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建筑類網絡教學資源多維共享模式建構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以建筑類專業建筑設計核心能力培養的《建筑設計》系列課程為例,分析了專業網絡教學資源建構利用的功效及其問題,提出了一種兼顧建筑類專業群建筑學、城鄉規劃、風景園林三個專業以及各自的研究生、本科生、專科層次建筑設計教學的網絡教學資源“多維共享”模式,并闡明相應專業教學資源體系建構途徑,以期為相關高校建筑類專業優秀網絡教學資源的體系化建設和更高效率的共享,提供一種新的思路和基本途徑。
關鍵詞:教學資源,網絡,共享,多維,建筑設計
教學資源是指為了有效開展教學活動、幫助學生達成學習目標所提供的素材等各種可被利用的條件,可以是顯性的或隱性的,通常包括教材、案例、影視、圖片、課件等,也包括教師資源、教具、基礎設施等。區別于學生的學習資源,教學資源是以教師為主體并將其應用于教學活動的過程之中的。對于高校而言,專業教學資源是高校開展專業教學工作的主要基礎,而優秀的專業教學資源則是提升專業教學工作效率和水平的重要條件之一。因此,優秀專業教學資源的建設及其共享、推廣,是專業教學改革、普遍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本文以建筑類專業培養學生建筑設計核心能力的《建筑設計》系列課程為例,探索一種可用于建筑學、城鄉規劃、風景園林三個專業建筑設計教學,同時兼顧研究生、本科生、專科生三個層次教學需求特征的網絡教學資源共享模式,并提出相應的教學資源體系建構途徑,以期為相關高校建筑類專業優秀網絡教學資源的體系化建設和更高效率的共享,提供一種新的思路和基本途徑,并為其他有類似需求的專業(群)提供有益的借鑒。
1網絡教學資源建設現狀和利用功效分析
當前,網絡教學資源的建設受到國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及高校的重視。一段時間以來,不僅大力開展了包括利用信息網絡技術的精品資源課程等多種形式在內的優秀專業教學資源的建設、應用、共享和推廣,也開展了面向多課程的一體化、基于資源相關性的資源庫建設,以及更為充分的共享機制等多方面的深入探索[1⁃4]。綜合而言,目前網絡專業教學資源的呈現主要有兩種類型:1)以論壇帖子、博客中的文字、圖片、動畫等多種形態,廣泛分布于網絡之中的散布型教學資源;2)經過一定的針對性處理、按特定主題進行教學資源集合的專題型教學資源,其中包括輔助型專題教學資源和課程型專題教學資源,如網絡課程、專題教學網站等。對于第一類,總體上呈現破碎化分布狀態,良莠不齊。由于是者自發性上傳的,其正確性、權威性等需要另行確定,資源的品質也參差不齊;雖然以其完全的開放性,可以被搜索到,但在發現、利用等方面存在隨機性的問題。而且相對于特定的教學目標,可以被搜索到并可閱讀或下載的部分,也不一定完整和成體系。因此,此類資源主要是作為一種補充性的學習資源進行利用。如果作為教學型的資源,需經審慎核定。而對于第二類,因具有明確的主題和目標而呈現專題性,教學資源的選擇和組織也是有目的性的,故而,相對而言具有針對性和體系性,并在不同程度上滿足專業教學的需求。然而,在此類專業教學資源建設和共享中,依然存在一些體系性不足和共享不完全的問題。以下主要針對此類教學資源進行分析。首先,雖然專題型教學資源相對于特定專題來說,其內容可能是完整的,但相對于專業某一個方面的能力培養來說,由于并不是相關的所有課程和環節都有專題資源建設,因而通常還是不成體系。這種特定的單一性專題性教學資源,盡管其優秀性、整合度也不錯,但因相對孤立,致使被系統運用和共享的能力不強,對專業教學體系整體質量水平的貢獻受限。因而,對于優秀教學資源也應在專業及專業領域的視野下進行構成設計和系統集成。其次,通常基于特定專業和特定課程建設的課程型專題教學資源,在資源內容選擇和組織中,往往針對的是預期的特定專業、教育層次學生的需求及其便利性,未充分考慮其他可行專業和層次利用的需求和便利性。一些特定單元資源的形態、載體和尺度等較為單一,僅適用于某個特定專業、特定課程(環節),或某個特定教育層次的需要,未很好地考慮其所處“層次—專業”所體現的對于資源在優秀度、最佳形態、最適宜呈現方式等屬性需求方面的差異性。