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是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然而旅游行業校企合作模式與理想中的“校企深度融合、人才培養無縫對接”仍有較大差距。為滿足重慶酒店市場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充分發揮重慶職業院校酒店管理專業的教學資源,構建符合新時代要求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就校企合作、產教結合的辦學模式,進行了初步的探討。
關鍵詞:酒店管理;產教融合;職業技術教育
1研究背景
1)隨著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的不斷提高,推動了重慶第三產業旅游服務業的蓬勃發展。尤其旅游業對其他產業的投資拉動效應及社會的就業等方面越來越受到各方關注。2)“山水之城.美麗之地”為主題打造重慶城市新名片的軌道交通文化,世界級旅游精品帶動了旅游業地發展,加速了重慶集商務、會議旅游,平湖旅游的酒店業的發展。截至2018年1月13日的,國家旅游局五星級飯店庫中,重慶以28家的入庫數量排名全國第九。預計到2020年,重慶將有88家五星級酒店。3)酒店行業是我國服務業的重要部分,是我國與國際接軌最早、開放步伐最快的行業之一。通過對重慶酒店行業專家的了解和實地對酒店行業調研獲知:重慶酒店行業對酒店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強。重慶政府也表示將把旅游業打造成“戰略性”支柱產業。面對如此大的發展機遇,重慶的酒店行業發展卻遭遇了人才瓶頸。
2高職院校酒店專業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設的現狀
2.1校企合作動力不足
現有校企合作,酒店企業多關注人才輸出,對人才輸入及培養過程缺乏積極地參與、溝通,使得人才培養、課程設置難以與企業崗位需求對接。
2.2校企合作平臺缺乏
多數學校與酒店企業合作缺乏獨立的管理機構,直接運行機制、制度、平臺尚未建立,校企合作溝通更多是臨時性、階段性,缺乏系統性的合作。
2.3校企合作深度不夠
酒店管理專業在現有校企合作中,尚未建立產業驅動專業調整機制,課程設置與專業工作崗位的核心技術技能存在偏離現象,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機制不順暢。
2.4實訓配套不完善
學生實訓配套比較薄弱:1)校內配套實訓建設落后;2)校外實訓合作沒有形成系統。
3酒店管理專業校企合作、促進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實施建議
根據國辦發〔2017〕95號"產教融合"文件和教發廳〔2018〕2號教育部等六部委″校企合作促進辦法",在“一帶一路”背景下學院和企業互動合作,進行人才培養和教師儲備,建立可行的溝通管道,搭建政府、企業間的合作平臺,推進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和完善。
3.1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定位
酒店企業人才具備的能力:專業理論及實踐、辦公軟件操作能力;團隊創新協作及適應能力;語言溝通、外語應用和互聯網、物聯網的運用能力。
3.2建立資源庫
按照教育部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要求,院校內建立酒店綜合實訓室,搭建功能齊全旅游實訓中心及實踐能力強的課程設置。
3.3教改與教材
落實《關于“十二五”職業教育教材建設的若干意見》要求。根據國際酒店發展,課程改革應圍繞現代酒店特點進行靈活性變化,積極實行多媒體、互聯網、物聯網教學;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合理設置各類課程的比例,重視人文,專業基礎的培養。學院要建立專項基金資助機制,讓企業人員參課程開發,以突出實訓教材應用型特點,高職院校酒店實訓教材開發要更多強調管理類、綜合類、跨界的內容。
3.4構建“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平臺
按照“政府推動、院校主動、企業互動”的原則,拓寬教師引進渠道。學校聘請酒店管理者、專業技術人員、技師來院校實踐指導和協同授課,統一認識,共同提高。
3.5基地資源整合(學校平臺、網絡信息平臺、企業平臺)
提高畢業生的就業安置,不斷優化就業崗位,校企共建信息服務平臺、創設工學交替辦學模式及生產實習合作模式,保證畢業生學有所用,學有所為。
3.6職業資格證書的獲取
高職院校實行“雙證”畢業制,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并重。強化餐飲、客房、前廳、茶藝等基本技能,并組織考取中、高級餐飲、客房服務員、茶藝師等職業資格證書。建立第三方評價保障體系,建立就業(用人)單位、行業協會、學生及家長、研究機構等利益相關方共同參與,保證職業教育自身的持續健康發展。
3.7充分發揮“一帶一路”建設,加強國際交流合作
充分發揚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構建應用技術教育創新國際合作網絡,拓展國際視野,推動中國文化旅游,樹立國際新形象,實現合作共贏。
4結語
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是應用型高職院校專業建設與創新的根本。全面貫徹落實《重慶市政府關于加快推進職業教育現代化的若干意見》建立學校與酒店企業之間長期、深層的合作關系,造就“立足中國、立足重慶、持續發展”的酒店應用技術型管理人才,從而為社會創造更大的財富。
參考文獻:
[1]王焰新.“一帶一路”戰略引領高等教育國際化[N].北京:光明日報,2015-05-26.
作者:左厚慶 單位:重慶信息技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