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旅游影響下景觀設計的新特點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景觀設計在我國發展已經進入一個新的時期,在近些年火爆的旅游市場帶動下,其內涵和應用越來越豐富;同時,景觀設計最新理念、技術的應用,也在客觀上給旅游帶來了深刻的影響。本文從實證角度出發,研究景觀設計與旅游的互動關系,梳理景觀設計在旅游影響下的新特點,以期為景觀設計更好地發展提供參考和依據。
關鍵詞:景觀設計;旅游;互動關系;研究
我國旅游市場規模在近些年呈現井噴式發展,特別是在“五一”、“十一”黃金周實行以后,到2013年全年實現旅游總收入突破29475億元,國內旅游人數32.62億人次,入境旅游人數1.29億人次,出境旅游方總人數9819萬人次[1]。旅游產業和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不僅有效帶動了經濟的發展,也刺激了許多相關產業的發展。景觀設計這一潛藏在旅游背后的學科,也逐漸凸現出來,其與旅游的關系越來越多成為學者的研究對象。
1.景觀設計與旅游的基本概念
1.1景觀設計
景觀設計,主要是指在某一區域內創造的由形態因素和形式因素共同構成的較為獨立的、具有一定社會文化內涵及審美價值的景物。觀設計具有兩種屬性:一是自然屬性,它具有一定的空間形態,具有形態、顏色、體積等可感知的因素;二是社會屬性,它能夠改善周邊的環境,能夠提供一定的使用功能,可以通過其所起到的作用引發受眾的情感、聯想、移情、意趣等心理反應,具有一定的文化內涵。
1.2旅游
旅游是人們為了休閑、娛樂、探親訪友或商務目的而進行的非定居性旅行和在游覽過程中所發生的一切關系和現象的總和。“旅”是旅行,外出,即為了實現某一目的而在空間上從甲地到乙地的行進過程;“游”是外出游覽、觀光、娛樂,即為達到這些目的所作的旅行,二者合起來即旅游。所以,旅行偏重于行,旅游不但有“行”,且有觀光、娛樂含義,本文所涉及的概念主要指“旅游”而非“旅行”。游客對于旅游目的地的選擇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大體受性別、年齡、職業、文化程度、收入水平等多個特征因素的影響,但旅游目的地選擇的首要標準就是具有旅游價值的目的地,也就是具有突出的地域特色,獨特的自然或人文景觀。在此基礎上,根據游客喜好,分為以自然風光為主的目的地和以人文景觀為主的目的地。但無論游客如何選擇,可供旅游的目的地都具有一個基本特征,就是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人為的改造,或多或少地加入了景觀設計的成分。人文景觀是人為改造程度更高的旅游目的地,而自然景觀也根據旅游的需求,進行了滿足游客出行、休息等基本需求的人為改造。
2.景觀設計與旅游的內在關系
景觀設計與旅游具有內在的聯系,特別是現代旅游中,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結合的旅游景點占了很大比重,很多后期設計出來的新的人文景觀更加成為人們旅游的熱點,如西安的大唐芙蓉園、南湖等??傮w而言,景觀設計對旅游具有內在的推動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好的景觀設計,能有效促進旅游價值的實現。判斷是否屬于旅游景觀,主要看對游客是否有吸引力,旅游價值主要是通過對游客吸引力來體現的。好的景觀設計,能有效提高旅游景觀的吸引力,提高旅游景點的人性化程度,為游客出行、休息、住宿、餐飲等提供較大的便捷,從而有效地提高旅游目的地對游客的吸引力。第二,景觀設計能豐富旅游內容?,F代旅游中,旅游目的地既有純自然的觀光游,也有人造景點游,而且越來越有人工模擬景觀彌補自然景觀不足的情況出現,即“人”的色彩更加濃厚的“景觀設計”與自然風光結合呈現的案例越來越多。很多景觀設計融入了高科技成分,增強了旅游的參與性和娛樂性,如迪斯尼樂園、世博會、世園會等人造景觀的出現,極大地豐富了人們旅游的內容。第三,景觀設計能促進旅游的多元發展。景觀系統中,有自然界原有的名山、大川、河流、湖泊、森林、動植物等,也有人類創造的、歷史遺存的建筑、園林、文物古跡等。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科技的不斷進步,更加多樣的景觀設計成為旅游景點,如原美國宇航中心、英國的老特拉福德球場等性質和功能相距甚遠的景點陸續出現。景觀設計極大地延展了旅游的范圍,很多現在還不屬于旅游景點的景觀設計,隨著時代的發展,也會慢慢成為人們旅游的對象。
