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繪畫意境與審美思想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惲壽平是我國清朝初期的杰出畫家,擅長畫山水、花卉,畫作空靈清曠,畫風清麗脫俗。惲壽平注重效仿古人,取長補短,強調心靈和精神的結合,主張師法自然、重視寫生,在別樣的景致中獲取自己的創作靈感。文章以惲壽平的繪畫藝術為主線,分析其山水畫和沒骨花鳥畫的藝術特征、意境營造和對后人的影響,并以其繪畫理論作品《南田畫跋》為例,分析其繪畫創作蘊含的審美思想,旨在讓人們加強對惲壽平的了解和認識。
關鍵詞:惲壽平;山水畫;沒骨花鳥畫;意境
隨著美術界對傳統繪畫的深入研究,古典繪畫創作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新文人畫”的出現使古典繪畫中文人畫進一步受到人們的關注。惲壽平是眾多古典文人畫家中最具特點的一位,他將文人畫的色彩運用發揮到了極致。他在學習前人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發揮了老莊、禪宗思想,以正確對待古法的態度重新定義了“逸格”。在繪畫創作中,惲壽平的終極目標是超越對筆墨、色彩、意境的追求,注重內在精神,凸顯畫作的文人色彩。惲壽平對“師法造化”的重視,對“色彩”的合理運用,以及對繪畫情感、格調的追求為當代畫家創作提供了重要參照。
一、惲壽平山水畫創作意境風格的形成
惲壽平的山水畫風格比較寂寥,具有幽靜、冷峻的境界,他將自己對社會發展的困惑和自己遺世獨立的態度寄托在山水畫中。他的山水畫創作擺脫了刻板的模式,師法造化,強調寫實和創新,形成了瀟灑獨立的個人繪畫藝術風格。其山水畫創作意境風格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師法古人惲壽平山水畫的創作師法古人,在對繪畫創作專業技法和意境營造學習的基礎上,積極實踐各類繪畫技法,并將自己的體會融入其中,使繪畫作品呈現出自己獨特的精氣神。如其《石壁圖》,樹木、屋舍筆墨簡單,峭壁淺灘,意境荒寒冷寂,將云林山水曠遠的特點展現出來。另外,其青綠山水畫創作也很有特點,在學習前人經驗的基礎上,他提出了自己對青綠設色的獨特看法,注重在大自然中感受、觀察顏色的變化。如《翠岫春云圖》是惲壽平仿趙伯駒的一幅青綠重設色作品,這幅作品觸筆纖細,顏色高雅古樸,山石是青色,陡峭險峻,房屋、小橋等掩映其中,在古厚中透露出典雅的氣息。(二)師法造化惲壽平在廣泛吸取古代傳統技法并把它應用于自己的山水畫創作中的同時,也特別注重師法造化。惲壽平所處的時期是古典主義時期,在這個時期,形式主義、復古主義等深刻影響著繪畫創作。他在崇古、仿古聲中大膽提出“寫生之技,即以古人為師,猶未能臻妙,必進而師撫造化”的主張。惲壽平對自然界的景物觀察十分細致,將自己的身心和大自然融合在一起。他有很強的造型能力,重視寫實,通過細致的觀察能夠抓住事物的形神特點?!兑恢颀S圖》是其師法造化的典型作品,描繪的是唐營若的院落景色。畫作本身簡單樸素,在畫作中惲壽平發揮自己的想象并結合實際,繪制數棟屋舍,周圍沒有雜草、雜樹,只有一竿墨竹率勁獨立于畫面中間。樹木、山石、屋舍是想象出來的,畫作的景致錯落有致,精心搭配,營造了美好的意境。
二、惲壽平花鳥畫創作意境風格的形成
