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微更新設計理念下的校園景觀設計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微更新設計理念下的校園景觀設計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微更新設計理念下的校園景觀設計

    摘要:彈性景觀設計可以提高景觀對多種復雜環境的適應力,微更新可以漸進性地提高景觀的適應性,是生物演進思路在景觀設計中體現。文章首先總結了彈性設計和微更新設計在景觀設計中的要點以及運用的典型案例。然后對南京理工大學和平園現有景觀的自然和人文環境的低適應性進行分析,找到改進的方向。最后運用彈性設計和微更新設計的理念改進南京理工大學和平園的景觀設計,提出一個高適應性的方案。

    關鍵詞:微更新;彈性景觀;校園景觀;和平園

    社會環境是動態的和隨機的,景觀設計品生存在這個環境之中,這要求景觀設計適應環境的現實是必須的,彈性景觀是符合這一要求的結果。人類對環境的理解是多層次的:哲學層次、物理層次、化學層次、生物層次、人類社會層次,生物層次的適應要求生物演進性的適應環境,景觀設計應該移植這一理念。因此景觀設計不能指望一次性的自己的適應性問題,漸進性適應環境符合生物學原理,這就是微更新。結合彈性設計與微更新設計的景觀能夠與自然和人文環境和諧地融為一體,是當代設計學的主流思路之一。文章將這個思路運用到校園的景觀設計之中,以期為學校的景觀設計適應學校氛圍提供現實的新思路。

    一、彈性景觀設計和微更新設計的研究和運用現狀

    (一)彈性景觀設計理論。景觀的彈性表現在景觀與動態環境的互動中,有三個階段[1]:一是承受。環境出現某些變化時,彈性景觀本身已留有余地,可以承受一定程度的變化,設計系統不需做出調整;二是自我調整。外部變化加大,但彈性景觀能進行一定自組織,適應某種程度的環境變化;三是微更新。在變化更大的時候,彈性景觀經過外部微調形成新的組織系統,適應極大變化的環境。

    (二)微更新設計理論。微更新設計是在環境變化較大時,單靠彈性景觀自己的組織無法在持續的滿足環境要求條件下進行的更新設計。國外學者強調彈性景觀和微更新設計需同“城市針灸”理論相結合,尋找微更新點,即針灸點。針對關鍵性的“敏感景觀因素”給予精準而細致的局部調整,以帶來關聯景觀要素的連鎖反應,最終促進新的景觀組合和功能的出現。景觀微更新設計的特征為:(1)小尺度漸進式的設計。基于“城市針灸”方法的微更新尺度相對較小,且微更新形式相對較為溫和,是針對局部景觀進行的小規模更新。由于無法一次解決景觀的環境適應性問題,因此采用多次漸進的方式,更新模式較為彈性[2]。(2)局部景觀功能重構。微更新可以從小尺度的調整區域功能入手,在保留原有景觀空間環境的前提下,利用點式更新對局部景觀功能進行重新建構,變更局部功能,注入全新用地功能的同時完善用地功能排列布局[3]。(3)全景觀功能協同。選擇改變的景觀子模塊局部功能很關鍵,要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實現各個景觀模塊之間的功能良性互動,共同塑造出整個景觀在環境中的新場所精神。要注意的是景觀模塊的環境結構獨立性與功能協同性并不矛盾。(4)人本生態可持續。全景觀功能協同的最高目標的是人本生態可持續發展,無論任何景觀局部微更新的設計功能目標為何,都要與這個最高目標相協調,通過微更新的項目設計體現這一要求。