相近專業、相關課程(環節)或其他教育層次教學需要時,還需另行處理和加工,這也間接影響資源的有效應用和共享,從而可能導致資源的不能用、不好用、不夠用等問題。因此,為充分提升專業教學資源利用的共享度,在建設時就應考慮相近專業和多個教育層次利用的需求,并進行兼容性的差異化資源素材處理和分層次組構。第三,對資源素材基于學生特征的精準化選擇和運用不夠到位。教學資源的選擇未能很好地與特定專業和特定層次學生的接受方式、興趣點、理解能力等特征進行充分和有效的關聯應對,致使有些資源建設者以為優秀的資源,較高層次的學生卻不以為然,而較低教育層次的學生卻難以領悟其中真諦;有些資源在覆蓋面的復雜度、難度、完整性等方面,配置得不夠針對性和系統化。所以,需要進一步針對教育層次和專業,進行教學資源的精準選擇、處理和體系化的配置。綜上,本著充分提升專業教學資源的共享度,減少重復建設,同時惠及盡可能多的教育層次和相近專業構成的專業群的目標,在專業教學資源立足于某個本科特定專業,同時兼顧碩士、專科相鄰教育層次和相近專業所需,面向某類專業核心知識或能力,建構一個可供不同教育層次、相關多個專業全局有效共享的優秀教學資源體系。
2專業教學資源的“多維共享”模式及其體系特征與建構
專業教學資源的“多維共享”,是指依托按照恰當資源素材組織結構和素材層次性等建構的一個教學資源庫,從專業群和教育層次這兩個維度,為特定專業群相關多個專業的研究生、本科、大專多個教育層次的各“專業—層次”的專業教學工作,提供全面資源共享的一種模式(見圖1)。如果只是在同一教育層次的多個相關專業共享,或者只能被同一專業的多個教育層次共享,就不能視同“多維共享”,其共享的效率也不是最大化。區別于常見的“單專業單層次”各自為政,分別建設資源庫的非共享模式,或基于單一專業的多層次(“單專業多層次”)及基于單一層次的多專業(“單層次多專業”)的有限共享模式,“多維共享”可惠及的“專業—層次”數量明顯增加,可達到專業數和層次數的乘積數量。以建筑類專業群的建筑學、城市規劃、風景園林三個專業,包括研究生、本科、專科三個層次為例,可惠及九個“專業—層次”(見圖2)。從而可減少資源庫的數量和具體資源的建設量,同時提高資源的貢獻率。當然,能夠被“多維共享”的教學資源,從其內容來看,必須與被共享專業具有高度相關性,是各專業的教學工作共同需要的,這是多專業共享的基礎和條件。同時,因“多維共享”涉及多個教育層次,資源的層次、內容、形態、規模、組織結構、利用便利性等方面,也須符合相應各層次專業教學的要求。
3“多維共享”模式下的教學資源體系特征及其建構
3.1“多維共享”教學資源體系特征
在“多維共享”模式導向下的專業教學資源庫,因其在專業和教育層次這兩個維度上的多樣性等,使之具有區別于上述非共享模式和有限共享模式的特征。具體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1)在總體上,“多維共享”專業教學資源庫,所有資源都是具有可組構性的、體系化的資源集合體,可以被各“專業—層次”按需組合,以構成適宜的特定資源序列。因此需要在資源素材的定位、形態、規模等方面進行全面的應對;其次,資源的聚合,應以與所涉核心專業知識或能力最相關的本科層次中心專業為主體,進行相關專業教學資源的有序集合。因為相對而言,本科中心專業的相關資源最為豐富、全面。以此為依托,向上專向聚合和理論引導,可用于研究生教學,向下基礎化抽稀和實用化擴充,便可以適應專科教學所需;同時,因面向多個專業和多個教育層次,并滿足相應專業和層次對特定核心專業知識或能力的適宜要求,所以“多維共享”的教學資源庫須具有“廣譜”適應性;此外,資源庫應具有一定的開放性,資源素材和構架可適時擴展和更新。2)“多維共享”教學資源的內容應具有層次性和優質性。層次性要求緣因同專業、不同教育層次,或同層次、不同專業對該類知識或能力教學的層次性差異,并反映在資源教學運用中的多種復雜度、難度并存。只有以恰當的層次性架構,才能較好地適應多層次、多專業教學的要求;而優質性要求則是由于“多維共享”教學資源是用于正式教學而非一般自學,優質資源更值得教師闡釋、更利于學生獲益。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面向多個差異化的層次和專業,資源的優質性具有相對性,須結合“專業+層次”來確定優質與否,以免優秀的資源被高教育層次的學生認為不再優質,或成為低教育層次難以理解的“優質”。