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媒體技術在酒店管理課程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當前,新媒體技術已成為知識傳播的重要媒介,也被廣泛應用于各種教育教學中,對高校課程建設尤其是酒店管理類等實踐性應用性較強的課程,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文章以酒店管理類課程為例,基于酒店管理類課程專業:行業發展更新快、專業互通性廣、課程實踐性強、教材建設滯后等特點,探討了新媒體技術在酒店管理類課程中的應用,并指出新媒體課程建設過程中可能出現一線教師能力不足、合作單位聯系不充分、平臺建設代價大等問題。
關鍵詞:新媒體技術;酒店管理;課程;應用
一媒體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發展
媒體是實現人人、人物、物物信息溝通與交流的媒介,書籍、報紙等傳統媒體對知識傳播、課堂教學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相較于傳統媒體信息更新相對滯后、傳播方式固定等缺點,隨著移動互聯技術的發展,新媒體教育基于移動互聯工具可實現課堂上資源與信息的實時共享與交流,新媒體技術正從各個方面顛覆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為教學提供了諸多便利。在教育教學中,粉筆、黑板等傳統的知識教學展示工具已由白板、多媒體等各種現代化工具代替,師生之間也可通過手機、電腦等移動互聯工具實現實時的單對單、單對多、多對單、多對多的對話交流,各院校師生通過各種互聯工具可進行信息的抓取、課程共享等操作,實現知識的自主更新、院校教學能力的有效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持續增強。
二酒店管理類專業與課程的特點
酒店業是服務性行業,主要工作內容是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溝通交流,為提升酒店與在職人員的競爭力,酒店管理類在校學生需要與行業、市場進行更多的適應性對話。受國內市場的影響,酒店行業發展快,學校教學與行業發展具有一定的非平衡性。總的來說酒店管理類專業與課程具有行業更新發展快、專業互通性廣、課程實踐性較強、教材相對滯后等特點。
(一)行業更新發展快
改革開放后,我國旅游業開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涉及游客食、住、行等出游需求的相關行業也繁榮發展。以我國星級飯店為例,自1989年原國家旅游局星評委公布第一批星級飯店8家(均為三星級或四星級飯店),截止2018年第二季度,全國星級飯店已超1萬家[2]。隨著思想觀念的轉變,星級不是評定酒店的唯一標準,眾多高質量的民宿、酒店尚未申請掛牌,但在住宿、娛樂等方面達到高星級酒店的標準,且進入21世紀后,一些國際高端連鎖酒店品牌如喜達屋、萬豪等相繼入駐我國,一些本土酒店也向國際酒店學習,采取連鎖品牌建設或與國際品牌共同經營管理等方式提升酒店質量,我國酒店業正向多元化的方向發展。
(二)專業互通性廣
由專業的教學內容決定,酒店管理類專業的課程與其他管理類、財經類專業的課程包括就業有一定的重合性,營銷、管理、財會等課程均是需要開設的重點課程,也是未來就業的重要導向課程。為提升學生的就業適應能力,增強相關院校的競爭力,應突出專業人才培養的差異性,在教學上體現不同的側重性。在此過程中需要突破理論教學的窠臼,在常規教學中增添更多的實踐內容,以此區分專業發展方向的不同。
(三)課程實踐性較強
酒店管理類學生就業方向一般為酒店業或相關行業,而規模酒店普遍具有前廳部、餐飲部、客房部、營銷部等部門,綜合行業及專業教學要求,相關院校需要為在校學生開設酒店前廳服務與管理、客房服務與管理、餐飲服務與管理、形體與禮儀、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等課程。這些課程理論與實操結合較為緊密,需要大量的實踐性案例進行引導,單純的理論教學難滿足課程與學生的實踐需求。由于缺乏職業環境氛圍,在案例教學中教師單方面案例講授,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情景模擬演練,實際教學效果欠佳,課堂與職場之間的鴻溝依舊存在。
