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與經濟法互動淺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與經濟法互動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與經濟法互動淺析

    摘要:伴隨著經濟全球化,各個國家都在優化經濟結構,以科技創新、生產技術創新為經濟增長的依托,形成了一場沒有硝煙的國際競爭。在過去的幾十年里,我國主要依靠煤、石油等自然資源,依靠大量的廉價勞動力來發展經濟,這種經濟發展方式會造成環境污染、資金投入過高等問題,發展效率較低,難以滿足時代發展需求,所以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非常關鍵。本文深入解讀了經濟發展方式的內涵,提出了經濟法對經濟發展方式的促進,探索了二者的相互作用。

    關鍵詞:經濟發展方式;經濟法;互動

    近些年來,我國經濟體制不斷改革,經濟發展方式也在以較快速度發生轉變,依靠消費的拉動型經濟已經有了雛形,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方式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區域經濟發展更加注重綠色、協調、可持續。經濟法能夠為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提供有效指導,與國家層面的發展戰略相互依存、相互適應。在我黨制定的國家發展報告、經濟發展規劃中,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多次被強調,經濟法必然需要做到與時俱進,不斷完善經濟法理論,優化經濟法的實施。

    一、經濟發展方式的內涵

    經濟發展方式的本質是指為經濟發展提供多元化的指導方法,運用一系列的經濟調控手段促進經濟發展,具體包括合理分配經濟收入、高度重視經濟發展效益、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的增長方式等。傳統經濟增長方式主要依靠投資和出口,通過消耗資源、增加物質生產總量來拉動經濟增長,發展模式比較被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需要依靠“三駕馬車”,協調好投資、消費、出口的關系,對經濟發展模式進行創新。在未來的經濟發展中,我國需要打破傳統經濟發展模式的弊端,更新經濟管理理念,采用高新技術,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在傳統發展方式中,我國經濟屬于片面地追求“量”,通過創新和轉變,需要做到“量”和“質”同步推進,注重以人為本,實現環境友好型的經濟發展[1]。

    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與經濟法互動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

    通過經濟法和經濟發展方式的互動,我國經濟能夠實現健康有序地發展。在我國傳統的經濟發展方式中,區域經濟失衡是比較嚴重的問題,包括沿海城市與內陸城市經濟失衡、城鄉經濟失衡等,部分地區在經濟結構、經濟發展模式上互相排斥,不利于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經濟法能夠結合國家的大政方針,根據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突出矛盾作出先導性指示,促進經濟發展方式向好的方向轉變,對區域經濟的發展具有較強的引導作用。政府有關部門可以通過經濟法進行參與和監管,全面實施對經濟活動的優化和調控,解決現階段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推動區域經濟長遠發展。當前我國在改革文件中明確提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與其他國家競爭的唯一途徑,所有的國家發展戰略、經濟發展政策都需要將方式轉變放到突出位置,促進企業等經濟主體應用先進科技以及智能化技術,實現生產效率的快速提升,讓經濟得到大發展、大繁榮。國家可以通過經濟法對利益主體進行改動,讓更多人享受改革開放的果實,讓私營企業在當前時代充分發揮價值。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過程中,我國必須找準經濟發展的難點和重點問題,全面實現經濟統籌發展[2]。

    (二)有助于全面提高社會效益

    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上來說,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是相對稱的,包含了生態環境、思想文化等多個方面,企業發展需要平衡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我國傳統的經濟發展方式缺乏創新力,經濟發展體系不夠完善,主要依靠自然資源和廉價勞動力實現經濟效益,經濟發展缺乏長期規劃,可持續性較低,造成了一系列的不良后果,例如投資成本較高、環境污染嚴重、資源枯竭、能源消耗較大等,是一種不協調的經濟發展方式,容易衍生各種各樣的社會矛盾,將貧富差距進一步拉開,難以實現經濟發展同步。低層級的發展方式所帶來的后果,需要運用較長時間、較多資本進行補救,得不償失。在這種情況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已經非常急迫,只有全面優化并調整經濟結構,著重把握經濟發展的全局性,增強經濟發展的戰略性,才能逐漸改善傳統經濟發展模式所帶來的不良后果,將可持續發展落實。經濟法屬于指導性綱領,能夠為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提供基礎,讓社會上的經濟主體不斷朝著節約、低碳、環保、低耗的方向發展,通過引進新技術、新設備來提高生產效率,減少對資源和能源的消耗,提高社會效益[3]。