3.旅游對景觀設計的影響
旅游對景觀設計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隨著旅游水平、規模、層次的不斷提高,旅游景點也需要不斷的創新和發展,這在客觀上也推動了景觀設計的發展。第一,旅游促進景觀設計創新??梢哉f,有怎樣的旅游心態、旅游方式,就有怎樣的旅游景觀設計。換句話說,即旅游景觀是被人們使用的,不同的用法決定了不同的做法,自然也就產生了不同的設計。這種創新,是旅游在潛移默化的推動下產生的。第二,旅游促進景觀設計風格的多元化。隨著旅游交往的增加,在以地域特征突出的景觀中,越來越多地引入其他風格,體現出一種多元風格的交融。如在深圳世界之窗的設計中,就融入了多種元素;在西安世博園設計中,除了展示各國風情外,在設計中也考慮到了不同國家、地區游客的興趣愛好,出現了不同的地標建筑,增進了游客的親切感。同時,也提供了不同元素的餐飲,滿足不同飲食習慣的游客需求。第三,旅游推動景觀設計理念、水平、方法的提高?,F代旅游中,人們越來越重視生態旅游,越能體現生態保護特點的旅游景觀成為人們的首選,這也對景觀設計產生了很大影響。景觀設計中“尊重自然”的觀念越來越普及,“生態設計”的理念越來越成為景觀設計,特別是旅游景觀設計中的主流。創造一種可持續的景觀,在現有生態系統基礎上進行因地制宜地設計,體現出若干比較有特點的設計原理:一是地方性原理,即尊重傳統文化和鄉土知識,充分考慮當地的情況,進行“天地——人——神”關系的設計;適應場所自然過程,即新的設計形式仍然應以場所的自然過程為依據,根據陽光、地形、風、水、土等自然狀況設計,并充分使用當地材料。二是保護與節約自然資源,即對可再生資源和不可再生資源加以保護和節約利用,堅持保護——利用——再利用——再生。三是讓自然做功,也就是突出人與自然過程的共生和合作關系,通過與生命所遵循的過程和格局合作,減少對生態的影響。
4.在旅游語境下景觀設計的新特點從旅游的視角中看,我們所談的景觀設計可以稱之為“旅游景觀設計”,概括起來,具有以下幾方面特點:
(一)尊重自然,保護生態。
旅游景觀的設計首先應尊重自然,重點考慮對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美國著名景觀設計師Mc.Haurg認為,每一塊土地的價值是由其內在的自然屬性所決定的,人的活動只能是認識這些價值或限制,并去適應和利用它,只有適應了才有健康和舒適[2]。在景觀設計過程中,不僅要尊重自然的每一個因素,還要尊重自然景觀的整體性、尊重自然的客觀規律和獨立價值,維持自然的生態平衡,這樣才能滿足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例如泰山就有“樹當道者不伐,石當道者不搬”的圣諭。為此,需要把景觀生態學原理導人生態旅游產品的規劃設計中,使得人工景觀與天然景觀共生,人工建筑的“斑塊”、“廊道”和天然的“斑塊”、“廊道”、“基質”相協調[3]。
(二)結合實際,因地制宜。
旅游景觀的設計均是在一定的區域進行,并且是對特定區域進行有目的的改造。這就需要從淺層和深層認識區域的特征綜合考慮和分析。淺層的特征是地域自然綜合體的生態自然完整特征,譬如植被、氣候、土壤和地形之間的和諧,旅游景觀與周圍自然景觀的統一,建筑布局與地形的統一等等。深層的地段特征便是場所精神(geniusloci),是根植于場地自然特征之上的,時間、空間、人、自然、現實、歷史交織在一起,往往保留有人的思想、感情。旅游景觀的設計應該尊重旅游區特色鮮明的傳統和歷史,并通過旅游設施的設計傳遞給游客。如果當地沒有自己特色的建筑風格,應顧及自然環境和中性化設計,而不是簡單的引進其他地區的建筑風格[4]。
