比有明顯差異,P<0.05。
3討論
ICU中行機械通氣治療的患者均為重癥患者,有效的鎮靜鎮痛可幫助其減少不良情緒的發生,減少由身體不適因素引發的人機對抗,人機對抗會引發呼吸支持失敗,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4]。因此需要對機械通氣患者行鎮靜鎮痛治療,目前這已成為重癥監護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臨床實踐證實,鎮靜鎮痛類藥物的應用不僅可以增加患者舒適度,同時還能因為協同作用減少鎮靜藥物的用量[5]。在護理工作中,躁動可引發患者與呼吸機對抗,導致耗氧量增加,意外拔除各種裝置與導管,因此必須及時發現躁動,并盡快找到誘因,糾正患者紊亂生理情況,如低血壓、低血糖與疼痛等,同時為患者營造一個舒適的環境,為患者解釋病情與治療的目的,幫助其加深對自身病情的了解,更好的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6]。本研究中所有ICU機械通氣患者均行鎮靜鎮痛治療,對照組行常規護理,觀察組則在其基礎上給予針對性護理措施,結果顯示觀察組非計劃拔管率與約束使用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數據對比均有明顯差異,P<0.05。該結果與姚玉玲等文獻結論具有一致性[7]。綜上,合理的鎮靜鎮痛配合針對性護理,可顯著提升患者護理滿意度,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值得在臨床工作中應用。
參考文獻:
[1]鄭尚娟.重癥監護室機械通氣患者鎮靜鎮痛藥物應用效果觀察與護理[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17):278-279.
[2]王有連,王楊周,王佳佳,等.集束化鎮痛鎮靜護理干預在ICU機械通氣病人中的應用研究[J].護理研究,2018,32(22):3643-3646.
[3]鄭清月.以護理為主導實施的鎮靜鎮痛方案對機械通氣重癥肺炎患者的臨床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47):105.
[4]趙先美,葉曼,李知音,等.eCASH理念運用于ICU機械通氣患者鎮靜鎮痛管理的效果評價[J].中國護理管理,2018,18(04):533-537.
[5]劉雙賀.右美托咪定聯合舒芬太尼用于ICU機械通氣患者鎮靜鎮痛的效果觀察[J].北方藥學,2017,14(12):84+83.
[6]吳永紅,貢浩凌,高燕.持續淺鎮靜目標導向調控方案在機械通氣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7,52(04):400-404.
[7]姚玉玲,任衛紅,王艷娜,等.ICU機械通氣病人計劃鎮靜鎮痛的應用觀察及護理[J].全科護理,2016,14(06):597-599.
作者:劉沛儀 姜麗娜 麥惠誠 單位:廣東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