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移動學習在高職計算機教學中的實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移動學習的理論支撐
1.1概念
1994年,隨著美國加州大學的人機交互研究室在2000年啟動了“MobileEducation”項目后,教育行業就開始掀起對M-Learning的研究熱。移動學習是指一種在移動設備幫助下的能夠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發生的學習,移動學習所使用的移動計算設備必須能夠有效地呈現學習內容并且提供教師與學習者之間的雙向交流。
1.2特點
(1)學習內容碎片化。移動學習中把學習的內容和時間都分割成很小的部分,讓學生能夠利用零碎的時間去隨時隨地學習。(2)學習無場地限制,可以在任何地點進行學習,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學習模式。(3)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在移動學習中,可以通過圖、文、聲、動、視等多樣化的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4)消除溝通障礙。有的學生性格比較內向,不敢直面與老師溝通,移動學習就可以避免這種問題,讓學生可以輕松學習和溝通,提高學習效率。
1.3理論依據——認知負荷理論
[1]認知負荷是指加工一定數量信息要求的心理能量的水平。認知負荷理論認為隨著接收的信息量的增加,認知負荷也在不斷增加,而人的認知負荷承載力是有限的。基于此理論,移動學習的特點就能很好地降低人的認知負荷,讓學生利用零碎的時間進行學習,積少成多。
2基于微信的移動學習教學研究
2.1微信的優勢
(1)微信軟件受眾較廣。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不再遙遠,通過網絡能讓相隔萬里的兩人進行聯系。即時通訊軟件應運而生,微信軟件的出現讓社交變得更容易。尤其是高職院校的學生,更是微信軟件的堅定擁護者。調查顯示,學生的業余時間很多都花在微信聊天,發朋友圈上。基于此調查,將微信引入到課堂中,既適應互聯網時代的需要,也貼合學生需求。(2)使用門檻比較低。微信的安裝對手機的配置要求很低,只要擁有一臺手機,并且聯網,就可以使用微信進行學習。這樣就把零碎的時間也能很好的應用起來,極大提高了學習效率。由于不受地點和時間的限制,學生能夠在課前根據自己的情況學習老師在微信公眾號中的教學資源,而且在自己比較舒服的環境中自主學習,既能提高學習效率,也能提高自學能力。(3)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和互動性。傳統的課堂,教師講授演示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學習效果大打折扣。將微信學習的方式引入課堂,一方面讓學生使用喜愛并熟知的工具進行學習,激發了學習興趣;另一方面讓學生在課前進行了充分的預習,課堂上的時間就可以跟老師進行充分的互動,在互動中產生碰撞,激發靈感,讓課堂氣氛變得更加活躍,真正實現課堂以學生為主體的課改精神。(4)微信平臺的開放性。微信是一個比較公眾的平臺,所有人都可以申請公眾號,并在上面通過各種媒體方式進行推送,而目前用戶對微信公眾號的認可度也比較高,這就決定了這個平臺的適用性是很強的。(5)降低了教學成本。使用微信平臺來發送信息代替了通過打電話或發短信來進行溝通,節約了成本,而且微信的各種特色功能也不是電話能夠比擬的,可以收到更顯著的效果。
2.2基于微信的移動學習平臺的設計
(1)學習內容的推送功能。定時推送學生想要學習的學習內容,注意內容要是一個相對完整的小知識模塊,[3]確保學生能利用零碎時間完成學習,再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完成一個完整知識模塊的學習。(2)互動功能。互動功能需要分為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就是學生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可以向老師進行提問,老師及時進行解答;生生互動就是把問題提出來,由會的學生進行解答,具體可以通過微信群的方式實現。(3)分享學習功能。學生可以把學習內容通過朋友圈、微信群、好友等方式分享出去,擴大學習平臺的影響力,[2]也可以吸收到更多的學習者,提供更多學習機會。(4)上傳資料的功能。老師和學生能夠把一些資源通過平臺
2.3基于微信的移動學習課堂模式設計
(1)課前階段。課前階段主要是教師通過公眾號下次課的教學資源,并布置預習作業,讓學生提前明確學習內容,自主預習,并通過預習作業發現問題。[2](2)課中階段。老師首先提出問題進一步全面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再根據學生在預習中遇到的問題,老師進行針對性的教學活動,提高課堂效率。(3)課后階段。老師在微信公眾號中將課堂內容,讓學生對沒有完全接收和消化的內容進行復習和鞏固。(4)評價手段。微信提供了很多可以作為檢驗學習過程、學習效果的評價手段。比如可以使用微信的簽到小程序功能,進行考勤;可以利用微信的投票程序功能進行課程效果調查,方便老師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以便加以改進;老師還可以把學生在微信公眾號的表現進行統計,如提問次數,閱讀頻率等,進行過程性評價。
2.4基于微信的移動學習教學成果評價分析
(1)從學生考試結果角度分析。筆者同時擔任兩個高職班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任務,在學期末參加了全國計算機信息高新技術考試,使用基于微信移動學習的班級,總體成績要優于未使用的班級,平均分高出7.65分,及格率達100%,優分率超過20%。該數據表明使用微信這種移動學習手段,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2)從學生滿意度調查問卷的結果分析。對使用的高職班45名同學進行微信移動學習手段滿意度調查,95%以上的同學表示更愿意接受這種學習方式,滿分5分的滿意度調查,最后獲得了4.45的平均滿意度。從結果來看,學生對這種教學方式還是比較滿意的。
3總結
移動學習這種新型教學模式的出現,給我們提供了新的教學手段。但我們要清楚這只是學習的一種手段,并非萬能,在教學時還要遵循教育基本規律,將移動學習有效結合到現有教學體系中來,這樣才能有效促進學生各種能力的養成,幫助學生逐步形成良好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1]辛自強.認知負荷與認知技能和圖式獲得的關系及其教學意義[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2,20(4):55-60.
[2]曹瓊.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6.
[3]王萍.微信移動學習平臺建設與應用[J].現代教育技術,2014,24(5):88-95.
作者:徐光 單位:南京市莫愁中等專業學校電子信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