(三)賦予文化內涵,提高文化品位。
旅游本身是一種文化活動,旅游景觀只有擁有了特定的文化內涵,滿足游客的心理需要,才能有長久的生命力。因此在設計中要在資源調研、評價的基礎上,確定核心文化,進行旅游景觀的設計。在設計中應該注意每個景觀要素的有機協調[5],并圍繞主題文化進行展開。對于風景建筑,注意對當地民俗及風土環境等文化內涵的研究,注意從地方民居中汲取精華,從文化學的角度來探討風景建筑的文化歸屬,從而找出其創作的著眼點,設計出得體于自然,巧構于環境的風景建筑。同時注意文化內涵的最佳表現和參與性動態旅游景觀的設計,使游客在親身感受中體會文化的精髓。
(四)適度設計,注重容量平衡。
旅游景觀設計必須考慮旅游區的密度和容量,在空間上保持一個適度原則。首先考慮特色和效益,不能貪大求全,最大或最好;其次在旅游景觀設計時,應注意景觀建設次序安排,將核心景觀置于突出和核心位置,其他景觀必須圍繞核心景觀羅列;第三,旅游景觀的設計應有一定的彈性,以適應經濟發展,市場需求的變化,并為未來發展預留適度的空間和增長容量。
(五)堅持以人為本,突出人性化特征。
旅游景觀最重要的是能滿足游客追求愉悅的心理需求。特別是旅游設施應該滿足安全性、私密性和欣賞風景的要求。因此,在旅游景觀設計時,要注意大到觀景點、餐廳、購物場所的空間的布局,小到臺階的高度,欄桿的設置,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但要避免過度的人文關懷,這是因為旅游所具有的異地性和暫時性往往會誘發游客不可持續行為的發生,例如消費攀高、道德感弱化、文化干涉、物質攝取等[6]。堅持以人為本,進行人性化設計,也要注重公平和適度。
(六)充分考慮旅游區社區實際情況。
大部分旅游活動的開展是依托社區進行的,伴隨旅游開發的進行,社區居民對本地的資源價值有了越來越清醒的認識,對旅游業的自我參與意識更加強烈[7]。而且,對于人文旅游景觀來說,當地居民生活其中,本身就是具有長久魅力的旅游景觀。從實證角度來分析,旅游的景觀設計,必須考慮當地社區居民的各方面的利益。忽視社區居民的利益,不僅可能使整個旅游景區的環境惡化,也可能使游客參與感降低。
(七)綜合考慮市場因素。
旅游景觀必須結合旅游區的市場進行設計。產品定位應該考察周圍旅游區的發展特色和固有的形象,市場定位應該準確進行目標市場的細分。只有在市場準確定位的基礎上進行的旅游景觀設計才具有鮮活的生命力。如西安曲江的整體設計,較為準確的把握了市場情況,一直成為全國文化旅游發展的樣板。總之,旅游和景觀設計之間的互動關系是客觀存在的。隨著旅游對旅游景觀提出更多的要求,以及更加豐富的旅游形式的呈現,景觀設計的發展也越來越快速。同時,景觀設計也在客觀上促進了旅游設施的完善,為人們旅游帶來了更大的價值,并表現出了嶄新的特點。
參考文獻:
[1].國家旅游局年度統計報告:
[2].俞孔堅,李迪華.景觀設計:專業學科與教育[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70.
[3].劉家明,楊新軍.中國生態旅游地可持續旅游發展規劃初探[J].自然資源學報,1999,14(1):79—83.
[4].Edward111Skeep(張凌云譯).旅游規劃——種綜合性的可持續的開發方法[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299—303.
[5].李江敏,李志飛.文化旅游開發[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44—45.
[6].衣傳華.旅游景觀大量重復建設的經濟學分析[J].經濟師,2003,(7):132—133.
[7].保繼剛,孫九霞.旅游規劃的社區參與研究——以陽朔遇龍河風景旅游區為例[J].規劃師,2003,19(7):32—38.
作者: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