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基礎會計教學改革探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互聯網、人工智能、財務機器人來襲,我們的教學對象已經是95后、00后。面對“觸屏的一代”,我們如何把學生吸引在課堂,這對我們提出了嚴峻的挑戰。本文以運城學院財務管理專業的基礎會計教學為例,結合多年的探索與兩年的課改實踐,通過對學生和教學等幾方面的分析,力求尋找解決基礎會計教學中存在的難題的辦法,以促進基礎會計教學的發展。
關鍵詞:基礎會計;教學方法;實踐教學;學習興趣
一、課改背景
2017年3月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促進山西省高等教育振興崛起的“1331工程”。結合山西省“1331工程”建設要求,培養符合山西行業和社會要求的應用型人才成為當前山西應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的重大課題。為適應這一形式,運城學院緊密結合地方特色,遴選了一批課程進行教學改革。基礎會計成為改革目標課程之一。基礎會計是財務專業的基礎課,是學好其它會計課程的基礎,是會計思想體系建立的基石,如何把從未接觸過財務的學生“領進門”并迅速的了解其中的“門道”,一直是基礎會計教學中的難題,本文以運城學院財務管理專業的基礎會計教學為例,結合多年的探索與兩年的課改實踐,通過對學生和教學等幾方面的分析,力求尋找解決基礎會計教學中存在的難題的辦法,以促進運城學院財務管理專業基礎會計教學的發展。
二、基礎會計教學存在的問題
為了客觀準確地了解運城學院財務管理專業基礎會計課程的教學現狀,基礎會計教學團隊結合教學實際情況,設計問卷調查的內容,對運城學院財務管理專業四個年段的學生就有關基礎會計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學生學習等方面進行了調查。通過對調查問卷的總結,并結合多年的與學生交流、交往的切身經驗,分析總結出基礎會計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具體表現以下幾點:
(一)多重原因,制約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經常聽見有學生說“這門課沒意思”。沒意思就是沒興趣,沒興趣自然學不好。本次調查問及學生對基礎會計課程的感興趣程度時,感興趣的占45.57%;一般占35.02%;不感興趣、被迫學習的占10.95%;其他無所謂喜歡不喜歡的占8.46%。如圖1所示。對于基礎會計態度的題目選項“不感興趣”設置了關聯題目,自愿填寫不感興趣的原因,原因多樣,但不喜歡的原因主要有“內容枯燥”、“專業術語多、理論性太強”、“教學方法單一”、“課堂氣氛沉悶,提不起學習興趣”等。基礎會計的知識點前后內容銜接比較緊密,而目前教學方法以理論講授為主,缺乏多樣化教學方式,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點,教師無法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制約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盡管有相當多的學生是基于“感興趣,喜歡學”的態度投入學習的,但過程中一系列的問題很容易就消磨了學習熱情,淡化了學習積極性。有些同學因為當時填報專業時參考家人的意見選擇財務管理專業,自身對于專業課程的學習興趣一般,由于接觸的第一門專業課程學習“入門困難”、“缺少興趣化教學”,所以在之后的學習中難以培養出對基礎會計課程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容易導致對課程體系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失去信心。問及你喜歡老師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時,學生希望采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案例教學法”、“情景教學法”,有學生提到“需要老師比較生動活潑的教學,老師有一顆年輕的心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不是滿堂灌輸”。可見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實踐性和創新性與學生的學習興趣掛鉤。
(二)教學內容理論性過強、實踐教學缺乏
基礎會計是財務管理專業的第一門專業課程,其內容繁雜,既有相對枯燥的會計基礎理論,又有專業性較強的會計實務知識,初次接觸其內容因為沒有相關實踐經驗,缺乏對課程整體的感性認識,所以對有些知識點感到很難理解。再加上基礎會計“內容枯燥”、專業術語較多,不“生活化”的講解方法,教學內容理論性過強,學生在聽不懂的情況下就會逐漸失去學習興趣、難以跟上課程學習進度,“入門”困難,而且老師對于這一部分學生學習狀況的關注存在缺失,從而基礎會計課程學習不能達到較好的講授效果。應用型地方院校的基礎會計課程應該理論和實踐并重,但目前的大部分基礎會計教學對實踐環節不夠重視:例如運城學院課程改革前,基礎會計理論學時54課時,實踐學時6課時(會計憑證和賬簿部分),實踐課安排很少。課程安排是先理論教學、后實踐教學,集中的會計手工實訓安排在學習完基礎會計和財務會計之后進行,在基礎會計課程學習過程中側重課本知識講授,同步訓練很少。會計手工實訓僅安排學生練習記賬憑證和賬簿的填制以及會計報表的編制,內容大多是為了鞏固和理解理論知識,缺少技能訓練,實際應用性不強。再者,實訓過程主要根據參考書中模擬題的形式,并且缺少企業真實的經濟業務資料,造成實訓的仿真性弱。而且僅有的幾節實訓課由于不能深入訓練,“課程訓練結束后學生對自身操作技能不滿意,整體實訓效果比較不理想”。另外,通過課余時間與學生交談得知學生認為基礎會計教學實踐環節薄弱,對于強化實踐的呼聲很高,急需加強實操訓練。
(三)大部分學生學習目標比較明確,但自主學習能力較差
