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小議計算機基礎教學中分層思想的運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分層分類教學模式的構建,正是從學生的個體差異出發,設置不同的教學目標和相應的教學內容,使處在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學有所得,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對于計算機基礎實驗教學的第一個基本環節就是層次的劃分,有針對性地制定授課計劃,設計合理實用的實驗項目;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和重視程度,彌補學生在計算機學習過程中的欠缺與不足,使之更加系統和深入,使大學的計算機基礎教學上一個層次[6]。具體策略如下:
1制定更為合理的實驗教學大綱
依據我校的具體情況,專業劃分為理科類,文史類以及藝術體育類。根據文科和理科專業不同的需求特點,考慮今后專業發展和學生對計算機知識的需求,在充分論證和調研的基礎上,實行按文科、理科等不同學科制定不同的教學大綱,分開授課。而對于理工科和文科學生又根據學生對計算機知識的掌握程度分為A,B,C三個級別。(1)級別A教學大綱A類學生計算機基礎較好,學習能力較強,學習興趣濃厚。對于這類學生在教學大綱的制定上要進一步拓展計算機基礎知識,以提高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主要目標。(2)級別B教學大綱B類學生有一定的計算機基礎,已經掌握了基本的計算機操作技能,但是缺乏系統的練習,缺乏綜合應用計算機的能力。(3)級別C教學大綱C類學生相應的計算機操作能力較差,接受能力及學習習慣都比較差。可以設置合理的進度,設置符合他們水平的實驗項目,盡可能讓他們自己動手練習,進一步提高操作能力。
2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分層次培養的實驗教學體系
對于非計算機專業學生來說,計算機實驗教學的目的不僅是掌握課堂和書本知識,更重要的是傳授科學研究方法和技能的培養。因此,應根據不同專業的特點,開設不同的實驗,設計不同的課程案例。以“任務驅動”為主線貫穿教學始終(1)基本技能實驗層基本技能實驗內容的安排大部分是屬于概念與基礎性的。主要是驗證性實驗,培養學生基本實驗技能和理論知識的掌握能力的訓練。是正常情況下的全體學生都能夠順利完成實驗內容規定的操作并得到正確的實驗結果,使他們能夠建立樂于動手實踐并獨立完成實驗的自信心。這類項目練習主要針對C類學生。(2)發展性練習對于有一定計算機基礎的學生來說,發展性練習可以設置難度不同的實驗。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完成相應的實驗內容,從而為激發學生進一步攻克較高難度的實驗打下堅實的基礎。B類學生適合進行此類項目的訓練。(3)綜合性練習對于基礎知識和實際操作的考核,應該將其融合到一個綜合性的大試驗中。讓學生在一定的時間內運用所掌握的計算機技能獨立完成,它不僅增強了學生的興趣,也使學生充分認識到了學習這些方法和技術的重要性。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于計算機操作能力較強的A類學生,在傳統的實踐教學體系之外,增設創新實踐學分學生可以通過科技競賽以及各類創新活動計劃,完成課程培養目標的相應要求。為了加強研究方法訓練,提高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鼓勵學生參加I-TAT大賽。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充分體現個性化培養與因材施教。
3完善實驗考核機制
除了在實驗教學上進行改革外,實驗的考核機制的改革也勢在必行。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在進行考核。對于C類學生,在考核時,以讓學生能順利完成為設計試卷的主要目標。可以使用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一級題目來對他們進行考核。要求個人獨立完成。對于B類學生,可以將綜合性練習題目的完成情況作為考核的標準。對于A類學生,考核的題目以創新性、綜合性試驗為主,考核的題目要難于B類,因此,可以團隊協作完成。
從實際出發,因材施教,因人制宜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在實驗教學中,根據生的操作能力采用分層次的實驗教學方法,使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以提高。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主動參與實際研究項目的自信與熱情。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本,充分發揮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創新和實踐中發展學生個性,提高計算機實驗教學的效果。(本文作者:盛仲飆 單位:渭南師范學院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