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地方區域經濟發展綜合評價及優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內蒙古自治區地域遼闊,土地面積約占全國的1/8,并且擁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自然資源和旅游資源,這些都為內蒙古的區域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文章首先對內蒙古的經濟發展進行了概述,其次對內蒙古的資源優勢進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利用內蒙古的資源優勢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策略,為促進內蒙古的區域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參考。
[關鍵詞]內蒙古;經濟發展;區域性;自然資源
內蒙古自治區位于我國的北部邊疆,橫跨了東北、華北和西北三個地區,與我國其他8個省份相鄰,而且還與俄羅斯和蒙古國接壤,并且內蒙古的地勢比較狹長,占地面積118萬平方千米,約占全國土地面積的1/8,這里擁有著全國最為廣袤的草原,生活著漢族和蒙古族在內的多個民族,形成了內蒙古獨具特色的游牧民族文化[1]。并且內蒙古還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自然資源和旅游資源,其中人均森林、草原和耕地面積均居全國第一,稀土金屬含量居世界首位。內蒙古應綜合利用國家的改革開放和西部大開發等政策紅利和豐富的自然資源,加強內蒙古區域經濟一體化建設,助力內蒙古經濟發展水平再上新臺階。
1內蒙古的經濟發展概述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西部大開發和西部經濟區等國家政策的正確實施,再加上內蒙古自治區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自然資源和旅游資源,內蒙古自治區的經濟發展速度得到了較快的增長,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明顯提高,據數據統計顯示,內蒙古自治區2005年的人均GDP較2000年翻了一番多[2]。但是由于內蒙古自治區各地區的資源和位置等方面存在差異,造成了內蒙古中部的經濟發展水平高于東部和西部,區域經濟不平衡的現象逐漸出現。如今,在“一帶一路”經濟倡議背景之下,內蒙古自治區各地區要抓住歷史機遇,有利于推進內蒙古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對內蒙古自治區各地區的礦產資源、自然資源和旅游資源進行詳細的評估,確定在當前經濟高速發展中內蒙古地區中的優勢和劣勢,實現各地區之間的優勢和劣勢互補,加強內蒙古自治區經濟一體化建設,縮小內蒙古自治區各地區的經濟差距,實現內蒙古自治區經濟水平的高速發展。
2內蒙古的資源優勢
2.1礦產資源
內蒙古自治區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擁有著全國種類最多的礦藏,包括包頭礦、汞鉛礦、興安石和二連石在內的等10余種新礦物,并且這些礦產資源主要集中在內蒙古自治區的錫林郭勒和包頭等市,礦產資源分布不均勻[3]。因此,內蒙古各地區的礦產資源在數量和種類上都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并且內蒙古自治區還有著世界儲量最豐富的稀土資源,人均稀土占有率居世界第一,而且稀土資源可用于制造各種新材料、航天材料和國防材料等,因此稀土資源已經被作為我國的戰略資源禁止出口。另外,內蒙古還有著豐富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資源,這些資源都是我國的不可再生能源,因此在對這些資源的利用上要高效和節制。
2.2自然資源
內蒙古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主要包括森林資源、植物資源和動物資源三類,其中在內蒙古自治區森林資源方面,從內蒙古的東部到西部分布著大興安嶺、大青山和賀蘭山等大大小小11個林區,這些林區主要為天然林區,另外內蒙古全區還分布著多處人工林區,天然林區和人工林區共同構成了內蒙古豐富的森林資源,在這些林區生長著多種樹木和草木,形成了自己的林區森林系統。在內蒙古自治區植物資源方面,內蒙古有著多種野生植物,據統計,其中種子植物和蕨類植物有2351種,珍稀野生植物有24種,維管束植物有1668種,這些種類和數量豐富的野生植物可以用作藥用等多種經濟用途。在內蒙古自治區動物資源方面,內蒙古自治區獸類動物114種,珍稀動物10余種,鳥類365種,珍稀鳥類50余種,其中還有蒙古野驢和野駱駝等世界級珍稀動物,馴鹿是內蒙古特有的動物[4]。
2.3旅游資源
內蒙古自治區的旅游資源十分豐富,不僅有優質的草原資源,還有著眾多的湖泊、河流和沙漠等自然資源。其中,內蒙古自治區的草原面積約占全國的21%,有著全國最大的天然草原———呼倫貝爾大草原,并且內蒙古自治區的森林和沙漠面積居全國第二,這里還有著眾多的歷史文化古跡,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紅山文化”和“大窖文化”,這些旅游資源都為內蒙古自治區發展旅游業提供了有利條件。改革開放以來,內蒙古自治區大力發展旅游業,從開始的艱難起步到如今的旅游業繁榮發展,以旅游業促進內蒙古自治區經濟的快速發展。在1992年內蒙古自治區了《關于加快旅游業發展的決定》文件,內蒙古自治區自此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整合區域旅游資源發展優勢,大力發展旅游業[5]。但是,內蒙古自治區的旅游業發展規模與北京、西安等地還有較大的差距,精品旅游項目不多,旅游業整體發展質量不高.
