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動車組檢修技術教師教學創新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按照《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決策部署,教育部啟動職業院校教學創新團隊建設工作。文章以武漢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動車組檢修技術專業為例,從加強團隊教師能力建設、建立團隊建設協作共同體、構建對接職業標準的課程體系、創新團隊協作的模塊化教學模式等四個方面進行了論述,創新性的提出了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舉措,為動車組檢修技術專業師資隊伍建設提供新的思路。
一、目標定位
打造我國動車組檢修技術高素質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火車頭團隊,動車組運用維護技術研發創新團隊,全國鐵路在職員工高鐵司機培訓金牌教練團隊,湖北動車組先進技術科普宣傳隊,我國高速鐵路職業教育國際交流先鋒隊。
二、主要建設任務及實施舉措
(一)加強團隊教師能力建設
1.優化團隊建設與運行機制
(1)優化團隊運行機制、工作責任機制、建立團隊。制定《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方案》,在方案對目標任務實施分年度、分階段、分級別的細化,并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出臺實施細則;制定適應結構化教學團隊發展的運行機制,形成“明確的目標引領、暢通的協作溝通、合理的激勵體系、科學的評價體系”的團隊運行模式;針對團隊建設任務進行統籌規劃,明確教師集體備課、模塊化教學等方面的工作職責與任務,確保教師個人發展目標與團隊目標相融合。(2)優化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強化團隊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師德師風建設為首要任務,通過開展師德專家進課堂、警示教育、課程思政等教學活動,實現師德師風宣傳教育、示范引領、實踐養成相統一。根據《武漢鐵院師德師風建設實施方案》,堅持正向激勵和反向約束兩手抓,建立教育、宣傳、考核、監督和獎懲相結合的高校師德師風建設工作機制。(3)優化團隊管理制度建設與落實。依托《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管理辦法》,大力完善現有的教學管理體系,深化改革教學管理制度。切實加強課堂管理,嚴格課堂考勤,強化課堂組織,確保課堂秩序,制定《課堂教學管理》《教師教學工作質量考核辦法》制度,規范教案編寫,嚴格教學秩序,引導教師自覺提升政治素質、業務能力和育人水平。完善《學生素質教育實施方案》《課程考核管理辦法》等,服務學生全面發展,促進學生就業競爭力持續提升。(4)優化團隊考核評價制度。依托學校《教師教學工作質量考核辦法》,根據專業特點和團隊目標制定本土化和專有化的教學團隊考核評價體系,評價內容涵蓋實踐教學、教改方案、任務績效指標、目標完成度、團隊凝聚力等定量內容。
2.優化團隊人員配備結構
以提高團隊教學能力為目的,以專業特色發展為基礎,以專業教授與各領域專家為主導,由能力互補、科學分工、團結協作的教師、企業專家與教學管理工作者構成的多主體教學創新團隊。
3.提升團隊教師能力水平
(1)優化教師能力提升方案。制定《教師教學創新團隊能力提升方案》,實施團隊全員專項輪訓制度,針對團隊教師不同能力要求,建立分層次培養模式,著力開展專業教學法、課程開發技術、信息技術應用培訓以及專業教學標準、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的一系列教育教學培訓,不斷的提升團隊教師模塊化教學設計實施能力、課程標準開發能力、教學評價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每年選派14人赴職業教育發達國家研修訪學、與國內外高校互派訪問學者2人。(2)優化團隊教師能力發展路徑及能力標準。確立培訓對象“專、兼職教師”全覆蓋,明確面向“一般教師—骨干教師—專業帶頭人”教師職業生涯全過程的能力發展路徑,制定教師職業“理論知識+專業技術+教學技能+科研能力”各項技能全方位的培養方案。結合教師教學能力、科研能力和實踐能力的三維評價體系,制定科學的教師能力標準。(3)優化教師能力提升測評方案。組建由行業專家、校內專家、專職督導、系骨干教師組成的教師能力測評委員會。制定《教師教學創新團隊教師能力提升測評方案》,明確教師能力測評標準。每年選派多人參加各類教學競賽,獲得3個省級及以上教學類獎項。
(二)建立團隊建設協作共同體
1.優化校企協同工作機制
以教學創新團隊為紐帶,推進產教融合,打造校企合作共同體,加快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促進職業院校和企業共同開展技術研發,推動企業技術進步、產業轉型升級和區域經濟發展;共同分享職業教育發展紅利,實現教育教學過程與企業生產過程的深度對接。每年選派10人赴行業典型企業實踐,實現團隊成員全部達到“雙師型”教師標準。
2.優化校際協同工作機制
