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漢語言文學教學方式革新策略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當前漢語言文學教學方式存在諸多問題,嚴重制約著漢語言文學教學質量的提升。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必須要致力于漢語言文學教學方式的革新,積極優化漢語言文學教學理念,拓寬教學思路,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對漢語言文學的學習興趣,并注重實踐,在漢語言文學學習過程中開展良性互動,強化學生對漢語言文學的認知,推進漢語言文學教學活動的高效開展。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教學方式;革新
新世紀以來,社會高速發展,漢語言文學教學需要應時而動,教學方式也需要時時革新。然而,當下的漢語言文學教學令人堪憂,傳統漢語言文學教學方式單一,導致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此種情況下,漢語言文學教學方式亟待革新,以便更好地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
—、當前漢語言文學教學方式存在的問題
1、教學方式單一,教學方法落后
當前,漢語言文學教學教學方式單一,這是影響漢語言文學教學質量的重要原因。漢語言文學教學方式應當是豐富且多樣的,只有滿足這一條件,才能夠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賦予漢語言文學教學以生命力,進而激發學生對漢語言文學的學習興趣,提高漢語言文學教學成效。但當前漢語言文學的方式呈現出明顯的單一性,導致漢語言文學教學枯燥乏味,學生參與漢語言文學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不高。漢語言文學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其中蘊藏著悠久的歷史,而單一的教學方式下,僅僅依靠死記硬背來開展漢語言文學教學活動,學生對于漢語言文學的理解不到位,勢必會影響漢語言文學教學的整體效果,因此在漢語言文學教學過程中,教學方式單一是影響教學成效的首要問題。在現代社會發展新時期,只有不斷創新,才能夠實現發展,漢語言文學教學方式也不例外,只有不斷創新,才能夠更好的適應現代教育環境下漢語言文學的教學需求。但當前漢語言文學教學方法落后,學生參與漢語言文學活動的積極性不高,這就勢必會對漢語言文學教學質量產生影響,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以及學生探究能力的形成。在漢語言文學教學過程中,很多仍沿用過去的教學模式,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來掌握漢語言文學知識,這是當前漢語言文學教學中比較普遍的現象。但實際上,這種教學方式極易令學生產生厭倦心理,甚至對漢語言文學的長足發展造成阻礙,不利于漢語言文學的傳承發揚,因而漢語言文學教學方法亟待創新。
2、實踐環節缺失,學生認知不足
任何一項教學活動的開展,都需要理論與實踐的協調配合,沒有了實踐,理論將是空洞的。在漢語言文學教學過程中,實踐是一個重要環節,關系著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強化以及漢語言文學水平的提高。但就當前漢語言文學教學的整體情況來看,普遍存在實踐環節缺失的情況,導致學生漢語言文學理論知識向實踐技能的轉化缺乏可靠的平臺,不利于學生更好的吸收、內化漢語言文學知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增強以及漢語言文學修養的提高。在漢語言文學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單純重視理論知識而忽視了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導致漢語言文學理論與實踐無法實現緊密協調,嚴重制約著學生應用能力的提升,導致漢語言文學教學效果并不理想,無法滿足現代教育環境下雙向型人才培養的整體要求。漢語言文學是高等教育中一門重要課程,關系著學生文化修養的提升,對于學生的人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就當前漢語言文學教學的整體情況,部分學生對于漢語言文學的認知不足,認為與自己就業無關,沒有實質性意義,因而參與漢語言文學活動的積極性不高。有的學生對于漢語言文學的學習態度不端正,常常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學習活動的開展具有一定反復性,這就導致漢語言文學教學成效并不理想,因而創新漢語言文學教學方式是非常必要的,以更好的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漢語言文學教學方式的革新策略
1、營造優良氛圍,強化學生認知
在漢語言文學教學過程中,為促進教學方式的創新優化,教師應科學運用多種手段營造優良的漢語言文學教學氛圍,強化學生對漢語言文學的認知,激發學生的漢語言學習熱情,從而改善漢語言文學教學成效。如,教學曹禺的《雷雨》這篇戲劇,可以選取幾位學生分別扮演角色,有聲有色地演一個片段,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這種現場感又能夠幫助學生理解作品,一舉兩得。“學生在自導自演的過程中,由被動接受轉化為主動參與,通過認真研究劇情、人物以及作家的創作目的,不但對作品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審美感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互動能力、組織能力。”①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創設優良的漢語言文學教學情境,采取角色扮演等教學方式,帶領學生開展模擬訓練,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深化學生對漢語言文學作品內涵的感知,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在此種教學方式下,學生參與漢語言文學活動的積極性更高,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整合漢語言文學資源,創設角色扮演情境,營造生動、和諧的氛圍,調動學生積極性,促使學生情不自禁的參與到漢語言文學學習活動中,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并且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漢語言文學水平。
