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經濟學對混合所有制發展的前景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以經濟學的剩余價值學說為基礎,從經濟屬性方面對公有制和私有制的經濟活動進行了分析,得出了兩者進行混合所有制經營的可行性和混合所有制經營得以成功的主要因素是運營效率的結論。然后在此建議基礎上,提出了實現社會主義混合所有制的創新方式建議。
[關鍵詞]經濟學視角;國有企業改革;混合所有制
1當前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的情況
國有企業在面對市場化競爭使,顯現出有壓力、缺活力、少動力的特點。私營工業企業的運營機制還是有值得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學習借鑒的地方的。但是,混合所有制在實踐中真正成功的卻很少,原因比較復雜,有企業文化的原因,有體制磨合困難的原因,也有利益無法平衡等諸多原因。
2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的理論分析
在19世紀特定的歷史背景下,經濟學理論沒有條件預見目前中國出現的公有制和私有制并駕齊驅的情形,但卻可以將“剩余價值”的階級屬性和經濟屬性做一個切割,不考慮其階級屬性,僅對公有制和私有制在“剩余價值”理論進行經濟屬性下的分析,進而對混合所有制下的“剩余價值”理論的適用性進行一個判斷。因為公有制“剩余勞動”和私有制“剩余價值”在經濟屬性上并沒有不同,首先,不變資本(C)在這里對于公有制或者私有制經濟來說,從經濟屬性上都是屬于合法的財產,不存在根本的對立。其次,可變資本(V)在宏觀上的差距已經很小,甚至私有制企業比公有制企業更高。而剩余價值(M)存在是必須的,是社會財富的積累和經濟發展的源泉,從經濟屬性上來說它們都是相同的。由此我們可以明確,混合所有制也是符合剩余價值理論的,不會因為“混合”而有違剩余價值理論和經濟學。
3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的可行性條件
基于對剩余價值理論下的社會主義混合所有制條件的理論分析,下圖中列出了分別由國有獨資企業、私有企業兩類企業進行一項規模和性質相同的生產活動的情形,他們的投入都是一樣的,即V=V1,C=C1。結合上圖分析:M=M1時,私有企業在此情形下,沒有放棄業務主導權與國企進行混改的動機。M<M1時,沒有放棄業務主導權與國企進行混改的動機。只有當M>M1時,國有企業具有與私有企業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造的能力和動機。因此,國有企業與私有企業進行混合所有制合作的可行性取決于以下一個或者兩個因素:一是國有企業具有生產效率的優勢(成本優勢、管理優勢或者市場優勢等);二是國有企業籌措不變成本存在比較大的金融優勢或主體便利性。
4發展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面臨的問題
一是中國金融資本對國有企業的優先選擇問題。中國金融資本在面對國有企業和私有企業時,國有資本天然地與私有資本具有對抗性,使國有企業的資金籌措成本更加低。二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實現問題。國資管理體制與市場化經營在落實上也存在進一步磨合和創新的需要,而這也是混改中最困難的部分。三是國有企業優勢與壁壘轉化的問題。國有企業在市場、金融便利性、政策資源方面的優勢,反過來其實也是國有企業市場化的自身壁壘。
5發展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的建議
一是應通過政策制定,營造公平的競爭環境。政府應把更多精力放在營造公平的市場環境上,減少對市場的越位干預,消除所有制鴻溝,才能推動國企混改。二是以提升企業效率為終極目標,其他目標服務于效率的提高?;旄钠髽I的目標要明確以提升企業效率為終極目標工作,在制度層面找到對接的機制。三是在混改平臺上形成面向開放市場。四是國有企業(國有資本)應該勇于管理創新、科技創新、治理創新,建立起新的、持久的核心優勢。五是應探索混改落地的具體形式,創新新的形式來融合各項新優勢的確立。在混改中就急需找到一個合適的形式來兼容諸多的原則,使混改在聚焦于效率目標的同時也能盡可能多的兼顧其他管理目標。
【參考文獻】
[1]王彥博.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混合所有制經濟的難點及有效途徑[D].天津:天津大學,2016.
[2]周新城.混合所有制是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J].中共石家莊市委黨校學報,2016,18(1).
[3]武亞男.混合所有制是國有企業改革重要實現形式問題研究[D].北京:都經濟貿易大,2016.
[4]楊薇薇.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必然性分析與最佳改革成效實現路徑研究[J].湖北社會科學,2016(10).
作者:張靖 單位:國家電投集團遠達環保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