    (三)典型樣例。海綿城市是通過微更新實現城市環境彈性設計和微更新設計的解決方案之一,其目標是采用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將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手段是利用植草淺溝、雨水花園、下沉式綠地等綠色基礎設施來實現城市“海綿體”。萬科雨水街坊是實現海綿城市成功案例之一,場地中設計的復合雨水花園內蘊三重動力水系統,分別是自然條件下的可視化雨水路徑、補水模擬展示雨徑和趣味循環水景,同時還采用多級臺地過濾雨水徑流;場地中的洽談花園有可以蓄排功能的下沉場地,也有架空的格柵平臺。北京林業大學樹洞花園場地是校園微更新設計的典型樣例[4]。原場地是學生宿舍樓北側的破舊自行車停車棚,后被停用,地處偏低、高樹稀疏。設計者將場地定位為一個安靜的休息和私語的空間,并通過空間的組織來實現“相望”主題。場地首先被劃分成南北兩個部分,通過抬高南側綠地并種植耐陰性強的花灌木阻擋場地與宿舍間的視線。在抬高綠地之間,設計三個大小不同的圓形廣場。在主廣場的樹叢間放置三個“樹洞轉亭”,使用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將樹洞轉亭轉到任意方向。

    二、和平園景觀的環境適應性現狀分析

    首先,先厘清和平園景觀的存在環境。和平園景觀成形于20世紀八九十年代,自然環境的變化不大,但是人類對自然環境的理解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強調維護環境的生物多樣性與可持續性;另外,人文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學生與居民要求景觀持續性觀賞和愉悅的享受,與景觀進行經常性的互動。從現在的彈性景觀設計和微更新設計的理念看,和平園景觀的環境適應性問題有:(1)景觀雨水管理效果差。由于學校地勢較低且全城水利系統排水及時性差,校內的雨水排水通道友誼河在雨季秦淮河嚴重超警戒水位情況下經常水淹和平園景觀,導致二月蘭大面積被淹死。另外,和平園前期在二月蘭附近挖的溝排水能力有限,也導致雨水排出不暢。(2)景觀缺少豎向設計且游園路徑規劃不合理。和平園與海綿城市和雨水街坊這樣的有坡度有低洼的景觀相比,審美情趣低且雨水管理效果差。同時每年三月大量游客進入水杉林,游客多次踩踏造成水杉林場地土壤板實,導致第二年二月蘭的生長不佳。(3)生物多樣性低且功能分布不合理。和平園僅有水杉與二月蘭組合景觀,較為單調,導致只有二月蘭開放時節學生和居民才進行大規模游覽和主題活動,其他時間的主題游覽項目幾乎為零,景觀缺乏與游客的持續互動的能力。

    三、和平園景觀的微更新設計

    以彈性設計和微更新設計理論的為指引,從第二章分析的和平園景觀與其存在環境的多個不適應情況出發,參考成功的微更新設計典范樣例,本文對和平園微更新的設計思路如下:

    (一)進行有坡度地形改造,優化游園路徑,改進休憩設施。大面積二月蘭種植區設置微地形,可起到防止游人過分踩踏土地的作用。后期挖溝及建造雨水花園后多余的土可堆至設計的微地形處,進行內部土方平衡。園路設計和功能區結合,利用多種類型的園路將場地空間劃分為:觀賞打卡地、教育區、休憩區。材料方面可考慮運用廢棄材料和新興材料。中間園路和距離休憩區較近的園路可利用廢舊橡膠輪胎生產再生膠,塑造出彈性斜坡,提升水杉林景觀的情趣性,還可以防止過分踩踏土壤使之板實。再生膠暴露在陽光下易褪色,而水杉林場地內光照少,采用再生膠也可減少后續維護的費用。其余園路設置棧道,棧道可設置于場地內現有的溝渠上,既滿足排水又方便游人拍照。和平園休憩點的休憩設施可設置為互動性、活動性更強的設施。

    (二)建設小型雨水花園。本文設計的雨水花園主要目的為控制徑流量,借助綠色基礎設施,優化水循環系統。水循環過程由設傳院院辦及藝文館屋頂約4000㎡不透水面積匯集的雨水徑流開始,隨后通過一系列前期挖掘的溝渠和設置的管道轉移到和平園內雨水花園中,使雨水從多個方向跌落到花園中。綠色基礎設施的設置除原有屋頂改為綠色屋頂外,周圍建筑庭院可設置滲濾樹池,水杉林邊緣設置植被淺溝,林中設置雨水花園來輔助水循環過程。設計雨水花園時首先估算需設置的雨水花園面積約為50-100㎡,同時為控制徑流量需測試土壤滲透性,經測試和平園場地內土壤無法達到要求,因此進行局部換土,按以下比例配置:50%-60%的砂土和碎石;20%-30%的腐殖土;20%-30%的表層土。其余部分設置的綠色基礎設施注意事項如下:(1)設置滲濾樹池于停車區附近。溝頂寬0.5-2m,深度0.05-0.40m,邊坡(垂直:水平)1:3-1:4,縱向坡0.3%-5%。(2)設置多種形式的綠色屋頂,常用植被有佛甲草、景天類混種,或低維護的混合草坪。(3)設置蓄水模塊于和平園道路沿線。配合防水布或者土工布完成蓄水,排放。(4)設置植被淺溝于和平園邊緣,在和平園中的雨水花園前作為預防處理。