加強校校交流與合作機制,推進教師互訪及異地教學等活動,相互融合教學、教改及科研經驗,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逐步推進深層次的校校交流合作,學校互相派遣名師、教學管理人員到對方院校從事教學、科研及教學管理工作,進行深層次的交流合作,實現人才流動、資源共享,發揮名優師資最大化的輻射作用。
3.校企共建教師發展中心
建立校企合作教師發展中心,提供教師培訓、教師咨詢服務、教學改革研究、教學質量評估、教學資源供六大服務,為教師提供全面的、堅實的教學發展資源保障。通過六大服務,教師發展中心由點及面、由內至外、由具體到抽象的明確目標為教師提供了多元化的教學服務,深刻展現了該組織以教師為本的發展導向。每年組織團隊教師培訓不少于2次,教師技能能力訓練活動1次,教學經驗交流會1次。
4.校企共建校內外實訓基地
在湖北職業教育集團的指引下,通過教學創新團隊,推進學校聯合知名行業、龍頭企業,探索集團化辦學、混合所有制、市場化運作的辦學模式,拓展多元化的職業教育形式,推進在校內外建立實訓基地,促進教育鏈與產業鏈的深度融合。建成省級及以上虛擬仿真實訓基地1個。
(三)構建對接職業標準的課程體系
1.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
依托軌道交通職業教育集團鐵道機車車輛理事會,成立動車組檢修技術專業教育教學委員會,打造校企育人共同體,共同研究制定工學結合“2+1”人才培養方案,深化“雙元合作、協同育人”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完成1個“雙元合作、協同育人”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省級課題申報、研究并結題。
2.按職業崗位群能力要求制訂完善課程標準
對接職業崗位準入資格標準和從業資格標準,按動車組檢修崗位群能力要求制訂完善課程標準,推動以團隊教師和企業師傅協同、教學資源和生產資源協同、教學過程和生產過程協同、教學項目和生產項目協同為主要形式的協同育人。
3.基于職業工作過程構建課程體系
以課程標準為基礎,融入企業用人具體需求,對動車組檢修職業工作過程進行分析,構建“基礎能力模塊+核心能力模塊+綜合能力模塊”課程體系,適應多層次人才培養需求。并對課程設置、課程內容、課程標準等進行動態管理,不斷完善課程體系。
4.強力推進1+X課證融通
聚焦以動車組為代表的高端裝備技術技能人才培育,以專業“1+X”證書制度實施方案為主導,基于“軌道交通電氣設備裝調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評價標準,對證書考核站點不斷完善,每年定期開展培訓及考證。強力推進1+X課證融通,制定“學分-證書轉換”制度,實施學生課程學分和線上學習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有序互換。每年完成1000人日的培訓。
(四)創新團隊協作的模塊化教學模式
1.優化團隊成員分工協作機制
教學團隊整合師資資源,優化團隊分工協作機制,通過團隊成員積極配合、反復打磨,探討教師能力提升路徑,研究新型教學方法,探索模塊化教學。通過教學團隊分工協作,形成示范帶動效應,進而推動形成“學校有統籌、中心有規劃、團隊有協作、能力有提升、課程有特色”的團隊工作格局。
2.全面推進思想政治教育與技術技能融合的育人模式
以線上MOOC思政案例解析、線下軌道交通安全警示廳巡講、專業模范人物進課堂、動車組檢修實訓等教學實施手法,創新課程思政教學方法,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實現軌道交通安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開發在線課程思政視頻案例庫1個,建成軌道交通文化博物館1個。
3.推動教法改革及模塊化教學模式探索
依托大數據、可視化技術,推行教學過程、教學評價的數據化描繪式管理,探索在線直播教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塊化協作教學模式;開展移動學習、虛擬仿真實驗、智能化學習的研討與實踐;開發交互式微課、活頁式教材等新形態立體化教學資源。建成6門精品在線開放課程,3本新形態教材,實現5門專業課程模塊化教學。申報2門國家級在線開放課程,1本規劃教材。
三、預期成效及成果應用
建立動態調整機制,不斷優化教學創新團隊建設方案;制定模塊化教學管理辦法,形成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動車組檢修技術專業教學模式;推進“2+1”中國特色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復合型人才,全面提升動車組檢修技術技能人才質量;加強國際合作,助力提升我國高鐵職業教育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
引用出處
[1]李國慶,張兆敏.高職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研究[J].科技視界,2021(7)
[2]彭紅科.高職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的建設與管理路徑———基于提質培優的視角[J].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6)
作者:楊明明 單位:武漢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鐵道機車車輛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