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信陽電子信息產業技術創新能力提升對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伴隨著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5G、區塊鏈等電子信息產業的全面應用,有力助推了經濟結構的優化和調整,并帶動了經濟跨越式發展。結合信陽電子信息產業技術創新現狀分析,從產業規模、技術創新能力、人才機制等方面研究了信陽電子產業創新中存在的短板問題,重點從企業、政府層面探究性地提出了發展建議和扶持對策,以提高信陽電子信息產業技術創新能力,為革命老區信陽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動力源泉。
關鍵詞:電子信息產業;技術創新能力;競爭力
引言
進入21世紀,以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5G、衛星通信等為主體的電子信息產業,憑借其驚人的增長速度,帶動了經濟結構的優化調整和跨越式發展。在此背景下,信陽也借力區域便利優勢,緊抓政策機遇,實施承接產業轉移、招商引資戰略,依靠完善齊備的軟硬件環境和高效優質的服務,引進創新龍頭企業,加強電子信息產業鏈布局和延伸,發揮電子產業價值鏈和龍頭企業協同優勢,帶動產業技術創新能力提升[1]。但整體上,信陽電子信息產業的還存在基礎薄弱、規模偏小、技術創新能力和競爭力不強等問題。因此,借力現有資源和優勢,發展信陽市電子信息產業,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帶動信陽經濟全面協調跨越式發展十分必要。
1信陽電子信息產業技術創新現狀
作為中原經濟區連接武漢城市圈、對接皖江經濟帶的前沿城市,在過去幾年發展歷程中,信陽通過建立電子信息產業園,采取政策激勵、稅務減免、科研獎勵、招才引智等系列舉措,全力扶持電子信息產業,帶動了信陽電子信息產業規模和產品范圍的擴大,產業結構的優化,產業載體的完善。
1.1出臺扶持政策
政府相繼出臺了《信陽電子信息產業集聚示范區建設總體方案》《信陽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強科技創新推進活力信陽建設的意見》《中共信陽市委、信陽市人民政府關于實施“信陽英才計劃”引進培育創新創業人才(團隊)的意見》《關于支持信陽高新區改革創新加快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激勵支持企業創新的系列措施。
1.2電子產業逐步壯大
2015年信陽電子信息產業增加值增長72.7%,增速高于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0.4個百分點;2017年信陽高新區成為全省電子信息產業3個重點發展區域之一;2018年信陽推動高新區、平橋區、羅山縣等電子信息產業園區聯動發展。
1.3高新企業大幅遞增
2019年信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達到1109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00家,營業收入達到102.65億元,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28.3%。
1.4科研平臺發揮了效能
信陽2019年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載體增至10家,省級及以上科技創新平臺載體數量達百家以上,為技術研發、成果轉化、人才培養發揮了重要作用。
2信陽電子信息產業技術創新存在的短板問題
2.1企業規模較小,產業鏈價值低
雖然信陽的舜宇光學、三元光電、谷麥光電等電子信息產業龍頭企業在全省乃至全國都占據著重要的市場地位,但從整體上看,信陽電子信息企業規模普遍較小,電子信息產業布局不集中,產業價值鏈和龍頭企業協同優勢不明顯。從個體上看,多是電子元器件加工生產銷售類企業,經營模式多以訂單式模仿為主。
2.2創新意識薄弱,技術水平偏低
企業的創新能力主要包括技術與產品創新、市場營銷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等。在信陽中小電子企業調研實踐中發現,企業往往沒有對創新能力進行全面深研,導致創新的理念和意識跟不上,自有商標或者品牌產品定位不準確,商業模式乏有效管理。在技術創新上,攻克研發自主核心專利技術缺少技術帶頭人和團隊,滿足不了市場高端技術的需求。
2.3技術人才匱乏,研發動力不足
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產業的活力靠專業技術人才驅動實現,科技創新活動需要科研人員開展。近年來,信陽依托11家院士工作站的高端人才和7名中原創新創業領軍人才示范引領培育壯大本地科技人才隊伍,但總體上,各類人才,尤其是高層次創新型科技人才還是短缺匱乏,創新人才流出大于流入。
2.4產學研活動少,成果轉化率低
在產學研中,企業是科技成果需求和轉化的主要推動力量,高校和科研院所是科技產業化的源頭,政府部門通過有關政策法規進行引導、規劃和推動[2]。信陽電子信息企業與院所的產學研合作不緊密,活動開展的少,政府政策引導力還不強,“出成果”和“用成果”還沒實現有機統一,產業創新轉型的良好局面還沒形成。
