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淺析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策略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文章介紹了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基本內(nèi)容與主要特點,指出了當前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主要存在的問題。在闡述實施分層教學的意義的同時,提出了分層教學所應遵循的原則。最后,從教學目標、教師定位、設置課程、教學評價、教材編寫、教學方法幾個方面,提出了實施分層教學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分層教學;實施策略
一、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概述
(一)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內(nèi)容與特點
1、基本內(nèi)容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內(nèi)容,主要包括了以下幾個部分。首先是計算機基礎知識,主要是計算機工作原理、微型計算機系統(tǒng)的基本概念、以及個人計算機系統(tǒng)的介紹。其次是多媒體技術與互聯(lián)網(wǎng)的基本應用,其目的在于讓學生掌握互聯(lián)網(wǎng)的基本應用技術。例如電子郵件的收發(fā)、利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如何使用文件傳輸協(xié)議進行上傳和下載、以及利用BBS等工具交換信息等。再次是Windows操作系統(tǒng)的使用,包括如何進行文件的管理、存儲方法的使用,以及office辦公軟件的高級應用等。
2、主要特點
信息化學習的核心,在于信息處理能力與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對于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而言,不僅要求學生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更應注重信息意識的培養(yǎng),使其清楚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種類。同時,信息獲取的能力也不容忽略,對信息進行必要的加工和處理,使其成為有用的信息。因此,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判斷能力,來確定哪些是有用的信息,哪些是無用的信息。而對于信息資源的利用,必須在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框架之內(nèi)。尤其是引用他人成果的時候,需要對其加以標注。樹立尊重知識產(chǎn)權的意識,加強對學生信息道德的培養(yǎng)。
(二)主要存在的問題
1、課程設置不合理
當前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設置,與信息素質(zhì)培養(yǎng)的需要之間,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就其內(nèi)容與難度而言,尚停留在中學階段的水平,不實用的陳舊性知識還廣泛存在。由于中小學階段對于信息技術課的重視,大部分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辦公軟件和計算機的基本操作技術,而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卻依舊存在著較大程度的重復。不合理的課程設置,不僅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更難以滿足大學生信息素質(zhì)培養(yǎng)的需要。相當于日新月異的計算機應用技術發(fā)展而言,教學內(nèi)容的更新速度遠遠落后,內(nèi)容與知識比較陳舊。
2、教學方法單一
在授課形式上,計算機基礎課程普遍采用理論+上機的授課方式,主要以PowerPoint課件形式為主。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往往處于被動的地位,教師始終牢牢占據(jù)了課堂教學的主導。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容易使學生對理論課程感到枯燥乏味,難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而上機部分主要由學校的實驗中心負責,理論課教師與實驗課教師之間,缺乏了及時有效的交流,使得上機課程內(nèi)容的設置針對性不足,難以讓學生獲得明顯的收獲。過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既無法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更難以達到信息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目標。
3、課程評價機制不完善
學生的應用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大學計算機基礎考核的最終目的。而目前尚未構建相對完善的評價機制。過度注重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的成績,甚至將其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一些學校為了應付考試,甚至要求學生熟記操作步驟,嚴重背離了信息素養(yǎng)教育的初衷。信息素養(yǎng)是信息社會中,每個公民的一項最基本的素質(zhì)。而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開展,是最普遍、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種培養(yǎng)途徑。因此,需要建立合理的評價機制,以激發(fā)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促進和提高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二、分層教學的意義與原則
(一)實施分層教學的意義
實施分層教學,有助于教師應變能力的提高。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有計劃的靈活安排不同層次的教學策略,不僅能夠鍛煉教師的組織調(diào)控及應變能力,更對其專業(yè)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益于教師自我提高的意識與動力的提高。而學生對于計算機學習的興趣,以及對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都是將其劃分為不同學習層次的重要因素。分層教學的實施,還有益于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充分發(fā)展,激發(fā)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自學能力、以及潛在的能力。通過體驗成功所帶來的激勵效果,大大提高了教學的效率。
(二)遵循的原則
1、堅持學生的主體性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大都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學生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始終處于被動灌輸?shù)牡匚弧0凑振R克思主義認知論的觀點,外因只有通過內(nèi)因才起作用,因此不利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在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分層教學中,應當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采用差異化的教學策略,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把握教學的全局性
對于不同階段的教育而言,應試教育始終牢牢占據(jù)了主導地位。教師對于學生的衡量與評價,主要取決于考試的成績。對于優(yōu)等生一向給予特殊的照顧,而長期忽略了成績較差的學生,屬于典型的局部性教學。而分層教學的實施,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根據(jù)不同層次學生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的開展教學活動,從而保證每個學生獲得平等的教育機會。
