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BIM技術在鐵路站房機電管線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傳統設計的不足
傳統設計的不足主要有以下3點[1]:(1)專業協同性不強;(2)效率不高;(3)信息不全面。在傳統的設計中,設計師通過二維圖紙出圖,僅能夠表達單一截面或局部信息,破壞了設計的整體性、連續性和一致性,很難表現機電管線系統的整體情況,難以避免管線的碰撞問題、凈高要求不足、檢查施工作業空間不夠等情況,從而導致施工時出現拆改返工和浪費材料的現象,影響成本控制及施工質量,拖延工期。
(1)BIM具有可視化、協調性、模擬性、優化性和可出圖性五大特點[2-3]。BIM技術能夠將傳統的二維圖紙轉化為與實際工程等比例的,包含全部工程信息的三維模型,使人更直觀快速地了解整個工程,實現各專業工作的協同管理性。(2)通過BIM技術能夠查找管線的“錯漏碰缺”等錯誤,配合虛擬漫游功能,模擬確定合理的施工方案[4]。從而大幅度優化管線綜合排布,提前解決管線碰撞問題,滿足工程的凈高要求、預留足夠的檢修空間、充分考慮管線和支吊架的安裝空間。減少施工階段可能存在的錯誤造成的返工,有效縮短工期,節約成本。(3)通過三維BIM模型進行技術交底,能最大程度地提高施工的準確性,確保滿足業主的需求。
3BIM技術的實際應用
3.1工程概況
北京某高鐵站房建筑總規模為13.47萬m2,融合了鐵路、地鐵、市政、公交以及相關配套設施,鐵路站房與城市地鐵、市政換乘設施同步實施。地下兩層,地上兩層,局部地上三層。其中地下二層為地鐵線站臺層及設備用房層,地下一層為城市通廊、國鐵與地鐵的換乘空間、地下車庫等,首層為國鐵進站廳、站臺層和新建地鐵線站臺,二層為高架候車層,局部三層為商業服務。
3.2BIM技術應用準備
3.2.1BIM應用軟件的選擇
目前BIM建模軟件有很多,經多方對比,最終選用Autodesk公司開發的Revit2016軟件。Revit2016具完善的結構、建筑和機電模塊,建模功能全面。選用NavisWorksManage軟件進行精確的碰撞檢測,同時進行動態的四維進度仿真和照片級的模型渲染。
3.2.2BIM人員組織
項目成立專門BIM部門,部門主管1人,負責編制BIM應用的整體實施規劃,與項目參建各方一線人員交流協調,組織配置和更新BIM相關的數據集。建筑結構專業組2人,設備管線專業組2人,虛擬現實綜合組1人。各專業組職責包括負責完成本專業BIM模型構建,在三維協同環境中完成本專業BIM模型修改,完成BIM主管交給的其他工作。
3.3BIM模型構建
3.3.1模型構建標準要求
建立統一的構件命名及模型精度標準,方便后期模型碰撞檢測、優化定位。統一命名為:區域樓層-系統名稱,如AF1-給水。各專業模型設置成不同顏色,并進一步細化分類及精確定位,如添加類型、尺寸、位置、用途、編號等信息。
3.3.2綜合模型構建
通過鏈接的方式將建筑結構模型鏈接到機電模型中,作為參考,從而將整個工程的全部信息統一整合[5]。在最終模型建立后,將各專業的模型與二維圖紙進行對照,保證不出現管徑、命名、位置標高等錯誤,不出現路由走向、多管少管等方面的問題,同時依照建模標準進行查缺補漏。
3.4碰撞檢測
3.4.1碰撞分析
應用NavisworksManage軟件的“ClashDetective”功能進行專業內及各專業間的碰撞檢測及協調工作,碰撞檢查包括給排水、暖通、電氣設備、管道之間及與結構、建筑之間的碰撞[6]。但是站房內部管線實體數量龐大,排布錯綜復雜,若一次性全部進行碰撞檢測,計算機運行速度和顯示會非常慢。所以本項目按照施工進度采取分區、分階段進行碰撞檢測。本項目應用BIM技術對管線進行碰撞檢測,形成了碰撞報告。共檢查出碰撞點1萬余處,其中管線綜合碰撞8000多處。
3.4.2優化解決
利用BIM技術將管線由上到下、由大管到小管進行優化,優化原則為:(1)管線相對位置一般原則:電上、風中、水下;(2)管線避讓原則:電讓水,水讓風,小管讓大管、冷水管讓熱水管、有壓讓無壓,重力排水管優先;(3)盡可能減少翻彎、距離就近、美觀整齊;(4)考慮工作面空間及檢修空間的問題,確認凈空高度,高效利用空間;(5)管道較多的情況下采用綜合支吊架,統一支架。
3.4.3綜合管線碰撞檢測流程
BIM綜合模型經過碰撞優化后將大幅提高施工效率和工程質量,利用BIM技術進行碰撞檢測的流程。
3.5優化出圖
根據碰撞檢查、優化解決后,從三維模型中直接導出帶有準確、清晰標注的平面圖和任一部位的剖面圖,可用于直接指導施工。按專業劃分,分專業出圖,不同專業的管道、管件等構件要求出圖顏色統一。
3.6BIM技術指導施工
3.6.1四維模擬施工
BIM技術中的四維模擬施工是將BIM模型與建筑信息結合起來,實現施工的可視化[7]。施工模擬主要由工作分解、進度計劃及模擬視頻3部分構成的。通過對施工的模擬,實時分析項目進度計劃,對進度計劃進行優化處理,各專業施工人員提前進行相互協調,優化物資和機械的現場布置,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8],通過對施工進度和施工質量進行實時監控,提高施工現場管理的效率。
3.6.2可視化交底
對綜合后的管線模型制作施工模擬視頻,并針對管線比較密集且復雜的地方,比如一層夾層空間,采用三維模型或視頻進行施工交底,使施工人員更方便理解施工情況。是夾層洞口的BIM排布優化圖和施工后的現場圖。同時可以導出剖面圖并制作成二維碼,張貼在現場以便工人隨時查看。還使用VR軟件,讓業主可以真實地在施工現場進行漫游,從真實視角感受最終成品的情況。
4結束語
本文介紹了某高鐵站房機電工程應用BIM技術的實例。通過應用BIM技術,有效對施工進度與質量安全進行管控,極大地減少了機電管線安裝施工中可能出現的碰撞問題,提高了施工效率,最大限度縮短了工期,降低了因錯誤而變更所額外增加的成本,減少了材料的浪費,提高了經濟效益。BIM技術因其本身的三維建模和強大的信息整合功能,優勢和價值日益顯現。未來,BIM技術在建筑行業的應用一定會越來越重要。
作者:胡瓊宇 李國華 王治全 高朋朋 裴書虎 單位:中鐵建工集團諾德投資有限公司 中鐵建工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