3提升信陽電子信息產業技術創新能力的對策
3.1企業發展對策
3.1.1加強企業自主創新,提升技術創新能力電子信息企業要實現技術創新,產品獲得市場的認同,并優越于同類,就需要加大研發資金投入[3]。一方面企業管理層和技術部門要增強創新意識,重視科技創新和研發經費投入對其長遠發展和整體競爭力的影響,明確產品定位,加大對核心自主專利技術和自有品牌的創新研發的持續投入,為研發出新品種和新工藝提供后備資金庫支持,以實現科技成果的內部快速轉化,獲得市場競爭一席之地[4]。另一方面,要結合企業技術創新需求,積累專業技術人力資本力量,匯聚企業技術研發中心的創新動力,提升對先進的技術外溢吸收能力,轉變轉化為自身創新成果,向產業的價值鏈高端攀升。
3.1.2借力區域資源優勢,加強產業企業集聚發展信陽科技基礎相對較好的電子信息企業相對集聚于信陽高新區、平橋區、浉河區、羅山縣的產業集聚區等。信陽電子信息企業應當合理利用區域優勢資源,立足國家、省、市出臺的政策機遇,與合肥的新型顯示、武漢的光電子、鄭州的智能終端等周邊產業協同,以本地主導產業龍頭企業引領集聚一批產業鏈配套企業,促進企業之間拓寬合作領域,增強產業鏈企業間聯系與資源整合能力,帶動更高水平的規模經濟,也為企業創新能力提升提供重要保障。
3.1.3優化企業人才體系建設,強化人才引進和交流硬實力、軟實力,歸根到底要靠人才實力。解決信陽的電子信息企業技術人才缺乏問題,一方面充分依托國家、省、市出臺人才培養和引進計劃政策,引進一批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的拔尖人才,增強企業研發技術力量,促進企業產業基礎的升級和人力資源結構的優化調整;另一方面,在人才培養、資源共享服務、新產品研發等方面實施省內外校企、院企戰略合作交流,開展電子信息專業技術培訓、實踐交流等,實現雙方資源優勢互補。
3.2政府扶持對策
3.2.1加強政策扶持引導電子信息產業技術的創新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政策鼓勵引導和支持[5]。政府部門在產業融資、財政稅收、政策扶持、收入支配、人才引進與培養等方面應給予電子信息企業更強有力的支持,完善政策法規體系,激發企業的知識產權創造意識,規范市場規則健康有序運作,充分調動企業技術開發的積極性和技術改革的創新性,營造電子信息產業創新環境。
3.2.2健全服務體系建設政府應著力提高辦事效率,簡化辦事流程和程序,提高政務服務水平。一方面,找準服務的瓶頸和短板,建設優質高效便利的網上辦事系統和信息服務平臺。另一方面,學習借鑒先進地市經驗做法,加強線上宣講和點對點服務,提升企業對政策的知曉率和覆蓋面。
3.2.3強化招才引智力度人才是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核心要素和動力,電子信息產業作為知識和技術密集型產業,離不開“高、精、尖”人才和團隊的力量。政府部門應充分結合電子信息產業技術創新需求和技術需求,進一步完善高層次人才引進政策,保障電子信息產業創新發展有充足的專業人才和智力資源。同時,探索本土“育才”模式創新,促進本地電子信息人才培育量質雙提升[6]。
3.2.4引導產業集聚發展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壯大離不開優勢產業布局和創新龍頭企業引領。政府在電子信息產業的整體布局和規劃中,一方面將引進增量和優化存量相結合,對電子信息傳統產業改造調整,形成新的產業增長點,持續加強電子信息技術推廣應用[7]。另一方面,依靠骨干龍頭企業資源優勢和技術整合力量,通過產業鏈的聯合和集聚,既降低產業鏈的相關成本,實現優勢互補,也提高產業鏈兩端的競爭力[8],提高電子信息產業競爭力和市場繁榮。
4結論
電子信息產業作為國家戰略新興產業,帶動了產業機構的調整、發展方式轉變以及產業整體創新能力的顯著提升。本文針對信陽電子信息產業創新能力薄弱短板,分析了制約信陽電子信息產業技術創新的影響因素,從政府部門、企業自身方面分別提出了提升信陽電子信息產業技術創新能力的發展的建議與措施,為信陽搶抓發展機遇,推動信陽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和技術創新能力提升提供了參考思路。
參考文獻
[1]柴紅旭.河南電子信息產業集群發展與競爭力研究[D].河南財經政法大學,2013.
[2]李升澤.東莞高端電子信息產業現狀及突破路徑分析[J].企業科技與發展,2016(2):15-18.
[3]王道軍.電子信息產業技術創新能力分析[J].現代信息科技,2019,3(20):46-48.
[4]左麗容.黑龍江省電子信息產業競爭力研究[D].東北農業大學,2017.
[5]李傳志.我國電子信息產業高端化對策分析[J].經濟問題,2019(1):68-74,83.
[6]趙志建,蔣繼冬.五年制高職軟件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電子元器件與信息技術,2018(7):7-11.
[7]許嬌.信息技術與經濟增長[J].電子元器件與信息技術,2017,1(2):19-21,29.
[8]朱穎杰.江西電子信息產業競爭力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09.
作者:王道軍 林雨 林博 李孟微 柴玥 單位:信陽市電子技術推廣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