3、堅持客觀性與民主性
人與人之間,是存在著客觀差異的。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來說,并不適合制定統(tǒng)一的教學目標。分層教學的實施,必須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適合自己層次的學習目標和方法。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當為其提供悉心的指導和幫助,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對于后進生應當堅持民主性的原則,使得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有所收獲和提高。
4、把握激勵性原則
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在很大程度上來自于學習的成就感。因此,在實施分層教學的過程中,應當牢牢把握激勵性的原則,注重學生潛能的激發(fā),增強其取得成功的信念。教師要對不同層次的形式進行細心的觀察,對于其所取得的進步要給予表揚和鼓勵。及時將進步較大的學生調(diào)入更高層次,不斷激勵相對落后的學生,以促進學生整體積極性的提高。
三、實施分層教學的策略
(一)確定層次化的教學目標
對于基礎水平較好的學生來說,由于已經(jīng)擁有了較高的計算機技術知識,應當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將其培養(yǎng)成為拔尖人才。注重這部分學生潛能的挖掘,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對于基礎水平一般的學生而言,盡管具有一定的計算機基礎,但卻不具備熟練的操作技能。其培養(yǎng)目標應當向更高層次的學生靠攏,注重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培養(yǎng)其良好的行為習慣。而基礎水平較差的學生,由于尚未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更加缺乏學習的信心,則應當以培養(yǎng)興趣、樹立信心為主要目標。通過規(guī)范其行為習慣,促使其能夠進行正常的學習。
(二)明確教師的教學定位
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教師始終占據(jù)了主體的地位,而學生則只能被動的接受知識。而分層教學的實施,則采用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模式,教師甘當學生的配角。在以人為本的理念下,教師積極為學生做好輔助、引導的作用。無論哪個層次的教學,都包含著豐富的計算機軟件知識,對教師的基礎知識水平、教學經(jīng)驗與責任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尤其是面對低層次學生的教師,更應當具有足夠的耐心,以保證分層教學的效果。
(三)合理設置課程內(nèi)容
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計算機語音機房,在WinXP的測試環(huán)境下,采用NCRE一級等專業(yè)的模擬軟件,對入學學生進行摸底測試。測試的內(nèi)容包括了計算機基礎理論基礎知識、WinXP的基本操作、office2辦公軟件的基本使用,以及電子郵件、網(wǎng)頁等方面的網(wǎng)絡操作。對于基礎水平較差的學生,《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應安排一個學期;而對于基礎水平稍好的學生,則考慮安排半個學期的課程,同時增加其他相關課程;對于通過摸底考試的新生,可讓其選修《Photoshop》、《Flash動畫》、《網(wǎng)頁》、《VB》程序設計等課程。
(四)構建差異化的教學評價體系
在分層教學中,教學評價是一項極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對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產(chǎn)生直接的影響。由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所接受的知識教育水平不同,需要差異化的評價結果。應當充分結合計算機基礎知識的特點,對學習的過程與操作實踐進行多項小結和評價,涵蓋過程、階段、個案等內(nèi)容,堅持差異性、及時性、鼓勵性的原則。不僅能夠?qū)W生的學習效果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更實現(xiàn)了對學生平時學習活動的有效監(jiān)督和管理。
(五)因材施教的編寫教材
在分層教學中,教材的作用同樣不容忽略。傳統(tǒng)的一本通式教材,無法滿足分層教學的需求。按照先橫向分類、再縱向分層的原則,根據(jù)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并且結合不同專業(yè)的學科特點與今后的就業(yè)方向。選擇或者自行編寫相應的教材,并根據(jù)教學過程中的反饋及時進行必要的修改。同時,由于教材普遍存在著滯后的特點,應當適度的增加計算機前沿的相關知識,以及網(wǎng)絡使用安全知識。
(六)及時轉換教學方法
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應當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以計算機基礎水平較好的學生群體為例,《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只占到了理論課程總量的一半。可采用多媒體教學的方式進行理論課講解,但在進制轉換等內(nèi)容的講解時,則應采用黑板+粉筆的方法進行,講解點到為止即可。而在實踐教學中,教師應當充分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講解主要針對其掌握較為生疏的操作部分,并鼓勵學生之間進行互助輔導。選修類的軟件課成,則優(yōu)先考慮小班實踐教學,講解的內(nèi)容應根據(jù)學時的長短來決定,并牢牢堅實學生的主體地位。
四、結語
在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中,實施分層教學的策略,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在分層教學的實施過程中,學生所提出的問題,往往有著較強的針對性。加上對于分層教學本身所引發(fā)的問題思考,以及由此而進行的教學探索,都能夠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同時,分層教學的實施,使得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了充分的發(fā)展。以此為依據(jù)所確定的教學目標,使得教學有了更強的針對性,能夠促進不同層次學生計算機水平的整體提高。在分層教學的課堂教學模式下,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有助于縮小學生間的兩極分化,大大提高了計算機基礎教學的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王兆華.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分層教學之分層方法探討[J].計算機教育,2011(16)
[2]向偉.大學計算機基礎分層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10(02)
[3]李昕.分層教學在計算機基礎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遼寧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2)
[4]吳剛.非計算機專業(yè)《大學計算機基礎》分層教學模式探討[J].現(xiàn)代計算機,2013(11)
[5]劉利枚,石彪,羅新密.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分層教學[J].計算機教育,2011(03)
[6]段云鵬.農(nóng)業(yè)院校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分層教學模式的研究[J].黑龍江畜牧獸醫(yī),2015(01)
[7]黃敏.計算機基礎課程分層教學改革研究[J].瓊州學院學報,2013(02)
作者:周翔 單位:咸寧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