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藝術類職業教育管理模式創新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序言
教育管理是指在既有的社會環境下,在教育過程中通過各種技術、手段對現有教育資源(人、財、物等各種資源)進行科學配置,提升教育資源利用率從而實現教育方針、目的。教育管理的本質是將資源進行整理、規劃、再整合的轉化過程,教育管理水平的高低決定了教育教學水平的高低。南京藝術學院作為一所百年老校,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教育管理也緊跟時代步伐;而作為直屬二級學院的南京藝術學院高等職業教育學院在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創新教育管理模式方面也大膽嘗試,利用“互聯網+”技術手段進行海量信息資源的高效處理,有效提升信息化教學管理水平,從而推動整體藝術類高等職業教育管理模式的創新改革。
2“互聯網+”的概念
“互聯網+”是隨著互聯網技術不斷發展的產物,是隨著知識社會不斷進化而演變及其催生的社會發展的新形態。“互聯網+”依托互聯網技術及手段與傳統行業相聯合,對生產要素進行重組和優化、更新現有業務體系、重構傳統模式,進而對整個社會進行轉型、升級、進化。“互聯網+”的目的在于充分發揮互聯網的技術優勢,將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充分融合,提升社會效率,進而實現社會的整體發展進步。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的觀念及作用早已滲入到各個行業,對各個行業進行效能提升,同時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生產方式。隨著“互聯網+”技術及理念的不斷滲透,教育管理行業也在發生著顛覆傳統的變化,尤其是藝術類高等職業教育領域。不管是在傳統的觀念里,還是實際的生產教學中,藝術類教育管理領域都是以傳統教育見長。“互聯網+”給藝術類高等教育的教育理念、邊界、過程以及教學評價都帶來顛覆傳統的改變。
3藝術類高等職業教育管理的特點
南京藝術學院作為一所百年老校,在藝術類教育管理方面經過百年的積淀取得了很多寶貴經驗。但是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傳統的教育管理經驗、理念在新時代背景下也顯得有所欠缺。南京藝術學院高等職業教育學院作為公辦直屬二級學院,承擔面向全省中專、技校、職業學校、文化藝術學校對口單獨招生的任務,為其提供高層次、多專業的藝術類職業教育。在辦學過程中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創立了藝術類高等職業教育的良好口碑和品牌。隨著時代的進步,作為藝術類高等職業教育的領頭羊,南京藝術學院高等職業教育學院不論是辦學規模還是辦學理念、教育管理模式都走在了前列,并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
3.1教學模式
在日常教學模式下,走出了傳統教學模式,實行產學研相結合的模式。部分專業將日常教學帶入企業生產一線,采取教學與實習并舉的方式。將本來枯燥無味的知識灌輸演變成生動活潑的生產一線,實現知識的“華麗轉身”;將老師的言傳身教轉變為現實的生產力。
3.2“實訓工場”取代傳統教室
在傳統的教育管理模式下,“一間教室,一本書”完成一門課程的教學。南京藝術學院高等職業教育學院大部分專業采取“實訓工場”取代傳統教室,工場里有滿足所有教學所需的軟硬件條件,老師可以邊講解具體的知識理論,邊用工具進行展示,實現“理論聯系實際”。
3.3行政管理制度完善
為適應當前藝術類教育的特點,南京藝術學院高等職業教育學院根據自身特色制定了一系列教育、管理制度,完善自身狀況,從而確保日常教學、學生管理的有序進行。尤其是現階段“藝考熱”成為一種社會現象后,作為藝術類高職的排頭兵,南京藝術學院高等職業教育學院在教育管理制度完善方面一直緊跟時代步伐。
3.4教育理念的轉變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轉變為大眾化教育,教育理念的轉變顯然也要適應時代的步伐。藝術類高等職業教育教育理念的轉變顯得更為重要,藝術講究的是“個性的展現”。怎樣在大眾化教育的前提下,實現“個性的展現”,對教育理念的轉變提出更高的要求。南京藝術學院高等職業教育學院在教育理念方面也走在了前列,以學生為本,充分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個性,積極提升學生的參與度與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
4創新“互聯網+”時代下藝術類高等職業教育管理模式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高等職業教育更應順應時代潮流。與普通高等教育相比,藝術類高等職業教育更加注重學生的藝術素養、職業能力等綜合素質的培養。因此,教育管理模式能否順應時代潮流,能否培養出適應時代需求的合格大學生成為關鍵。為此,南京藝術學院高等職業教育學院在創新“互聯網+”時代下高等職業教育管理模式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4.1教學理念、方法的創新
作為全省藝術類高職人才的主要培養單位,南京藝術學院高等職業教育學院采取順應時代潮流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充分利用“互聯網+”的效應,創新教學方法、轉換教學理念。教師要根據不同的學科、專業,設計不同的、適合教學環節的教學課件,主動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讓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認識到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要有區別地認識到藝術類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4.2科研領域協同創新
協同創新在國家創新體系中占有重要一環,而高等職業教育科研領域的協同創新又在整個協同創新領域占有獨特和重要的位置。作為獨立的公辦二級學院,南京藝術學院高等職業教育學院各個專業間并不是獨立建制,大部分專業存在學科交叉,跨學科跨專業在校內各專業間很普遍。在完成重大科研項目和研究課題時,科研協同創新顯得尤為重要。協同創新一方面使得校內資源共享機制得到逐步完善,另一方面使校內和企業間基于雙方互利的協同創新機制得以加強。科研協同創新還體現在建立校內科研協同機制,從內部打通不同學科之間的壁壘,從而促進不同學科之間的協同創新。為了能夠更好地完成科研協同創新,還要加強協同創新統一平臺的建設。有了協同創新平臺,學校與科研院所、學校與企業間才能更好地開展深度合作,最終實現提升學校服務社會的能力。
4.3構建基于信息化平臺的教育模式
“互聯網+”最大的特點就是借助計算機網絡,將傳統行業向外延伸。教育管理同樣可以借助“互聯網+”這雙強有力的翅膀,通過線上線下兩種模式實現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南京藝術學院為了彌補課堂講課只有45分鐘的缺陷,向外延展課堂,建立線上的網絡教學平臺,學生不僅可以線下選修所要學習的課程;通過線上還可以補選(復習)已經在課堂學習過的課程,或者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程。通過線上學習,可以實現線下所有的功能,如網上選課、復習、答題、考試等。除了網絡教學平臺,還有學生一站式管理平臺,實現老師對學生數字化管理的功能需求。
4.4加強信息化辦公水平建設
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必然要求教育管理者具有一定的信息化技術技能;“互聯網+”的發展與參與者相互促進,相輔相成。通過“互聯網+”技術手段,實現網上辦公,提高辦事流程;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育管理模式,實現與數字化學生管理的無縫銜接;通過“互聯網+”實現學生虛擬課堂的學習與管理。當然,要實現這些具有“互聯網+”時代背景的功能,教育管理參與者平時要加強信息化技能的培訓,尤其是相對基礎比較薄弱的藝術類高職院校的教師。
5結語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藝術類高等職業教育迎來大好的發展機會,同時也面臨諸多的挑戰。對教育管理者來說,我們要清晰地認識到現行的教育管理模式要及時緊跟時代背景發展,不能固步自封,如此才能培養出適合時代需求的高等職業人才。
參考文獻
[1]夏治國.藝術類職業院校互聯網+學生管理系統探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18(12).
[2]孫月玖.基于“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教育與管理的變革及發展趨勢分析[J].智庫時代,2018(10).
[3]李云.“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創新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8(3).
作者:王先國 單位:南京藝術學院高等職業教育學院成人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