3利用內蒙古的資源優勢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策略
3.1高效開發利用礦產資源促進內蒙古區域經濟發展
內蒙古自治區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但是在資源利用率上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主要是由于內蒙古自治區對礦產資源開發程度和利用率不高,沒有提升礦產資源的附加值。因此,對內蒙古自治區的礦產資源進行高效利用,可以有力促進內蒙古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提升礦產資源利用率就是要將內蒙古自治區的礦產與冶金、裝備制造業和新材料制造有效結合,提升礦產資源的開采效率,并對不達標的礦產資源進行有效保護,在裝備制造業和新材料制造方面,需要極大地拓展礦產資源的附加值,制造有特殊功能的新材料,提升礦產資源在全國中的競爭力。礦產資源作為內蒙古經濟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需要積極轉變對礦產資源的利用方式,對礦產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加強供給側改革,建立和完善礦產資源高效利用的相關法律法規,促進內蒙古自治區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另外,在積極開發礦產資源的同時,內蒙古自治區還要做好保護國家土地資源的工作,不可以開發礦產資源為代價破壞國土資源,堅持開發礦產資源與保護環境同步進行,實現礦產資源開發的轉型升級,維護內蒙古自治區人民的切實利益。
3.2保護自然資源促進內蒙古區域經濟發展
隨著內蒙古自治區經濟的不斷發展,對自然資源也進行了消耗,但是任何自然資源都是不可再生的,因此,在今后發展內蒙古自治區區域經濟的同時,內蒙古自治區應該積極做好自然資源的保護工作。對于內蒙古自治區的自然資源保護,包括對草原資源、森林資源、植物資源和動物資源的保護,在草原資源的保護方面,建立和完善適用于內蒙古自治區的草原保護條例,對違反草原保護條例的團體和個人,追究其法律責任,還要提高內蒙古自治區各族人民保護草原資源的意識,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做到對草原資源的有效保護,防止破壞草原的事件發生。在森林資源保護方面,主要是保護內蒙古自治區的樹木資源,建立相應的樹木保護法規,對破壞樹木和砍伐樹木的行為進行制止,對情節嚴重者,追究其法律責任,加強對珍稀樹種非法交易的打擊力度,切實保護內蒙古自治區的森林資源。在植物資源保護方面:首先,需要對內蒙古自治區的植物資源進行詳細的調查;其次,需要了解內蒙古的植物資源,并對珍稀植物做到有效保護,積極保護內蒙古自治區的植物資源。在動物資源保護方面,首先同保護植物資源類似;其次做好對動物種類和數量的普查工作,建立動物保護區,對珍稀動物做到有效保護。
3.3大力開發旅游業促進內蒙古區域經濟發展
旅游業在內蒙古區域經濟發展中占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不僅因為內蒙古自治區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還因為內蒙古旅游產業發展較為成熟,形成了內蒙古自治區富有特色的草原文化,這些對于內蒙古自治區大力開發旅游業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大力發展內蒙古自治區的旅游業:首先,需要制定和完善內蒙古自治區的旅游發展規章制度,對旅游業的開發和運行做到規范化,避免出現違法旅游和破壞環境等行為,對在旅游過程中破壞內蒙古自治區的草原資源和森林資源等的團體和個人,要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其次,內蒙古自治區還要加大對外宣傳力度,向全國人民介紹內蒙古自治區豐富的旅游資源,開發多條內蒙古精品旅游線路,吸引全國人民到內蒙古自治區去旅游,促進內蒙古旅游業的快速發展;最后,形成環境保護和旅游資源開發共同發展的線路,不以犧牲內蒙古環境為代價發展旅游業,在大力發展內蒙古自治區旅游業的同時,積極做到環境保護和土地資源保護,促進內蒙古自治區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
4結論
內蒙古自治區作為我國的土地面積大省之一,不僅國家對內蒙古自治區有著西部大開發和“一帶一路”等發展優惠政策,而且內蒙古自治區本身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自然資源和旅游資源。發展政策可以為內蒙古區域經濟發展保駕護航,天然資源可以為內蒙古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提供有利的前提條件。如今,內蒙古自治區的經濟發展水平較自治區成立初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居民生活條件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內蒙古各地區的天然資源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導致各地區發展水平不均衡,內蒙古自治區中部經濟發展水平高于東部和西部。面對這樣的形勢,要充分整合各部的資源優勢,實現內蒙古自治區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文章對內蒙古的經濟發展進行了概述,整體經濟發展水平得到了較大提高,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現象依然存在,之后分析了內蒙古自治區存在的資源優勢,包括礦產資源優勢、自然資源優勢和旅游資源優勢,并提出利用內蒙古的資源優勢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策略,要高效開發利用礦產資源促進內蒙古區域經濟發展,保護自然資源促進內蒙古區域經濟發展和大力開發旅游業促進內蒙古區域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周文慧,馬愛玲.內蒙古女性就業與經濟增長的相關性研究[J].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2018,83(3):40-44.
[2]彭飛,楊鑫,劉天寶,等.中國邊境地區地緣經濟系統發展優勢度空間分異[J].經濟地理,2019,39(5):19-26.
[3]杜錦昉,張藝.內蒙古堅強智能電網發展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分析[J].工程技術研究,2018,19(3):253-254.
[4]李永軍,耿秀明,劉曄.資源型地區經濟周期與全國的比較研究———基于內蒙古自治區的研究[J].內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226(3):80-87.
[5]斯日吉模楞,敖特根巴雅爾.城鄉土地利用結構變化對民族地區經濟增長的影響———基于內蒙古各盟市面板數據的分析[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37(4):107-115.
作者:代瀏漪 單位:包頭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