    三、經濟法對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指導作用

    經濟法與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之間存在著不可替代的關系,經濟法的完善必須要建立在長期性戰略的基礎上,并且還需要法律先導,提前規劃出經濟法的計劃、執行策略,抓準我國經濟發展的命脈,全面提高經濟發展的創新力。經濟法在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中的作用非常突出,它不但可以對市場經濟進行宏觀調整,還能通過實踐應用規范市場行為,形成集約式的經濟發展方式,推動資源的優化整合。

    (一)推動以消費為主的拉動型經濟

    消費能夠有效拉動經濟發展,以消費為主的拉動型經濟模式能夠突破以往的投資拉動型經濟模式,助力產業結構優化,實現經濟發展效率的提升。伴隨著互聯網技術以及科技水平的發展,經濟發展方式受到了互聯網的影響,人們可以通過網絡渠道完成消費,參與各種各樣的網購活動,追求新型的消費欲望。在實體消費層面,人們追求服務和產品質量的升級,傳統的消費需求結構面臨著嚴峻挑戰。目前消費端升級,為供給端創造了發展壓力,這會進一步刺激供給端,有利于供給端引入創新科技,迎合大眾的消費口味,滿足多樣化的市場需求,在生產方式、生產效率等方面獲得提升。消費能夠對價格機制的調整和改變產生重要作用,市場能夠調整價格,而價格的改變能夠間接推動產業升級和結構創新,生產者能夠快速捕捉到市場信息,了解人們對產品的需求,掌握市場中某類產品的生產成本[4]。以消費為主的拉動型經濟本質上是通過擴大消費需求促進經濟增長,能夠有效增加人民的收入,提升民眾的消費水平。在這種經濟發展模式下,企業可以有效處理過剩產能,市場自身的淘汰機制可以得到完善和優化。從經濟法的層面上來說,我國已經從拉動消費的角度上出臺了眾多法律,包括產品質量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并且在法律的實施過程中高度重視維護消費者權益,這些都能展現經濟法對經濟發展方式的保障。

    (二)逐步實現集約型的經濟發展方式

    在粗放型經濟模式中,經濟發展片面追求數量和發展速度,生產企業不斷增加投入,加大資源和能源的消耗,生產效率較低。在這種經濟發展模式下,社會中的各類經濟主體主要依靠擴大生產規模獲得經濟收入,生產廠家不斷擴建廠房,增加勞動投入。這種經濟增長屬于“外延擴大再生產”,屬于比較低級、低層次、低階段的發展。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我國采用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方式,雖然獲得了經濟總量的快速增長,但是也帶來了一系列的后果,礦產資源被開發殆盡,淡水資源、土地資源大量被浪費,人均資源越來越緊缺,資源消耗量在整個世界范圍內都排在前列。集約型的發展方式可以實現低投入和高產出,有效提高經濟發展效益,其核心思想是“內涵擴大再生產”,是一種較高階段的經濟發展方式[5]。不同類型的經濟發展方式與國家政策、國家經濟發展基礎有較大關系,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優先發展重工業是與當時的國情相適應的,能夠快速強大國家實力,增加供給,取得了良好的發展效果。當前我國已經在經濟規模上達到較高水平,需要逐漸轉變為集約型的經濟發展方式。我國經濟法與經濟發展方式同步推進、協調發展,正在向著綠色、法治的方向進步,例如我國的《環境資源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土地管理法》《稅法》等,都能為集約型的經濟發展方式奠定堅實的法律基礎。

    (三)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優化整合

    我國經濟發展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包括人力資源素質、區域經濟的發展基礎、產業特點和產業規模等,在傳統的經濟發展方式中,我國城鄉經濟差距較大,城市和農村在經濟總量、教育條件、醫療水平、居住環境、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方面有著天差地別,這一直都是我國經濟發展的痛點,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如果單純依靠市場機制加強調節和控制,經濟平衡發展幾乎不可能實現,經濟發達地區擁有較強的人才吸引力,這就會造成欠發達區域的勞動力外流,會使落后的區域更加落后。針對這種情況,政府需要加強對區域經濟發展以及城鄉經濟發展的干預,與市場的協調功能相互配合。例如說在城鄉經濟發展的協調方面,政府可以實行鄉村經濟振興戰略,解決農民工、低保人口的就業問題,全面加強社會保障,打通城鄉之間的戶籍壁壘,通過培訓等手段提高農村勞動力的勞動素質,補齊當前農業農村在經濟發展方面的短板,將進城和下鄉協調起來。針對區域經濟發展不協調的問題,政府需要秉持著陸海統籌、山海共濟的原則,著重發展海洋經濟和山區經濟,不斷縮小區域經濟發展的差距。在經濟法的角度上,政府可以通過法律對經濟發展進行協調,借助《企業所得稅法》,為不同區域的企業發展制定優惠的稅收政策,全面推動經濟結構的調整。