2、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興趣
漢語言文學教學教學方法多種多樣。如,文學常識類的問題,沒有多少技巧,學生主要靠識記;而諸如文學作品的批評等主觀思想的問題,則要求教師激發學生情趣,發展學生的個性思維,學生可以各抒己見,從不同角度得出自己的結論。如,學生對《孔乙己》中孔乙己的認識就不可能完全一樣。當分析孔乙己為什么會有這么悲慘的結局這個問題時,有一個學生就質疑這是不真實的。并且,他能夠自圓其說,角度新穎,很值得肯定。教師這個時候可采取啟發、追問等多種教學手段,趁機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意識,激發學生的興趣。課上多討論,學生發言,開口有益。同時,多整理筆記,課下多查閱資料,寫成小評論、小心得,日益積累,進而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尤其,在現代教育環境下,漢語言文學為全面提高漢語言文學教學質量,應積極創新教學方式,突破傳統漢語言文學教學的局限性,通過多媒體教學技術的科學化運用,豐富漢語言文學教學內容,通過圖像、聲音及文字的協調作用,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漢語言文學學習活動中,從而改善漢語言文學教學質量。“明確教學目標后,教師就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的放矢地選擇教學內容,采用多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知識、提高能力,同時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②為促進漢語言文學教學方式的創新,必須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結合漢語言文學教學需求及學生文學水平出發,運用互聯網資源搜集漢語言文學教學相關資料,確保其能夠為漢語言文學教學而服務。在漢語言文學教學過程中,應積極創新教學方法,令學生感知漢語言文學的無限魅力,促使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參與到漢語言文學學習活動中,通過漢語言文學知識的主動探究,來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與自我表達能力,從而促進漢語言文學高效教學的順利實現。
3、加強實踐環節,開展良性互動
在漢語言文學教學過程中,為促進教學方式的有效創新,應針對當前漢語言文學教學方式存在的問題開展客觀分析,積極加強實踐環節,引導學生開展良性互動,鞏固學生所學漢語言文學知識,并強化其實踐應用能力,從而改善漢語言文學教學成效。“大學中文系學生的培養目標應該是使學生具有深厚的人文知識、深刻的人文思想、敏銳的審美感悟能力、豐富的想象能力和較強的寫作能力。”③在漢語言文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更新教學理念,高度重視漢語言文學教學的重要性,為漢語言文學活動的開展創造優良條件,鼓勵學生參與到漢語言文學活動中。通過具體化的漢語言文學活動的開展,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為師生之間及生生之間良性互動創造優良空間。在漢語言文學教學過程中,促進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在潛移默化中鍛煉學生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提高學生的漢語言文學水平,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在漢語言文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營造優良的課堂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參與漢語言文學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從而促進漢語言文學教學方式得以創新優化。其實,漢語言文學教學實踐性在于聽、說、讀、寫能力的養成,要達到“能讀會寫”。多閱讀經典,多寫文章。讀的目的在于充實、豐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寫的目的在于創造、創新。正因為如此,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參與學習活動中,在學習中領悟精神,訓練能力,并注意引導學生不斷總結,形成良好的漢語言文學素養。在教學中,多鼓勵學生進行模仿性寫作,并且,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在多讀的基礎上進行創作,讀寫相互促進。多寫讀書札記,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如果能夠持之以恒,教學肯定會卓有成效的。
結語
總而言之,當前漢語言文學教學方式存在諸多問題,嚴重制約著漢語言文學教學質量的提升。為促進這一問題的有效解決,必須要致力于漢語言文學教學方式的創新,積極優化漢語言文學教學理念,拓寬教學思路,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對漢語言文學的學習興趣,并注重實踐,在漢語言文學學習過程中開展良性互動,強化學生對漢語言文學的認知,推進漢語言文學教學活動的高效開展。
注釋:
①農莉芳:《高校當代文學有效性教學策略研究》,《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年第2期,第46頁。
②農莉芳:《高校當代文學有效性教學策略研究》,《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年第2期,第45.
③王衛平:《師范大學文學課教學的困惑、問題與出路》,《北京大學學報》,2003年第5期,第28頁.
作者:廖映紅 單位:滇西科技師范學院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