(四)教材建設相對滯后
教材是學生自主學習及師生對話的重要媒介,酒店管理類專業的教學是以行業的發展為導向,隨著行業的快速更新發展,酒店管理類專業的教材存在相對滯后或部分內容欠缺的問題。近些年,酒店業的服務理念在不斷提升,從滿足客人一切需求的“顧客是上帝”,到客人賓至如歸的“顧客是親人”,再到讓顧客感到平等親切的“顧客是朋友”,酒店業不斷地將時代內容融合進服務理念[3]。社會物質生活的富足,使酒店業服務項目也在不斷拓展,酒店項目從單一的住宿、飲食功能正向住宿、飲食、娛樂、購物等復合型功能轉變。酒店業的發展促使相關院校不斷細化酒店管理類專業教學方向、深化專業教學內容,課程改革速度相對較快,支撐教材建設相對緩慢,使得專業教材的指導性變弱。
三新媒體技術與課程結合方式
(一)課前:引領課程學習
基于新媒體技術,教師可在新課程開課前或課程中與學生建立群組,以便及時引導學生進行課程預習。一方面教師可以向學生推送相關課程章節的背景資料、視頻、參考書籍等資料,另一方面學生也可對教學的重難點內容進行標記,教師可以實時接收學生的預習情況,包括課程預習率、課程接受程度等情況,通過信息的及時接受與反饋,教師可以適時調整常規教學內容,判定在哪些重難點增加實踐性教學內容,可以極大地提高酒店管理類課程的專業性與適用性。
(二)課中:開拓課程視野
常規課程教學是院校教學的重點,也是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新媒體在此過程中的應用主要有教師與學生在線互動、與合作院校進行課程共享、邀請相關專家進行教學連線、行業職業情景在線等,這些實時互動方式可以提升酒店管理類專業的教學深度與新鮮度。通過“雨課堂”在線師生可通過移動互聯工具進行現場答題、統計調查、難點反饋等操作;通過實時網絡可以同步接受國內外合作旅游院校先進教學理念與課程的共享;通過實時網絡邀請酒店管理類專業或酒店行業領頭人進行專業前景、發展趨勢答疑,專業課程學習剖析等內容講授;通過實時網絡,在教學過程中同步接收合作辦學企業單位的在線職業情景,實時觀摩酒店管理類相關課程在職場中的應用與操作。
(三)課后:追蹤及加深學習深度
常規教學結束后,教師可通過各種學習程序如“雨課堂”追蹤學生的學習情況,在線解決學生的疑問;基于在線存儲技術的應用,學生也可選擇多種網絡平臺進行自主學習,如各種網課、微課、直播課、在線開放課程等,其中應用最廣泛、受眾最多的就是各種在線開放課程。國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自2011年組織“985工程”高校先行啟動了視頻公開課建設試點工作,其后各個高校開始精品視頻公開課建設,至2017年國家教育部已開展九批“精品視頻公開課”認定[4]。自2013年開始愛課程、學堂在線、網易公開課等一些網絡開放平臺進入大眾視野,以網易與高教社聯合舉辦的網絡在線平臺中國大學MOOC為例,檢索關鍵詞“酒店”可以搜索得到“酒店管理原理”、“前廳服務與管理”、“餐飲服務與管理”等眾多的課程,一些高校也采取視頻網絡公開課的形式進行在線學習和學分認定,可以實現酒店管理類專業課程線上與線下的無縫教學承接。
四思考
新媒體技術在酒店管理類等實踐性較強的專業中應用愈發成熟,同時也存在一些現實的問題。首先是新媒體技術的應用需要一線教學教師提升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與計算機操作能力,其次在在線網絡課程共享、網絡在線職業情景等操作,需要加強各相關院校、合作單位的聯系,再有新媒體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是基于各種移動互聯平臺的搭建,當前各種移動互聯技術有待成熟,教育平臺建設代價較大也成為制約新媒體教育發展的因素。
作者:段明明 單位:賀州學院旅游與體育健康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