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行政管理績效管理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大學的發展必須要有“大師”,高校核心競爭能力的提升依靠的是人才。高校行政管理中實行績效管理,提高了行政管理質量和水平,促進了高校的內部和諧,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教學科研環境,廣大教職工就會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工作,不斷開發出自身潛能,提高教學水平,產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產生更多的“大師”,從而促進學校的發展壯大。同時,良好的工作環境、優厚的工作待遇不但能留住人才,還能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這些,都有利于高校核心競爭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構建高校行政管理績效管理體系應遵循的原則
“原”有根本之意,“則”為規則之意,原則即處理問題的根本規則。高校行政管理中,面對面對一系列復雜的關系,構建績效管理體系,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
(一)科學性原則
構建高校行政管理績效管理體系,首先應遵循科學性原則,績效管理體系設計要體現高校發展的戰略目標,科學合理,考核項目、考核內容、考核過程、考核結果的利用等各項指標要客觀公正,全面體現高校的可持續發展,從而最大限度的激發教職工的工作潛能,促進高校健康發展。
(二)普遍與特殊原則
如前所述,高校的工作千頭萬緒,各個崗位都有自己的特點,構建高校行政管理績效管理體系,必須遵循普遍與特殊關系原則。對不同的崗位要設置不同的指標體系,對學校戰略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的業績要重點強調,充分發揮權重的導向作用。同時,還要注重普遍性,做到整體均衡,避免出現兩極分化。
(三)可操作性原則
可操作性是構建高校行政管理績效管理體系必須遵循的另一個原則,這就要求高校行政管理績效管理體系構建中,各種相關信息的取得要便于操作,同類信息之間要易于測算,評價程序要具體規范,評價方法要科學、具備可操作性。同時,可操作性原則還要注意避免“大民主”的操作方法,而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專家”管理。
三、構建高校行政管理績效管理體系的具體舉措
(一)進行深入細致的崗位分析
崗位分析是構建高校行政管理績效管理體系的基礎環節,是績效管理有效實施的保證。進行深入細致的崗位分析,首先要分析崗位在學校發展中的地位、崗位的性質特點、崗位任職條件及職責,最終形成具有科學性的、可量化的書面報告。深入細致的崗位分析,為績效標準的確定提供了直接的依據;科學性和客觀性崗位說明,使得每一個具體人員對自己所處崗位的工作內容更加明了,對自己的工作行為有了依據的標準,更有利于績效管理落到實處。同時,崗位分析也為績效管理的進一步改進完善提供了依據,有利于實現科學定崗定編。在進行崗位分析時,必須考慮每個學校的戰略發展及具體的辦學目標,這樣的崗位分析才能真正成為績效考核的可信賴的依據。
(二)明確績效目標
現階段,我國不少高校對行政管理的績效管理很少考慮,加之高校行政管理人員服務意識不強,常常以“管理者”自居,因此,高校行政管理中只是規定了抽象的工作職責,缺乏明確的績效目標。構建高校行政管理績效管理體系,要求從部門職能出發,根據崗位的性質、特點,科學合理地確定行政管理部門每個人員的具體績效目標。每位行政管理人員應在把握學校戰略發展及辦學定位的基礎上,充分分析所在部門在學校的地位及其作用,根據學校確定的崗位職責,明確自己的工作要求及實現目標的計劃。績效目標的確定要注意以下問題:首先,要有服務大局意識。行政管理部門要按照學校確定的整體目標來制訂各自的管理目標,個人要要按照本部門的管理目標來制定自己的績效目標。其次,目標的難度要適當。績效目標的制定,要考慮學校確定的整體目標、本部門的管理目標,根據崗位的特點及實際情況來制定,不能太高,以免沒有可執行性;也不能太低,否則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具體目標要難度適當,具有可行性,經過努力可以達到,還要有一定的挑戰性,目標確定后必須制訂出切實可行的計劃和實施方案。再次,注意目標的協調性。各部門的績效目標要明確具體,部門之間要避免重復,以減少資源的浪費;部門之間的績效目標還要避免交叉,防止出現推諉扯皮,降低行政效率;同時,部門之間的績效目標還必須互補,從而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避免出現有事無人管的局面。
(三)制定科學有效的評價辦法
績效考評在績效管理體系中處于核心地位,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通過考評能夠檢驗前期崗位分析及行政管理部門、個人績效目標是否合理、有效,并對發現的問題及時完善;另一方面,科學有效的評價辦法,能夠發現各部門及個人績效表現與其制定的績效目標之間的差距,進而進行獎懲,實現有效的績效管理。因此,構建高校行政管理績效管理體系,必須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評價辦法。然而,長期以來,在地方某些高校對行政管理部門及其人員的績效評估不夠重視,加之高校行政管理人員的工作難以量化,致使許多高校對行政管理人員的評價仍停留在一年一度的年度考評,考核的隨意性很大,是否優秀并沒有和實際工作掛鉤,且考核結果除了優秀,幾乎都是稱職。這種流于形式的績效評價辦法,很難達到獎優懲劣的作用。筆者認為,制定科學有效的評價辦法,應注重在行政管理工作中的具體行為表現,對高校行政管理人員在工作中的勝任力進行評價,建立基于勝任力特征的高校行政管理績效評價辦法。首先,確定勝任力指標及其權重,具體指標及其權重為:一是行政管理人員自信心、靈活性、情緒控制等個性特征,權重占15%;二是行政管理人員的人品、奉獻精神、紀律性、責任心、進取心等價值觀,權重占25%;三是行政管理人員的知識結構、科研能力、理解能力、創新能力等認知水平,權重占20%;四是行政管理人員與同事之間的關系、接人待物及溝通協作等人際關系,權重占15%;五是行政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服務水平、工作主動性、工作效率等工作能力,權重占25%。其次,建立多維開放的考評方法。打破主要在部門內考評、根據部門的建議確定評價結果,建立部門內部考評與部門間的互評相結合,部門領導考評與服務對象考評相結合的多角度、全面的考評方法,力求考評的客觀公正性,為績效管理工作提供科學合理的依據,從而提高行政管理服務質量。
(四)有效運用考核結果
績效管理是一個持續性過程,績效考核不僅是對過去的總結,更是為了在未來取得更好的工作績效,績效管理的關鍵是對行政管理人員績效考評結果的反饋與有效運用。然而,不少高校缺乏考核結果反饋與運用,績效考核結果確定以后就萬事大吉,結果束之高閣,或者人為淡化考核結果,使績效管理大打折扣。為使績效管理體系真正發揮應有作用,必須有效運用考核結果。首先,及時將考評結果反饋于考評對象,注意與考評對象的交流、溝通,督促考評對象總結經驗及不足,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斷改進,充分發揮績效考評的作用。其次,建立多層次、多角度的有效激勵機制,除了采取直接獎勵的激勵外,還要將考核結果與每一位人員的薪酬多少、職位晉升、教育培訓、干部任用等事宜掛鉤,另外,還要注意近期激勵與中遠期激勵相結合,為滿足行政管理人員的職業規劃提供機會,使績效考評真正成為引導行政管理人員行為的“風向標”,不斷提高行政工作的質量與效益,從而提高學校的整體績效。
作者:汗克孜·伊布拉音 單位:新疆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