惲壽平花鳥畫創作的典型代表是沒骨花鳥畫?!皼]骨”主要是指繪畫作品中的形象不需要勾勒外部的輪廓,直接運用色彩繪制而成。惲壽平花鳥畫創作追求“逸”,不受古人繪畫法度的限制,繪畫創作率性而為,同時也反對肆意、過度刻畫。如在《二友圖》中,他以粗線條表意的方式畫出了梅枝、梅花,用墨筆直接勾勒出了天竹球。惲壽平花鳥畫創作意境風格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意境形象的創作真實
惲壽平強調繪畫的創作要形神兼具,自然美景通過畫家的主觀創作加工形成一種藝術美,使藝術創作取材于實際生活,又高于實際生活。惲壽平在花卉畫的創作中之所以能夠將物象的神韻很好地表現出來,要歸功于其從師法造化中總結出的“極點”觀,他在把握所繪事物細枝末節的基礎上又使創作跳出了形式的限制。
(二)水暈色染的意境
中國畫的創作強調筆墨勾勒,這一特點在沒骨花鳥畫中則是強調色彩的主導。惲壽平的沒骨花鳥畫是清冷、艷麗的,在明麗之中滲透了一種冷清的特點。惲壽平的沒骨花鳥畫創作注重研究色和色、色和意之間的關系,在寫生時他利用自己深厚的山水畫創作功底彰顯出自己的藝術創作特點,花葉和花瓣之間錯落有致,在統一中蘊含變化。在繪畫創作中,光的使用會使所描繪的物體的顏色發生改變,惲壽平的沒骨花鳥畫創作注重顏色的明暗變化,對物體的陽面和陰面使用不同的處理方法。如其《寫生牡丹圖》,枝葉展現出了除本身顏色之外的色彩,在花苞顏色處理上,將花朵枝葉的花青色淡淡地體現在幾片花瓣上,表現出葉子對花瓣的影響。在牡丹花朵葉子的處理上則以墨綠色作為主要表現色,在墨綠色的表面透露出淡淡的青色,總體色調偏冷。
(三)詩情畫意
人們對植物的審美感受往往具有很強的主觀色彩,不同人對景物的呈現有著不同的感受,且這種感受深受個人心理狀態的影響。在繪畫創作中“傳神”主要是指通過形似來表達、反映客觀世界;“傳韻”是指通過生動形象的藝術創作來展現繪畫創作者的主觀情感。惲壽平強調繪畫的主要語言形式是筆墨,筆墨本身是不帶感情的,但在繪畫創作中,畫家可以運用不同的筆墨來表達自己不同情境下的思想情感,從而感染受眾,令受眾產生情感共鳴。如其《柳燕圖》,惲壽平借助楊柳這種寄托人哀思的意象,渲染了離愁的情境氛圍,在畫作中,他以濕筆中鋒運長線畫出隨風飄動無所依的楊柳,在展現楊柳本身彈性和生機的同時也暗示了自己依依不舍的情感,寄托了他對國家的思念和對現實的無奈。惲壽平在創作的時候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情感,通過色彩來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手法多樣,意境悠遠。
三、惲壽平繪畫中的審美思想
《南田畫跋》是一部繪畫論著,是惲壽平繪畫理論的集中展現,他主張繪畫創作不應似古人那樣只主張寄托高雅之情,而要注重“攝情”,寄寓民族感情,這對當代繪畫藝術創作產生了深刻影響。
(一)主張虛靜的審美態度,強調“攝情”的繪畫審美思想
1.主張虛靜的審美態度惲壽平在繪畫創作時對創作主體有著獨到的看法和認識,強調要去除自己的功利性,具體表現在3個方面:第一,“虛靜”是審美創作的核心心態。在繪畫創作的時候,審美主體需要始終保持審美態度,在“虛靜”的狀態下達到理想的審美境界。主體在進行繪畫創作的時候,思想不能受到束縛,通過觀察將物象畫下來,之后在安靜的狀態下進行學習,感受山水的精神氣質,達到傳神寫照。第二,惲壽平認為繪畫創作的這種虛靜審美態度需要創作者和鑒賞者相結合。繪畫時需要保持一種平靜的心理狀態,營造良好的創作環境。惲壽平認為繪畫創作要達到這種虛靜的狀態,就要能夠擺脫束縛,展現繪畫本身,且繪畫創作要擺脫自己的名利愿望。第三,惲壽平在《南田畫跋》中多次提到審美心態的問題,對靜觀的審美心態作了進一步解讀,即在繪畫創作時要拋去一切雜念專心創作,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創造力。繪畫主體對外物的觀照和把握是無限的,應將創作主體的精神融入對客體的描繪創作中,通過描繪自然景象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達到一定的審美藝術境界。
