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避難場所建筑設計論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避難場所建筑設計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避難場所建筑設計論文

    1設計應急避難場所建筑的幾種形式

    1.1露天式

    露天式的應急避難場所要經過科學的規劃來進行建設,依托公園、廣場以及操場等露天的空曠場所,在災害發生時,能夠為人們提供基本的安全以及基本生活的場所,并且這類場所投資相對較小,可提供避難的場地大,是最為普遍的應急避難場所。

    1.2隱蔽式

    隱蔽式的應急避難場所大多建設在城市的地下場所,但是要求有良好的通風設施和供電、供水以及排水等設施,但是這種避難場所的投資相對較高,并且需要承擔日常維護的費用,在產權和維護工作上都存在著一定的不確定性,容易產生糾紛。

    1.3場館式

    場館式的應急避難場所建設在大型的體育館、度假村或者大型庫房等地,需要按照應急避難的要求來設置相應的生活保障設施,在災害發生后這類場所能夠為人們提供更為優質的安全保障和生活服務。然而缺點是所能容納的人口相對較少,并且作為應急避難只能是輔助的作用,并不能承擔更多的安全保障。

    2應急避難場所的分類

    2.1臨時應急避難場所

    指災害時可供附近居民臨時避難的場所,也是居民在住宅附近集合并轉移到固定避難場所的過渡性場所。

    2.2固定應急避難場所

    指面積較大、人員容量較多的具有避難條件的開敞空間。固定應急避難場所在災害時可搭建臨時帳篷,是供災民較長時間避難和進行集中性救援的重要場所。

    2.3中心應急避難場所

    指規模較大、功能較全的固定應急避難場所。一般設有應急指揮機構、情報設施、搶險救災部隊營地、應急停機坪、應急衛生防疫站、醫療搶救中心和重傷員轉運中心、應急物資供應處等。

    3應急避難場所的消防安全布局

    3.1設置部位

    設置的部位應有較好的交通環境,較高的生命線供應保證能力以及必需的配套設施。

    3.2保護半徑

    臨時應急避難場所的保護半徑不宜大于500米,附近居民步行大約10分鐘之內可以到達。固定應急避難場所不宜大于3000米,步行大約1小時之內可以到達。

    3.3防火間距、防火隔離帶

    設置應急避難場所時,應考慮周圍建筑物的高度,與高大建筑物的距離宜大于建筑物高度的1/2。

    3.4功能分區

    固定或中心應急避難場所應合理劃分應急集結區、應急棚宿區、應急供水區、應急發電站、應急醫療區、應急停車場、應急垃圾點、應急物資供應區等區域。

    4應急避難場所安全疏散

    應急避難所的安全疏散要設置應急的疏散通道,疏散通道要設置呈網狀。城鎮的外交通干道設置為主要的疏散通道,其中寬度要保證達到標準的要求,并且要求疏散通道內不能有其他障礙物。城市中的救援和疏散通道的寬度在達到標準要求的同時,還要保證能夠符合救援設備通過,并且社區的疏散通道最低要求不能夠低于8米,進出口處的設置要有多個,這樣能夠更好的方便人員和車輛進行出入。

    5應急消防設施與裝備

    固定及中心應急避難場所應設有消防供水系統、設有備用發電設備,應急避難指揮中心應設有獨立的供電系統。非露天式的應急避難場所應按照現行消防技術標準設置固定消防設施、配備便攜式滅火器。在應急避難場所要事先選好各項后勤供給的最佳位置,即油料、滅火藥劑、救援器材放置位置、充氣充電位置等。災害發生需要進行搶險救災及緊急疏散人員時,公安消防部隊應在當地政府的統一領導下,視情調集水罐、照明、防化救援、搶險救援、后勤保障等消防車輛,以及防護、救生、起重、破拆、牽引、發電、照明、通信、后援等器材裝備進行搶險救災。

    6應急避難準備

    在發生災害的時候,城市的應急避難工作必須要做好應急避難準備,針對災害的發生,應急避難準備工作也是一項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城鎮居民既是災害應急管理的對象,又是災害應急管理得以發揮作用的主體。居民缺少應急教育,就會缺少危機意識,進而在各種突出事件面前缺乏“抗擊打能力”。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應急教育都是從娃娃抓起,把應對突發事件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教育作為公民素質教育的一部分,利用各種形式對社會公眾進行有關知識和技能的宣傳與教育。從“以人為本”的理念出發,全社會都要廣泛開展應急避難宣傳教育,充分利用報刊、廣播、電視、培訓班等手段普及災害應急處理技術,培養居民參與意識,使每個家庭、每一個居民都了解應急避難的基本常識。

    7消防志愿者隊伍建設

    消防志愿者是社會居民減災志愿者隊伍的重要組織部分,能夠很好地協助社會居民家庭了解災害常識,制定家庭應急避難預案、做好家庭防災的各項準備工作。災害發生后,在外界救援隊伍到達以前,社區居民要開展自我救援,接受過專業救災技能訓練的志愿者,將成為社區生命最有力的守護者。總之,近些年來,我國的各種災害頻發考驗著我國從事建筑設計人員的臨時應急避難場所的設計能力和政府在突發事件中的組織能力。作為從事建筑相關專業的人士,我深刻體會到應急避難場所在設計和規劃時需要考慮的因素還有很多,這些問題還有待設計行業人士和政府相關人士的協同努力才能夠真正的做到最好。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人們對于現代城市建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幅員遼闊的多民族國

    作者:李艷麗 單位:吉林省柳河縣房屋產權管理中心

    相關文章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av成人在线电影| 欧美成人黄色片|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 | 国产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直接|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不卡| 国产成人AAAAA级毛片| 2021成人国产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2022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人| 国产成人精品美女在线| 韩国免费一级成人毛片|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 成人白浆超碰人人人人| 国产69久久精品成人看小说| a级成人毛片完整版|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精品| 成人黄动漫画免费网站视频| 午夜精品成人毛片| 成人亚洲国产精品久久| 91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性色| 国产成人综合精品| 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成人影院|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老年人| 2022国产成人福利精品视频| 亚洲色成人WWW永久网站| 国产成人黄网址在线视频| 成人深夜福利视频| 青春草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 成人av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人免费午夜全|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xxxx成人免费网站| 青青国产成人久久91网|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下载| 午夜电影成人福利| 一级毛片成人免费看免费不卡|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