    四、經濟發展方式對經濟法的帶動作用

    正所謂理論來源于實踐,社會經濟發展與經濟法的理論具有十分密切的關系,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能夠讓經濟法在實踐中得到應用,經濟發展中存在的新問題也能在經濟法理論中得到展現,這些可以促進經濟法理論的完善。經濟法能夠對現階段的經濟發展模式、經濟活動實踐進行全方位的總結和歸納,理論內容具有先導性和全局性,能夠為經濟發展指明道路,對經濟活動進行密切協調、跟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國家有關部門能夠及時了解經濟發展動態,完善經濟法中的相關理論,通過實踐調查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增強經濟法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適應性和協調性。當前我國經濟法理論在研究內容上比較先進,但創新性有所不足,法律內容與實踐存在脫節,絕大部分的經濟法內容更加側重于對經濟領域重大方針政策的制定,缺乏對法律實踐之后的反饋,存在總結和更新不到位的問題,很多實施過程中的矛盾、新問題等沒有凸顯在法律當中。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能夠有效帶動經濟法理論的完善,讓經濟法做到以理服人,充分體現出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對法律的客觀需求[6]。中國經濟法與經濟發展一直處于同步推進的狀態,我國的經濟法經過了多個發展時期,在不同階段指導著中國經濟向前發展,解決了不同階段的突出矛盾,屬于相伴而生的關系。我國在1980年頒布的《關于開展和保護社會主義競爭的暫行規定》,該規定適應當時的經濟發展狀態,能夠有效調節市場主體的行為,規范市場運作。法律提出要反對壟斷行為,并作出了相應的處罰規定,企業獲得了經營自主權,合法、合規的經濟主體得到了法律的保障,社會經濟得到發展。在1984年,我國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自此以后,計劃經濟與商品經濟不再是對立的關系,很多市場主體的行為從“不合法”變為“合法”,政策的枷鎖被進一步打開,經濟發展的活力被釋放出來,這充分體現了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對經濟法的帶動作用。經濟法的實施需要在實踐中進行完善,只有不斷提高執行力和反饋力,經濟法才能得到官方認可。當前我國經濟法正處于完善時期,經濟法能夠根據當前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制定相應的規則,例如2017年修訂的《反不正當競爭法》,就充分考慮到網絡環境對市場競爭行為的影響,進一步明確了執法機構在進行管理和查處中的職責,增加了很多實質性的處罰措施,明確了違法者所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細致規定了罰款金額,這就屬于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對經濟法的影響。

    五、結束語

    在當前這個知識經濟時代,我國的經濟發展必須以科學和人才為支撐,不斷創新經濟發展方式,增強經濟發展的影響力。經濟法與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之間具有密切關聯,經濟法的相關理念必須要從宏觀角度出發,實現國家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最大化,注重經濟發展的質量,實現可持續發展。經濟發展方式與經濟法之間能夠從內容上和外在表現上實現互動,二者是一種相互契合的關系,經濟法需要以社會人類的發展為主體,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脈絡,實現標準化建設,解決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

    參考文獻

    [1]嚴正廣.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及其與經濟法互動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20(2):141-142.

    [2]劉祥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與經濟法互動之間的相關性分析[J].智庫時代,2019(9):37,39.

    [3]李瓊.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與經濟法的互動[J].全國流通經濟,2018(25):112-113.

    [4]王小元.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與經濟法的互動研究[J].納稅,2018(3):173-174,177.

    [5]宋清宇,張卉,李悅寧.探討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與經濟法的互動[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7(11):189-190.

    [6]吳芳芳.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及其與經濟法互動的研究[J].中國商論,2017(19):148-149.

    作者:倪榮 單位:江蘇謀盛律師事務所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久av综合网成人| 爱情岛永久地址www成人| 免费看欧美成人性色生活片|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在线| 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在线电影| 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户外勾搭野战| 成人品视频观看在线| 国产成人福利在线|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成人| 成人一级黄色大片|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成人| 日本成人在线视频网站|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精品字幕 | 日韩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四虎高清成人永久免费影院| 成人在线不卡视频|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尤物| 久久久久av综合网成人|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在线观看| 91精品欧美成人| 久久天堂成人影院|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亚洲精品成人网站在线播放 | 国产v片成人影院在线观看| 成人最新午夜免费视频| 成人毛片免费视频| 成人看免费一级毛片| 成人观看网站a| 成人人免费夜夜视频观看| 日韩国产成人无码AV毛片| 成人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看片又大又黄| 国产精品成人自拍| 国产成人无码综合亚洲日韩| 成人三级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免费a在线资源| 免费看欧美成人性色生活片|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片| 37pao成人国产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