2.強調“攝情”的繪畫審美思想
情感移入是美感產生的重要原因,是一切藝術創作的基礎。惲壽平是書畫藝術家,藝術創作中深刻體現了宋朝文人精神,認為繪畫創作的主要目的是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顯示主體的個性。繪畫創作主體在進行繪畫創作時要以自然中的宇宙為基本研究對象,并在創作中融合自己的主體精神。繪畫創作的筆墨雖然是沒有感情的,但是所表達的內容是有感情的。在繪畫創作的時候,創作者要積極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將藝術創作和個人情感結合在一起,用真情感動讀者。
3.創作個體和自然精神的結合
中國繪畫的創作深受儒道佛思想的影響,在繪畫創作中創作者要注重展現自己的精神力量和心靈力量,賦予作品意識和情感。自然界是藝術家臨摹的世界,主體在這樣的環境中會感受到生命的真諦和自然界的美好,繪畫中四季的景色是藝術家經過自己的主觀想象加工而成的,是藝術家自我體驗和主體精神力量的結合。惲壽平認為繪畫創作要能夠打動欣賞者,而打動欣賞者需要將自我情感和自然景物結合在一起,做到物我交融。繪畫創作在本質上是一個主體精神擺脫一切和整個宇宙生命精神契合的審美體悟過程。自然界中的萬物是畫家創作所需要描寫的對象,惲壽平強調繪畫創作要講究自然,不能空洞創作。在繪畫創作中,在效仿古人的同時不能拘泥于已有的規定,要在萬變中找到不變的創作規律。惲壽平的繪畫創作和詩歌創作在某種程度上是一樣的,即通過營造感人的意境來打動人心。他在山水畫的創作中獨創了“沒骨花卉”,通過精準的筆墨描繪和艷麗的色彩描繪達到繪畫創作神和形的結合,對當下繪畫藝術創作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二)注重以實寫虛,運用重虛的藝術手法展現主體的審美思想
1.筆墨虛實的運用
筆墨是繪畫藝術創作的關鍵,主要體現在點線的交織上,通過生動的描繪來顯示繪畫啟迪心靈的特點。繪畫創作的本質是運用簡單的色調來展現陰陽統一、協調的世界。惲壽平認為繪畫創作在用筆的時候要注重虛實的有效轉換,使繪畫作品的創作渾然天成。同時,他還認為繪畫創作的主體在創作的時候需要把握虛實關系,通過虛實的有效運用向人們展現大自然的奧妙,達到理想的藝術表達效果。在效仿古人的基礎上注重展現藝術創作“不似”的特點,在傳承原有繪畫創作技巧的基礎上注重傳承創新。在繪畫創作中,需要通過運用恰當的筆墨構造繪畫空間,通過虛實結合的繪畫空間展現繪畫創作的美好。在繪畫創作中,惲壽平大力推崇逸格,認為繪畫的創作應不受任何規矩和法度的束縛,講究一種渾然天成的繪畫風格。
2.通過有限的筆觸呈現時間的無限
繪畫藝術是在空白的紙上描繪事物,通過描繪給欣賞者打造一個立體化的繪畫創作空間,展現并超脫人們眼中看到的世界。繪畫的創作打破了時間的限制,用靜止的藝術手法展現了永恒的生命精神和別樣的世界,給人帶來獨特的審美感受。繪畫創作中的世界不是現實生活中的真實世界,而是創作者主觀上臆想出來的世界,通過這種現象和隨意打亂的時間來表達自己對時間、對生命的思考。藝術家通過有限的筆觸表達了對時間變化和世間萬物無限的思考。
