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互聯網+計算機基礎開放式作業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技術地水平逐漸提高,互聯網的發展也在穩步前進,而隨著互聯網的進步發展,使得其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也更加的廣泛,尤其是手機移動終端技術,完全融入人們的學習、工作與生活當中,并且得到了更加廣泛的應用,這種情況的產生,也就使得了開放式作業被越來越多的教師與學生所喜愛和接受。
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開放式作業的出現,越來越受到教育界的廣泛應用。傳統的作業形式只是被動地對教師所留的作業進行完成,而開放式的作業模式,讓學生對作業有了多種的選擇形式,這不僅能夠使得學生的學習能力得以提升,還能夠使教師與學生進行有效互動,從而使得教學相長。
1開放式作業設立時處理的關系
1.1“鞏固”與“提高”兼備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課程教學的時候,課下作業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環,而課下作業的作用就是對學生在課上所學的知識的鞏固與加強,學生通過在完成課下作業的同時,能夠對教師在課上所講內容與知識點進行一個回顧。因此,在對課下作業進行設計的時候,要緊密結合課堂教師所教授的內容,如果不去遵循這一基本觀點,也就顯示不出來作業的效果。但是在設計開放式作業的時候,不僅僅要做到鞏固,還要做到提高,讓學生在做作業時,不僅對所學的基礎知識進行了復習鞏固,還要求學生在這期間形成舉一反三的思維模式,對基礎知識回顧的時候,做出深刻的思考,并有了深層次的理解[1]。
1.2注重“深度”與“廣度”相結合
傳統的作業模式下,重點是要讓學生對知識的概念得到掌握,對所學知識進行背誦記憶,這種形式,只是讓學生形成了文字記憶,不有利于學生在操作上得到提升,學生沒有想過學習計算機的意義是什么,只是單純的在記憶計算機相關的基礎知識,沒有達到知識與實踐相結合,這也就失去了教育本身的意義。而開放式作業的題目設計,改變了死記硬背和膚淺理解的學生學習現狀,更加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與積極性,使得學生在掌握了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實踐操作與研究,多知識的理解更加的深入,還從側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得學生在學習的時候達到深度與廣度的有機統一[2]。
2“互聯網+”背景下實施開放式作業的意義
2.1作業具有針對性,以學生為中心
學生在上課之前,可以通過自己喜歡的方法對即將學習的課程進行預先學習,在課上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制定作業形式,作業的難易程度也是根據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區分,課后作業不僅可以是獨立完成的形式進行,也可以是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完成,使得開放式作業真正地做到以學生為中心[3]。
2.2使學生可以喜歡并接受作業
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發展,網絡信息技術的功能也越來越廣泛,這就需要我們將這些技術完美地融入學生的作業形式當中去,例如學生在課前的學習調查過程中,可以通過掃描信息二維碼進行學前調查,并且通過網絡視頻課件程序對課程內容進行在線預習,通過組間網絡課程溝通平臺,使學生在課上進行介紹自己作業的同時,其他學生可以進行實時的彈幕評論,在課程結束之后,完全可以通過平臺對作業進行收發,這種開放式作業形式,不僅能夠充分的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更能夠使學生從心底里接受作業,不再把作業當作是一個既定任務,而是變成自身的一種愛好去對待和享受[4]。
2.3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
開放式作業的出現是依據學生的內心需求,通過對作業形式上尋求創新,并且對內容進行分層,還能夠合理安排了時間,這種作業形式才是真正的發揮了出了作業應有的效果,開放式的答案不僅能夠使學生有了更多的發揮空間,還使得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當中,提升了自身的創新能力。開放式的作業包括了主體的開放、內容的開放、評價的開放和形式上的開放。
3“互聯網+”背景下中職計算機基礎開放式作業的實施
相對于傳統的作業形式,開放式作業形式不僅比傳統的作業形式的操作性強,并且在作業的內容與最終結果都能夠達到開放的目的。比如作業的獲取形式可以是通過教材上面的例題來獲取,也可以是通過上網查找并下載進行。由于每一個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做不到統一,所以學生所需完成的作業不再需要是全班統一留作業,并且學生不需要只從課上獲取作業,還可以從網絡上獲取作業,并且學生完成作業的地點也不再局限于學?;蚣依铮ㄟ^對手機客戶端的合理運用,可以使學生隨時隨地進行作業任務的完成,當學生在做作業時遇到自己難以解決的問題時,可以通過云平臺與教師或是同學進行問題的交流,從中找出解決問題的答案。
(1)作業形式豐富多樣計算機基礎這門課程不僅需要對基礎知識有一個很好的了解程度,同時對學生的操作性要求也十分的高,所以將“互聯網+”融入開放式作業當中,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也使得學生將作業當成了一種喜好。比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認識微型計算機”這節課程學習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給學生布置課前作業的形式,讓學生提前對本節課程進行預習,讓學生對計算的部件及應用有一個了解,并且要對目前的主流產品有所掌握。并且對學生預習課程的學習資料通過多種的形式來讓學生選擇。教師通過對本章節的理論知識與圖片上傳到云平臺,學生通過云平臺接收資源進行學習,或者教師通過在云平臺上視頻教程的網絡鏈接,學生通過在電腦上打開網絡鏈接進行在線的視頻學習,并且教師通過將預習過程當中遇到的知識點,以調查問卷的形式讓學生進行作答,只有全部題都回答正確,才能代表學生完成了預習工作。
