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高校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模式與路徑探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模式與路徑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高校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模式與路徑探析

    摘要:本課題小組基于“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和“金課”建設時代背景,以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為切入點,以對標“兩性一度”標準為出發點,以高校教師適應新時代高等教育教學理念與教學行為的深層次變革為著力點,以全面振興本科教育,進一步提高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質量和提高高校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為落腳點。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借助SPSS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分析了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的影響因素,提出了地方本科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探討了高校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模式路徑

    關鍵字: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模式;研究與實踐

    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在第十一屆“中國大學教學論壇”上,作了題為“建設中國金課”的報告,提到課程是“立德樹人成效”這一人才培養根本標準的具體化、操作化和目標化,也是當前中國大學存在普遍意義的短板、瓶頸和關鍵所在。教育質量的提升靠課程,“金課”的建設靠教師,因此,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離不開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對標“兩性一度”標準,地方本科應用型高校教師教學能力應該達到怎樣的目標?應該具備哪些勝任特征?這些問題直接關系到教師的培養和教學能力的提升。國內學者對教師教學能力的相關研究很多,從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不同的視角,就教學能力的概念、構成要素、現狀、影響因素及提升策略等方面進行了相關研究。例如,周媛媛(2011年)認為教師教學能力構成要素包括教學研究與設計能力、終身學習能力、交流合作能力等。蔣后強(2000年)認為教學能力是教師對學生進行知識傳授和思想引導的能力。總體來看,學者們在研究提高教師教學能力的對策方面均強調了平衡教學與科研之間的關系,教書育人作為教育的本質,應該得到各方面的重視[1-3]。

    1高校教師教學能力內涵

    對于教學能力的概念、內涵,不同的學者從不同的角度針對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教師,給出的含義是不同的。本文以吉林省23所應用型大學的教師為研究對象。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對教育教學質量提高有著積極的作用。教師教學能力問題在當前“應用技術型大學”改革、“高校內涵式發展”、“課程思政”、“金課”建設的關鍵時期,顯得尤為重要。本研究針對這些應用型大學的教師,將教師教學能力內涵概括為以核心知識為基礎,以育人能力為核心,主要包括教學智慧與教學設計、教學組織與教學監控、教學管理和教學研究、教學反思與教學創新、數字化素養與信息技術應用、育人理念與育人能力等為實現教學目標而具備的綜合性能力。

    2調查問卷的基本情況

    2.1調查對象與方法

    本文以新時代教學能力要素為測量指標設計問卷和個案訪談,通過教師和學生雙重反饋開展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現狀調查,以期找出存在的問題并分析存在問題的深層次原因。選取吉林省23所應用型大學的教師和學生為調查研究的對象,調查問卷通過線上方式發放。教師提交的問卷264份,其中有效問卷256份;學生提交的問卷537份,其中有效問卷530份。深度訪談教師27人,訪談學生39人。調查學生是為了解學生對教師教學能力的評價。調查對象的從教科目中,文科占比40.63%,工科占比43.75%,理科占比15.62%。

    2.2調查問卷設計

    問卷調查總計由48個問題組成,前10題了解教師基本信息,中間20題了解教學能力,最后18題調查影響教學能力的因素。

    2.3調查結論

    對調查問卷和訪談信息歸納總結,發現國家對應用型大學資金支持不夠,相關制度缺乏或落實不到位。高校層面,教師科研動力來自于職稱評定的占到79.69%。民辦高校教師在教學上周學時較多,15學時以上的占到25%。公辦院校中,15學時以上的占到16.67%。評價機制不健全、不科學,沒有提升教師教學能力的長效機制。當問及“如有進修機會,您最想到什么地方進修”,選擇“國內知名高校”的占比56.25%。當問及“您認為目前影響本人發展的最大原因是(限選兩項)”,選擇“缺少進修機會”的占比48.44%,選擇“教學和科研配套服務跟不上”的占比53.13%,選擇“缺乏教研團隊”的占比51.56%。

    3吉林省地方本科高校教師教學能力影響因素

    3.1宏觀環境層面

    吉林省23所應用型大學均為地方本科高校和民辦高校,大多缺少辦學資金,科研經費不足、管理水平落后等因素,導致教師發展的平臺與資源欠缺。

    3.2學校組織層面

    3.2.1評價體系導致重科研輕教學。大部分公辦高校重視科研,教師們重視職稱的晉升;對于民辦高校,教師們教學任務繁重,沒有時間鉆研教學。3.2.2缺乏對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的全面規劃部分高校成立教師發展中心較晚,主要由教務處和人事處組織新教師的崗前培訓和師德師風建設培養,部門分工不同,沒有形成統一系統的培訓模式。3.2.3缺少校際交流。大部分高校缺少校際交流,沒有為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提供有效的平臺,高校不重視教師教學團隊的建設。

    3.3教師個人層面

    3.3.1缺乏對教育教學規律認識。多數教師缺乏對教育規律的認知,尤其是部分專業課的青年教師,任教時間短,任務繁重,更缺少教育理念、教學手段方面的學習與培訓。3.3.2現代技術應用能力需要加強。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發展以及混合式教學、翻轉課堂等創新教育教學模式的推廣,要求教師必須熟練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才能勝任教學。