(三)繪畫創作無言意境的審美思想
1.遺象忘言
境界是中國藝術領域和哲學領域最為繁雜的概念,也是藝術家用來評價藝術作品的重要指標。惲壽平認為繪畫的創作和欣賞都在追求一種不可用語言來表達的審美藝術境界,要減少眼界和知識對繪畫創作的限制。這種繪畫創作藝術境界的實現需要藝術家自己體驗,在審美觀照中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宇宙觀念。惲壽平認為在繪畫創作中通過遺象忘言能夠達到一種言簡而意無窮的境界,無言而勝有言。
2.對“逸格”的推崇
“逸格”是中國古典繪畫美學中的一個重要范疇,很多學者對此進行了研究。惲壽平在繪畫創作中也從很多角度闡釋了“逸格”,具體有以下幾種:第一,繪畫藝術創作脫盡縱橫習氣,得其幽淡天真;第二,繪畫藝術創作不刻意,順其自然;第三,繪畫的藝術創作要注重以簡單的形式表達深遠的內涵,從而達到一種超然、脫俗的思想境界。
3.哲理和智慧的融合
惲壽平繪畫創作意境的營造蘊含深刻的哲理,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向人們展現了一個充滿靈氣的世界,表達出意象之外的含義。惲壽平繪畫創作注重表象背后的本質,注重通過意境的營造更好地展現繪畫藝術。
(四)于對悲劇的崇尚中展現自己熱愛自然山水的審美思想
惲壽平繪畫創作中對落木、枯枝等都有描寫,在創作的時候注意營造一種荒寒境地,在描寫自然景物的時候效仿元人的創作風格,將主體心靈感受融入繪畫創作,充分展現了主體創作的孤寂感和悲劇意識,蘊含了對個體生命的慈悲關懷。另外,惲壽平認為繪畫創作中所表現出來的意境和藝術不僅僅是對客體基本形態的展示,更多的是引導欣賞者感知和理解存在物。繪畫藝術的創作超脫了紙上表達的內涵,包含了創作者對自然、對宇宙精神的理解,凝聚了中華文化思想內涵。繪畫創作為人們呈現了一個充滿靈性的世界,人們在欣賞的過程中增強了對自然界、對宇宙、對生命的理解和認識。在繪畫創作中,惲壽平強調師法造化,追求更高層次的繪畫創作,即繪畫創作者要擁有廣闊的胸襟,不能受到外界環境和各種思想的束縛。惲壽平在繪畫創作中實現了個人思想和道德的升華,在領悟自然界山水魚蟲美好的基礎上,以不受社會束縛和名利誘惑的心態為人們塑造了一個與世無爭、寧靜純粹的世界。
四、結語
綜上所述,惲壽平作為一位明末清初的畫家,隱而不仕,在繪畫創作中不諂媚權貴,主張師法造化和自然寫生,強調繪畫的形神兼備,注重內容和形式的統一、表現和再現的統一,通過效仿古人和不斷學習力求達到創作的最高境界。其繪畫創作注重意境的營造和審美思想的傳達,一方面繼承了明清之前中國繪畫的創作方法,另一方面,其繪畫創作對后世藝術創作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楊虹倩.惲壽平繪畫藝術研究[D].保定:河北大學,2016.
[2]張玉霞.惲壽平花鳥畫對雍正粉彩瓷的影響[J].中國陶瓷,2016,52(5):79-83.
[3]孫煒.淡薄野逸入古還新:惲壽平藝術特征辨析[J].藝術百家,2015,31(S1):170-172.
[4]樊樺.淺談惲壽平對當代沒骨花鳥畫的影響[J].戲劇之家,2015(11):169.
[5]高振.惲壽平沒骨花鳥畫的藝術特征研究[D].南寧:廣西師范大學,2015.
[6]盛磊,閆郢.清畫家惲壽平的“沒骨”畫探微[J].蘭臺世界,2014(36):58-59.
作者:高源 張玉霞 單位:宿州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