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婺源地區傳統民居建筑設計特征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以婺源地區傳統民居為例,通過分析婺源傳統徽派民居建筑的發展歷程、影響因素等方面,更進一步的闡述在多種外在因素影響下的婺源傳統民居的特色建筑設計特征。
關鍵詞:婺源地區;傳統民居;建筑設計;特征
1引言
婺源作為深受儒學思想所影響的地區,獨特的地理條件及環境,使之成為一個徽派建筑保存較好的城鎮,婺源的徽派建筑雖然是晚清后期才發揚起來,但是其建筑的獨特文化色彩也是如今在現代建筑中有所體現。
2婺源地區傳統民居的發展歷程
現在的所謂傳統民居建筑,是指居民在結合其地理條件、人文環境、建造技藝等因素而建立的房屋,這種住所建筑大多以聚落形式而發展成鄉村、城鎮,且經過一代代的繼承下來。婺源在徽文化的長久影響下,傳統建筑都是徽式特征。婺源早期以來都是隸屬徽州,是徽州“一府六縣”(唐宋時期,歙州管轄安徽的歙縣、績溪、祁門、黟縣、休寧和如今的婺源六縣,州府設立在歙縣)的重要成員。婺源與安徽的徽州有著悠久的歷史,在隸屬歙州管轄以后與其他各縣的聯系頻繁、密切,在文化上互相滲透,形成如今的徽州文化。比如日常習俗、思想文化、建筑技藝等。縱觀婺源文化歷史的發展脈絡,婺源的發展大致可以看成以下階段:唐開元二十四年,置婺源縣,隸歙州;1923年九月,劃屬江西第五行政區;1952年十月,屬江西上饒至今。在早期的文化影響下,建筑無論從選址還是功能布局或是建筑形式無一不體現了儒家思想的天人合一的觀念,這一點在如今的婺源建筑上依舊有所體現。
3婺源地區傳統居民居住觀念
婺源傳統民居的居住觀念無論是從規劃選址,還是功能布局,建筑形式又或是建造技藝,理學的思想都在婺源的傳統民居中體現的的淋漓盡致。3.1天人合一的選址理念“天人合一”的選址觀念在傳統建筑中無處不見,所謂的“天”,就是指自然,就是指建筑與自然環境的有機結合,人與大自然的和諧相處。3.2中庸的布局觀念所謂的中庸理念,就是不偏不倚,折中調和的處世態度,在傳統民居的布局上來看,無論是總體布局,還是單一居室的擺放布局,都是一條中軸線,圍繞其對稱擺放布置。3.3“恒變兼容”建造思想“恒變兼容”是我國傳統建筑的一大思想理念特色,該思想認為,世界是悠久的,并且是靜定的。在徽派民居中也依舊有所體現,早年傳統的徽派民居中運用的木作結構,裝飾造型等等都體現了這一亙古的思想理念。
4婺源傳統民居建筑設計特征
婺源早年在徽州文化的影響下,無論是在生活習慣還是風情民俗,在獨特的地理環境條件下,與徽州民居等相差無幾,婺源屬于丘陵地貌,境內山巒重疊,溪澗縱橫交錯,森林覆蓋率也較高。婺源屬于東亞季風氣候特點,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霜期較短、四季分明等特征。在這些多種外在環境條件的因素影響下,婺源的建筑設計獨具特色,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有所體現4.1建筑空間的特征在空間布局上,婺源的傳統民居特色原型與北京的四合院十分類似,在空間秩序上,老北京四合院與徽州傳統民居的都體現出了“禮”制文化,重點強調了尊卑、主次的觀念,雖然沒有四合院的中軸對稱的嚴格,但是也基本在單間的布局排布上,呈現對稱。例如“凹”型(三間式)、“回”型(四合式)、“H”型(三間兩進式)、“日”型(三間三進式),但是無論哪種是形式的布局,都是中央的是堂屋,兩側為廂房。同時庭院圍合的形式體現了人們的精神寄托與社會文化底蘊,例如傳統民居中的天井,院子里置入水缸,除去消防之用,還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意思,這也是因為當時徽州地區大多以經商為主,表達了家宅主人財富不外流的愿望。4.2建筑形式的特征在建筑形式上,婺源的傳統民居形式屬于干闌式建筑,同時也集合了“贛派”建筑的諸多基礎形態,例如如今的馬頭墻是由其“贛派”的連片封火墻精致細化而來。同時古傳統民居的建造傳統有著“十分建樓,七分建門”的說法。使得同一聚落建筑的建筑形式既和諧統一,又各具特點,具有“可識別性”。古語有云“粉墻黛瓦馬頭墻,飛檐翹角美人靠”這是對傳統徽派建筑的建筑形式的精準囊括了。婺源的傳統民居較之徽州地區的傳統民居較為簡潔的原因也是因為在“贛派”的文化影響下,與古徽州建筑形式還是有所差異。4.3建筑材料的特征從建筑材料來看,作為建筑的基礎構成物質,無論從功能性還是美觀性來說,都關系到其是否經濟適用,婺源縣境內森林茂密,木材做為當時傳統建筑主要材料之一,其構架,門窗皆是以其制作。同時,地處山區的婺源,石材也是其傳統建筑中不可缺少的建筑材料之一。婺源的傳統民居建筑的磚也是徽派建筑中的青磚,以當地的黏土為主要原料,俗語中的“黛瓦”則是指徽州地區常見的青瓦,不同位置也有不同的用瓦。所有材料都有一個共同的特性就是都易于取材,易于制作,在保證了其基本的使用功能的特征上還保證了其經濟性。對于這些材料的選擇和使用,徽商齊了極大的作用,這也對婺源的居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5結語
從古至今,地域建筑的建筑文化都有其獨特的歷史輝煌,這是毋庸置疑的一點,但是同時也有時代的局限性存在。隨著如今時代的變遷,社會經濟的結構的變化,科學技術的水平提高等,同時也因為人們對生活的需求與價值觀念等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婺源的傳統民居建筑設計的特征主要是通過建筑空間,建筑形式及建筑材料等方面所呈現,雖然大部分是在徽州文化的影響下所建造,但是經過多年的傳承發展,也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建筑特征。在多元文化的影響下,如今的建筑營造也是需要借鑒傳統建筑的建筑理念。
參考文獻
[1]喬寬寬.徽州傳統民居營造技藝現狀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1.
作者:胡志鋒 周雨煙 單位:吉林建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