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網絡安全技術在計算機維護的運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我國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當今計算機網絡技術的覆蓋范圍愈加廣泛。網絡安全技術在保護計算機安全運行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這就需要針對計算機維護中存在的安全問題,針對性采取網絡安全技術,保護計算機以及用戶隱私安全。基于此,本文首先提出計算機維護中可能遇到的風險問題,進而提出網絡安全技術在計算機維護中的運用。
【關鍵詞】網絡安全技術;計算機維護;風險問題;運用
如今,計算機已經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內容,應用范圍愈加廣泛。但互聯網本身就是一個開放性平臺,存在很多的漏洞,再加上當今網絡上重要用戶信息、虛擬資產量增多,很多不法分子會在網絡上謀取利益。這就需要最大程度上保護計算機網絡安全,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避免計算機被不法分子入侵。當今網絡安全技術數量很多,針對性也不同,因此如何正確選擇網絡安全技術成為了重點關注問題。
1計算機網絡維護中的風險因素
1.1木馬病毒
木馬病毒是計算機運行維護中的最大風險問題,也是重點防控對象。如今木馬病毒數量多達幾十億、上百億,如破壞性病毒、傳染性病毒、控制性病毒等等,都會直接威脅到計算機網絡安全。并且還有很多的新型病毒,如2017年的“比特幣勒索病毒”,必須由客戶支付比特幣才會解鎖文件,十分難以處理[1]。
1.2間諜軟件與垃圾郵件
這部分風險因素主要是一種對計算機運行不利的危險程序,長期威脅計算機網絡的安全。雖然間諜軟件、垃圾郵件本質上并不是病毒,但也會發揮相應的作用。如間諜軟件通過口令竊取入侵計算機,盜取用戶的賬號密碼,這就造成了很多金融犯罪、虛擬資產盜竊等案件。而email由于地址開放性,可以傳播一些簡單程序和信息,在垃圾軟件中投放大量政治信息、商業信息進行傳播,甚至用戶計算機會被迫打開email,最終影響計算機運行安全。
2網絡拿權技術在計算機維護中的運用
2.1信息加密技術
很多病毒程序都是通過網絡信息傳播渠道進行感染,而信息加密技術主要是為了保證信息傳播安全。可以細分為存儲加密、傳輸加密。存儲加密就是對數據庫加密處理,包括密碼口令、身份驗證等,非指定用戶無法訪問數據庫。而傳輸加密主要有端口加密和鏈路加密。端口加密是指信息接收、發送端口加密,確保收發信息安全;鏈路加密是在整個信息傳輸通道中加密,避免被黑客攔截。數據加密技術的核心就是文件加密,通過算法將用戶所發信息加密為密文,生產唯一解密的密鑰,密鑰通過端口直接發送給接收端用于解開密文(轉化為原文),即使黑客強行攔截密文,也無法打開加密包,打開之后也是數字亂碼,從而保證用戶信息數據的安全性。
2.2防火墻防護
防火墻實在用戶計算機內網與互聯網外網之間設立一道過濾強,可以過濾掉一些危險程序、無法識別程序。任何數據信息從外網進入到內網,都要通過防火墻驗證,如果是非法程序則會自動攔截。可以分為硬件防火墻、軟件防火墻,個人用戶通常是應用軟件防火墻,而企事業單位要同時使用兩種防火墻。硬件防火墻主要是采用屏蔽路由器、服務器,負責首次信息過濾,通過驗證端口號、連接標志、IP選項,屏蔽不達標的IP包[2]。軟件防火墻作為核心技術,并且如今用戶使用的多數是智能防火墻。借助人工智能技術、模糊識別技術,建設病毒仿真數據庫。模糊識別系統能夠從數據庫中對比識別病毒信息,建設相應功能的防火墻,從而保護用戶內網安全。特別是智能防火墻的防攻擊技術,借助大數據、仿真數據庫來模仿病毒攻擊方式,根據模擬的攻擊方式制定防護策略,這樣可以提前防護很多未知病毒,實現了主動防御。并且模糊識別技術還可以實現計算機防掃描系統,由于木馬病毒主要是依靠漏洞攻擊,需要掃描用戶系統漏洞,而防掃描技術可以屏蔽監控、阻斷非用戶掃描活動,保證計算機網絡安全。
2.3病毒查殺
病毒查殺技術主要是對計算機系統進行安全防護檢查,由于互聯網中的病毒千百萬,還有很多變異病毒,很有可能被防火墻忽略進入到計算機系統中。而病毒查殺系統中入侵檢測可以對計算機系統敏感目錄進行檢查,記錄計算機系統的運行軌跡,不斷完善數據庫信息,檢查出計算機系統中的隱藏病毒,這些隱藏病毒不會對計算機功能造成影響,主要是負責監測用戶行為。一旦發現病毒用戶可以選擇隔離或直接消除,從而解決計算機隱患[3]。如今360、騰訊管家、金山毒霸等病毒查殺軟件都具備容災系統,可以定期將指定文件上傳到云端中備份。為了這些文件不被病毒破壞,用戶要習慣備份重要文件,防患于未然。
2.4漏洞掃描修復技術
由于互聯網是一個開放性平臺,所以系統漏洞會不斷出現,理論Windows系統無法做到沒有漏洞存在。病毒本身就是一種程序,可以通過系統漏洞對計算機系統造成破壞,所以必須要及時修復計算機漏洞。漏洞掃描技術主要是對系統終端、敏感系統進行掃描。漏洞掃描工作必須要及時,特別是對于一些新型或變異病毒,很有可能透過防火墻進入到內網,通過漏洞攻擊計算機。漏洞掃描技術可以主動修復計算機系統漏洞,通過掃描文件夾、輸入法、敏感程序等找出漏洞,并通知用戶修復漏洞。新型漏洞掃描技術也是憑借模糊仿真數據庫模仿病毒掃描形式,從而找出危險性較高的漏洞。漏洞修復分為自動修復、用戶修復,除了系統自動掃描漏洞外,還要定期人工掃描,避免出現遺漏情況。
3結語
綜上所述,計算機維護中的安全風險因素非常多,為了能夠保護用戶計算機系統安全,必須要科學使用網絡安全技術,針對病毒、流氓軟件等威脅,提前做好防護準備,采用數據加密、防火墻、病毒查殺、漏洞掃描等技術,提高計算機系統運行安全,從而更好的保護用戶信息隱私、網絡財產。
【參考文獻】
[1]海亞.簡析網絡安全技術在計算機維護中的應用[J].數碼世界,2019(6):240-241.
[2]何斌.網絡安全技術在計算機維護中的應用分析[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19(9):666-668.
[3]謝振德.網絡安全技術在計算機維護中的應用探析[J].電腦迷,2016(8):123-124.
作者:李丹 蘇鋒 高天昊 趙敏 單位: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