    (三)運用宮脅法的思路,增加生物種類,建設微型城市森林。植物配置方面,文章根據雨水花園中植物的配植原則,同時結合南京地域植物和校園原場地存在植物進行植物配置。和平園處喬木除水杉外可選擇落羽杉、火炬樹、絲棉木;灌木除花葉青木可選擇大葉黃楊、金邊黃楊、小葉女貞、八角金盤等;地被花卉除二月蘭外可選擇粉黛亂子草、紫花地丁、委陵菜、馬藺、金雞菊、花菱草、硫華菊等;水生植物選擇菖蒲、燈芯草、睡蓮和莎草等。動物群落方面,針對場地原有鳥類生境營造,同時將其他場地動物引入和平園。除場地原有鳥禽白鷺外可引入金絲鷺、夜鷺、蒼鷺、野鴨、大雁、丹頂鶴、骨頂雞、灰鶴、戴勝;鴨類可引入斑嘴鴨、紅頭潛鴨、翹鼻麻鴨、赤麻鴨等。

    (四)豐富景觀功能,實現人群與景觀全年持續互動。深層生態學認為生態危機歸根到底是制度的文化危機,面對生態問題,除了發展適宜技術,建立相應的嶄新的生活方式和建立社會、文化、經濟、制度方面更具有重要意義[5]。因此和平園設計需融入南京理工大學的一部分文化特色,借設計提升學生歸屬感并吸引游客。對林中文化景觀、文化活動進行彈性設計,強調細節設計和文化再現。據調研水杉林每年三月會舉辦游客踏青、二月蘭文化節、音樂節、制作二月蘭蛋糕節等活動,可在和平園周邊及內部設置戶外裝置,將部分活動由室內轉移到室外。

    參考文獻:

    [1]德索扎•凱文•C,弗蘭納利•特雷弗•H.設計、規劃和管理彈性城市:概念框架[J].城市,35(2013):89-99.

    [2]肖飛.舊城改造中的“城市針灸”[D].青島理工大學,2016.[3]徐子珺.高校既有校園環境微更新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9.

    [4]胡楠,王宇泓,李雄.綠色校園視角下的校園綠地建設——以北京林業大學為例[J].風景園林,2018,25(03):25-31.

    [5]鄧毅,黃金玲,龔兆先.以生態可持續性為導向的城市景觀規劃設計方法研究[J].建筑科學,2010,26(05):106-110+78.

    作者:貢若玉 謝夢雯  金成龍 單位:南京理工大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国产成人无码AV毛片| 91成人免费观看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a毛片在线|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www| 久久天堂成人影院| 欧美成人手机在线视频| 成人a免费α片在线视频网站| 国产成人免费片在线视频观看| 免费成人福利视频| 成人看片app| 国产婷婷成人久久av免费高清| 青青草成人免费| 国产成人免费高清视频网址|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成人深夜福利在线播放不卡| 亚洲精品成人av在线| 成人片黄网站色大片免费| 国产成人vr精品a视频| 成人福利免费视频| 色老头成人免费综合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久久久|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av成人在线电影| 亚洲精品成人网久久久久久|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免费看欧美成人性色生活片| 国产成人综合精品|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a级成人毛片免费视频高清| 久久天堂成人影院|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不卡| 国产成人AV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cao在线| 国产成人h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成人片国内 | 2021最新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啪精品| 免费成人福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