3)因“多維共享”教學資源是以同一個資源的集合體,備供多層次、多專業教學選擇和組構。雖然有利于被多重共享,但畢竟相對非共享或和有限共享的資源庫來說其規模更為龐大。因此,合理的資源集合體的架構,須具有清晰的多重結構,以適應各“專業—層次”按需、合規進行資源選擇和組構;此外,為便于教師運用時體現因材施教或一定的個人風格,應留有一定的結構彈性。4)專業教學資源的“多維共享”,旨在最大化地實現共享,反映在資源素材上,除了少部分專屬某個特定“專業—層次”的之外,大部分素材是被多個“專業—層次”共用的,具有多用性特征。這就要求此類資源素材進行單元化的處理,以便各“專業—層次”選用時按需進行形態、品質、單元大小多方面的適應性加工備用。為此,單元規模應在適當的前提下盡可能小,并適合不同組構時的合理關聯銜接。
3.2“多維共享”教學資源體系的建構
在“多維共享”導向下的專業教學資源運用,是依托具有上述特征的資源庫的基礎上,以中心專業的本科資源集為基礎,按共享各“專業—層次”特定類型核心知識或能力的教學規律,分別選擇、加工和組織,組構每個“專業—層次”該類型資源的序列,供各自“專業—層次”教學使用。以包括建筑學、城市規劃、風景園林三個專業的建筑類專業群的建筑設計核心能力培養為例,由于在這三個專業及其各自三個層次中,建筑學本科專業的《建筑設計》能力培養最為根本,課程數量最多,所需教學資源也最為充分,因此“建筑學—本科”的《建筑設計》教學資源可作為核心基準庫。為此,可根據建筑學本科專業《建筑設計》系列課程的教學要求,建立《建筑設計》教學資源序列,并作為“建筑學—本科”基準。在此基礎上,分別按照建筑學碩士、建筑學專科的建筑設計能力培養要求,構建適應層次的“建筑學—研究生”“建筑學—專科”兩個《建筑設計》教學資源序列。其中,“建筑學—研究生”資源序列,應包括以實務性為導向,基于本科高年級并在類型和要求上有所擴充的建筑設計專題序列,以及可基于所有類型的、以研究性為導向建筑設計研究專題;而“建筑學—專科”資源序列,應以基礎性和實務性為導向,利用本科中的較為基礎性的部分類型資源,進行直接運用或有序分化成多個適宜類型資源,并適當補充少量專科專用類型資源(見圖3)。同樣,參照上述建筑學分層次《建筑設計》教學資源序列構建方法,分別按照城鄉規劃專業、風景園林專業的本科、研究生、專科的建筑設計能力培養要求,差異化地建構“城鄉規劃—本科”“城鄉規劃—研究生”“城鄉規劃—專科”,以及“風景園林—本科”“風景園林—研究生”“風景園林—專科”的《建筑設計》教學資源序列。從而構成三個專業、三個教育層次各自成系列的9個《建筑設計》教學資源序列,共存于專業群網絡教學資源庫之中。
4結語
針對網絡優秀專業教學資源當前所存在體系性不足和共享不完全等問題,本著充分提升專業教學資源的共享度,減少重復建設,同時惠及盡可能多的教育層次和相近專業構成的專業群的目標,提出依托中心專業本科某種特定專業核心知識/能力的教學資源,同時為相近專業的研究生和專科提供專業網絡教學資源共享的“多維共享”模式,并闡明了該模式下教學資源體系的特征及建構途徑,為進一步增強專業教學資源的體系化并有效提升共享效率,提供新的思路和基本途徑。“多維共享”模式下專業教學資源體系的一些關鍵問題以及運行保障措施等,有待于進一步系統研究和探索。
參考文獻:
[1]葉波.融合現代信息技術的教學資源一體化建設探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14):93⁃96.
[2]劉穎.開放教育資源共享機制及其質量監控體系構建研究[J].成人教育,2017,37(2):45⁃47.
[3]羅劍文.基于信息相關性構建教學資源共享平臺[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7,34(10):161⁃165,194.
[4]王震亞,寧芳,張強,等.利用在線開放課程開展共享式教學初探[J].中國大學教學,2018(8):58⁃61.
[5]謝俐.健全專業教學資源庫擴大優質資源覆蓋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19):5⁃7.
作者:龔兆先 吳薇 趙陽 單位:廣州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