不可否認,應用型地方院校的學生在知識基礎和自控力方面要比一本院校學生薄弱,但大部分學習目標還是比較明確的。通過調查可知:92.54%的學生認為,基礎會計作為核心基礎課程很重要,一般重要的占7.46%;關于學習目標,61.18%的學生選擇“掌握知識,提升專業技能”,選擇“考證”占比19.08%。由此可見,絕大多數學生具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并且希望通過基礎會計課程的學習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和水平。隨著全球化、網絡化新時代的大發展,教學的環境也受到了影響而逐步發生改變。當前人們接收知識的途徑日益多樣化,大學生群體接收課外新知識的途徑廣、速度快,但是學生自身抵抗外界誘惑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卻不盡如人意。問卷調查結果顯示:19.96%的學生會主動預習、經常復習;50.23%的學生不預習,不復習,被動完成作業;不預習,不復習,考前突擊一下高達20.45%。積極主動學習的和“混日子”的各自占到近1/5。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強。究其原因,我國的傳統教育都以應試性、灌輸式為主,老師講、學生聽,直至今日變化不大。由于學習過程中學生一直處于“被動式接收知識”的局面,而且又受到計算機網絡的影響,不愿動手,只愿瀏覽,使得學生的動手能力降低,平時養成了不肯動手、疏于練習,自主學習性較差,整體素質有待提升。
三、基礎會計課程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一)多管齊下,持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隨著互聯網、人工智能、財務機器人來襲,我們的教學對象已經是95后、00后。面對“觸屏的一代”,我們如何把學生吸引在課堂,這對我們提出了嚴峻的挑戰。要做到一節課把學生吸引在課堂容易,但節節課讓學生保持學習興趣就很難。因此我們就要多管齊下,持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首先,上好基礎會計第一節課,做好專業教育極其重要,要讓學生知道學好會計將來能干什么,給學生描繪遠景,樹立信心;平時上課時偶爾穿插用名人例子,給學生樹立榜樣;同時鮮活教學內容,在每個章節結束后,結合案例,說明會計的重要作用,持續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其次,完善教學方法,將現代信息技術全面融入教學改革,案例教學、慕課、微課、反轉課堂等等多管齊下等,讓會計教學更有趣,把學生吸引在課堂。例如采用情境教學法,讓學生分組模擬建立企業,然后虛擬企業經濟業務進行會計監督、核算。使學生感覺會計并不枯燥,而是離我們的生活很近。最后,老師要“年輕”起來,老師要多方面接觸學生,要知道現在的學生們在想什么,要和學生有共同語言,盡量減輕代溝。例如第一時間尋找最新資訊并搶在他們之前融入課堂,讓學生有更深層次的認識,畢竟學生的認識理解沒那么深刻。另外,老師要盡量了解并運用一些網絡用語,與學生溝通“無障礙”,這樣學生會感覺老師和他們很近,老師緊跟時代并不“老”。
(二)考核方式多元化,提高學生學習自主性
考核方式是學生學習的指路標,考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學生學習方法和重視程度,學生為了達到要求的分數,會盡力向這個方向努力。因此,只要考核方式設計合理,學生就不會只去單純應付期末考試,而是會全方位、多方面的學習以應對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從而提升自主學習能力。運城學院財務管理專業基礎會計的考核方式采取和許多院校一樣“結構計分”:即平時成績+期末卷面成績=最終成績,平時成績包括“考勤+作業+課堂表現”。方式雖然簡單,但執行卻要動一番腦筋。關于考勤我們采取自評,期末學生自己把自己設計的考勤表交上來,這樣既給學生充分的信任,又無形給其壓力,考核學生是否“誠信”即會計的基本職業道德,這樣寓教于無形!作業方面采用實踐作業形式(下文詳細談及)和電子作業平臺相結合,電子作業平臺是一個人一個賬號,成績電腦給出,教師定期查閱平臺了解學生掌握情況,學生要想取得這部分成績無法偷懶,必須親力親為;課堂表現方面是由學生自己展示:學生可以回答問題,可提出問題,可以走上講臺講解,形式多樣,不拘一格,前提是要給大家展示出自己積極學習的態度和風貌。這是最難考核的部分。但只要設計合理執行得當,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還是很有成效的。
(三)正確處理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的關系
學習會計要懂得方法,更要懂得道理、原理。過多強調實踐,弱化理論教學就會和高職趨同,缺乏對問題的類比、分析、判斷能力,人會變得機械、狹隘,面對復雜的經濟環境無力應付。“就好比一本武功秘籍,只有招數,沒有詳盡系統的內功心法是不能一招致命的”。而過多強調理論輕視實踐,又不利于真正實現對所學知識的融會貫通。因此正確處理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的關系對基礎會計教學來說極為重要。應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學觀念與思維與一本院校教學理念一脈相承,理論至上。因此適度加大實踐教學力度勢在必行。首先,適度加大實踐教學比例。如運城學院基礎會計實踐課程有原來的4課時增加到14課時,將會計憑證、會計賬簿等章節的課程放到實訓室去上,讓學生在編制憑證和登記賬簿中了解這兩部分的內容而不是背定義、分類。另外,強化實踐放在課外。理論教學不能太少,否則會和高職趨同。例如可以通過課外作業強化實踐。運城學院財務管理專業基礎會計課外實踐采用作業考核形式。主要是采用團隊合作、小組共同完成的方法進行實踐和考核。在講授經濟業務核算部分時結合案例教學法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組,以小組為單位成立制衣廠,小組的每個成員都是一個股東,企業后期的籌資、采購、生產、銷售、利潤形成及分配過程等虛擬業務要求學生通過到周圍的制衣廠調研、考察結合學習的理論自己“編造經營業務”,然后根據“經營業務”編制報表出來。通過課上、課外的結合加強實踐教學。
四、結論和不足
如何把學生領進會計這道門,基礎會計教學至關重要,它不僅需要老師的耐心、愛心、恒心,也需要學校、學生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本文僅對運城學院基礎會計課程教學改革進行了探討,并未提出建立全新顛覆式的教學模式、實踐體系等,基于大數據的發展與成熟、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的真正個性化的教與學,可留作以后繼續探究,以深化教學改革。
作者:矯麗會 單位:運城學院經濟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