(2)作業內容一定要做到層次分明首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各不相同,個體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必須要針對學生間的差異性制定作業,教師通過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歸納總結,從而對作業進行差異化的設計,使得處于不同層面的學生都能夠得到有效的學習發展。例如教師在學生進行《獲取網絡信息》這門課程授課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通過讓學生實際操作瀏覽器,并對如何進行下載和儲存進行掌握,使學生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完成對搜索引擎的使用,并且能夠做到對瀏覽器的參數進行配置。通過對這段內容的學習,教師通過對學生所掌握知識的程度來制定作業,例如設定基礎形式的作業:讓學生使用360極速瀏覽器查看當天的頭條新聞,查找李白的生平簡介進行保存,并將網易云設置成為瀏覽器的主頁。而后是對掌握程度較好的學生設置提升性作業:讓學生對騰訊體育進行瀏覽,并讓學生觀看前一天的NBA比賽錄像,其次是在網頁上進行視頻音樂的下載,并將該網頁收藏在“收藏夾”里[5]。作業內容的分層不僅要體現在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上面,還不可以忽略學生的興趣愛好,如果在對學生作業制定的時候,將學生興趣愛好的影響因素加到其中,可能會調動起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其次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授課的時候,教師要根據學生對知識的吸收理解能力與實際操作的能力進行作業的布置,通過對作業的形式進行優化,改變傳統薛恒被動學習的狀況,使得計算機的教學內容可以與學生的專業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做到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的有機統一,只有通過這種形式,才能夠使學生真正的掌握計算機知識,并且提升了自身的實際操作的能力。
(3)做到作業主體的多樣性作業的完成形式不僅可以是學生獨立完成,也可以由小組的形式完成作業。每個學生都需要對基礎知識進行熟練地掌握,這就要求學生會在完成基礎知識相關的作業時,要進行獨立的完成,如果完成作業的難度較大,并且要求了多人進行完成,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學生要以小組的形式去完成作業。(4)作業評價做到多元化開放式的作業形式還有一個鮮明的特征就是評價的多元化,一個良好的評價方式,還能夠從側面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生在對自己所做的作品進行展示的時候,可以對小組分工的情況,和整個制作的過程進行仔細的講解,這種介紹形式,不局限于課堂之上完成,還能夠讓學生錄制短視頻的形式,將介紹視頻到抖音上面進行分享。在學生通過抖音上傳視頻分享之后,同學之間可以通過對自己喜歡的作品進行點贊和評論,這個過程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動力,而教師在對學生進行作品評價的時候,不要緊盯作品失誤之處不放,而是要對學生作品中的亮點進行鼓勵,這種鼓勵無形之中會增添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在以后作品的設計當中能夠更加自信[6]。
4“互聯網+”背景下開放方式作業的效果
開放式作業形式在設計之初就理解了學生的興趣愛好,再加上對互聯網媒介的有效運用,使得開放式作業達到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學生在完成開放式作業的過程當中,通過運用多種的方法來收集完成作業時所需要的資料與信息,這種方式能夠充分的調動了學生完成作業時的實踐意識,使學生不再是被動的完成作業,而是從主觀出發,對作業進行完成。并且開放式作業有著不同的完成形式,有的使要學生通過小組競賽的形式進行完成,而有的是則是專業層面的展覽,對于這些類型的作業,學生的專注程度往往是最專注的,在完成這種類型的作業時,學生間團結協作的能力不僅能顧得到有效的提升,而且也鍛煉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并有助學生發散自身的思維模式,學生的邏輯判斷能力得以升華。
5結束語
“互聯網+”背景下的中職計算機基礎開放式作業,不僅需要對作業進行科學的設計,更需要加強管控的力度才能確保作業的質量。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授課的時候,要融入學生的群體中間去,與學生一起討論方案,分析在實施的過程當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與困難,并要找出解決此類問題的辦法。對于不同的的題目一定要對其的完成時限進行有效設定,例如如果題目是教材上面的題目內容,就要求學生要在當天完成任務,如果是要通過實際調研的題目,就可以適當的延長完成時間,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題目下達之后,一定要讓學生理解題目要求,防止學生在不理解題目的前提下對題目的作答。尤其是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今天,要讓學生充分利用互聯網進行資料查閱。
參考文獻:
[1]賈立輝.“互聯網+”背景下中職計算機基礎開放式作業研究[J].職業,2019(22):36-38.
[2]吳振東.“互聯網+”背景下的計算機基礎教學模式探索[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7(19):234-235,238.
[3]李影,吳曉婉.“互聯網+”背景下的計算機基礎教學模式探索[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18(2):216.
[4]陳小莉,柏世兵.基于“互聯網+”下計算機基礎教學模式的探索與改革[J].亞太教育,2016(34):126.
[5]宿暉.互聯網+背景下中職學校計算機基礎教學模式探尋[J].中國新通信,2017,19(19):141.
[6]張旭.中職計算機課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實行“五步”教學模式的研究[J].電腦迷,2018(6):154.
作者:曾永偉 單位:甘肅省景泰職業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