    4高校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模式與路徑

    針對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發展中出現的問題以及影響因素,從政府政策、高校、社會(行業企業)、教師等多方面,探討形成分級管理、分層培養、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提升模式、保障體系與激勵機制[4]。

    4.1政府層面加大制度保障和資金保障

    政府層面要出臺教師培訓管理辦法或人才提升計劃,明確對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總體指導,加大投資力度,做好保障與引導。

    4.2高校層面建立分級管理與共擔機制

    4.2.1建立校、院(系)培訓責任共擔機制。高校按照國家、省、市關于教師發展的指導性文件,做好本校教師培訓的頂層設計工作。做到教師全院覆蓋,全過程監測與反饋。院(系)組織教師積極參與,認真落實。同時,要加強與國內知名高校的聯系,為提升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提供有效、快捷的平臺。4.2.2通過“五結合”堅持教師培訓常態化、規范化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教師要具備自我提升意識,要不斷更新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開展學情分析,調整教學組織與教學設計,才能提高學生學習的實效性。院(系)要做好分層培養,針對不同層次教師,分別開展不同內容的專門化、專業化培訓。同一層次教師培訓做到系列化,分為通用性培訓、提升培訓、高級研修培訓等階段,按計劃、分步驟開展。并做好教師教學能力提升與學科競賽結合、與科研活動結合、與教材建設結合、與專業建設結合、與集體備課結合的“五結合”。4.2.3建立“聯動”機制,做到培訓形式多樣化。教師發展包含師德師風、教研、科研三個維度。教師教學能力的培訓包含教師品德與價值觀、學科與課程專業知識、組織教學與實現教學過程、教育技術應用等全部內容,才能確保高校落實好“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院(系)要緊緊圍繞本部門中心工作,統籌推進教師培訓工作,堅持做到與黨建工作聯動、與“三全育人”工作聯動、與課程思政聯動、與混合式教學模式建設聯動、與“金課”建設聯動的“五聯動”。在聯動中,尤其要重視教師教科研團隊的建設。4.2.4構建“線上線下、校內校外”四維同步的協同育人模式強化協同育人機制,協同共育多渠道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加強與高校及行業企業的聯系,充分利用高校及行業企業的資源與環境。與國內知名高校積極開展交流、研討合作,充分利用國內知名高校資源提升本校教師教學能力。運用線上和線下相結合方式提升教師教學能力。線下一方面可到企業崗位上鍛煉,提升教師教學和科研能力;另一方面可通過申報教育部高教司協同育人項目,完成項目的同時達到促進教師發展目的。線上可通過激勵機制鼓勵與督促教師在校內利用業余時間積極參加培訓,獲得培訓證書。4.2.5凝練精品校本文化,營造文化育人氛圍。高校可以根據自身特色,開展系列“文化講堂”,營造教師發展良好文化氛圍。高校通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挖掘校本建校、興校等有關文化,以此來做好文化育人工作,從心靈上給予師生滋養,從品行上給予師生涵育。注重校園文化建設的時代性與特色性。例如,長春工業大學人文信息學院秉承“共創共享共榮”發展理念,深挖建校、興校歷史與文化內涵,以此來營造文化育人氛圍并提升教師的奉獻和創新精神。

    4.3教師層面多反思多學習

    高校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關鍵是教師自身,教師要主動實現自主發展,主動適應教學的新要求,在教學中反思,在反思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樹立終身學習理念,與時代同發展。

    5結語

    通過建立共擔機制、營造育人氛圍、采取“五結合”“五聯動”機制、構建四維同步育人模式以及教師自身反思與學習的實踐,有力促進了高校教師教學能力向“兩性一度”水平發展,教師教學能力有一定的提升。這對拓展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的內涵和發展重點,提升教師發展理念,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將為適應新時代高等教育教學理念與教學行為的深層次變革提供有益的思路,為地方經濟社會穩健發展服務。

    參考文獻:

    [1]隋邠.地方本科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影響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5.

    [2]李丹陽.地方高校教師教育者教學能力調查研究[D].臨汾:山西師范大學,2018.

    [3]蔡亞平,田學紅.美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發展機制及啟示:以密歇根大學為例[J].中國成人教育,2019(1):63-66.

    [4]郝亞萍,楊振坤.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訓機制研究:以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為例[J].社會科學(文摘版),2017(1):340-341.

    作者:冷家融 張國福 沈洪艷 毛志陽 母德強 單位:長春工業大學人文信息學院機電工程學院 長春工業大學人文信息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区| 免费成人在线电影| 国产成人亚洲欧美电影| 成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毛片18女人毛片免费视频未|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 成人动漫视频在线| 亚洲性色成人av天堂| 欧美成人性视频播放|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综合|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亚|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 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免费|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试看 | 亚洲精品成人久久| 成人网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国产| 成人免费777777| 亚洲AV午夜成人片|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二本| 成人福利小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成人码免费动漫| 亚洲高清成人欧美动作片| 国产高清成人mv在线观看| 青青草成人影视|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电影| 国产成人免费午夜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国产成人AV天堂| 成人爽a毛片在线视频| 成人综合国产乱在线| 欧美成人看片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www成人免费精品| 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免费|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一区91| 国产成人精品福利网站在线观看| 成人H动漫精品一区二区| 成人人观看的免费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