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港口運輸對海洋經濟發展的影響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關鍵詞:港口運輸;戰略支點;經略海洋;向海經濟;轉型升級;動能轉換;港城互動
海洋是生命的搖籃,是未來的希望。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實現高質量發展,最大的潛力在海洋,最大的空間在海洋,最大的動能也在海洋。作為對外開放的龍頭,日照港積極發揮港口平臺作用,全力打造海洋經濟發展新高地。
一、搶抓“一帶一路”重要機遇,打造對外開放重要窗口
日照港的“一帶一路”支點和對外開放樞紐作用十分突出,是一個快速成長的港口。自2003年日照港集團有限公司成立以來,吞吐量年均增長18%,吞吐量規模居全國沿海第7位、世界第12位。2018年就完成貨物吞吐量3.8億噸。目前,日照港海上運輸已開通了30余條內外貿航線,并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通航。日照港是我國重要的對外開放口岸,外貿貨物吞吐量占比達到69%,居全國沿海十大港口前列;年海關關稅收入達到330億元,居全國第2位,自日照港集團有限公司成立以來,累計培育關稅稅源3500億元,實現外貿進出口總值3560億美元。
1.著眼于充分發揮港口的戰略支點作用,不斷放大開放型發展新優勢
日照港搶抓“一帶一路”重大機遇,持續放大港口運輸規模,強化港口支點作用。日照港大力發展港口運輸,滿足國際貨物中轉和物流貿易需求,預計到2021年,將新增港口通過能力1億噸、港口吞吐量1億噸,使全港吞吐量達到4.5億噸以上,努力把日照港建設成為“一帶一路”綜合性樞紐港。
2.大力發展海鐵聯運和國際貨運班列運輸
發揮好新菏兗日、瓦日鐵路2條國際跨境班列作用,大力發展海鐵聯運和國際貨運班列運輸。在穩定運行現有至日本、韓國、東南亞等航線基礎上,日照港積極開辟至澳大利亞等地外貿新航線,優化航線布局,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合作。在成功運營巴基斯坦卡西姆港煤碼頭等海外項目基礎上,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國內外先進城市及港口互聯互通,擴大港口開放帶動外向型經濟發展。
二、建設世界一流海洋強港,打造“經略海洋”、發展“向海經濟”重要平臺
隨著港口功能的不斷完善和港口規模的迅速擴張,日照港在“經略海洋”中的平臺作用越來越突出。日照港是全球重要的能源、原材料中轉基地,鐵礦石、木片、大豆、焦炭吞吐量居全國沿海港口第1位,原油吞吐量居全國前3位,吸引了日照至儀征、日照至東明、日照至洛陽、日照至京博原油管線,瓦日鐵路,日照精品鋼基地等重大生產力布局項目集聚日照市;先后與新加坡裕廊港、中石化、中遠海運、山東鋼鐵、中鋁集團、山西焦煤等外企、央企、省內外企業成功合作,組建了合資公司50余家。
1.創新發展的優良平臺
日照港是創新發展的優良平臺。日照港依托港口主業設立了日照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成為山東省首家“介于期貨與現貨之間”的交易中心,年交易額超過5000億元,服務客戶2000多家;設立了“舟道網”,搭建了無車承運平臺,年貨運量超過50萬噸;設立了日照保稅物流中心、國際物流園區、新疆物流園區,在日照港內建設了保稅倉庫和保稅堆場,從而實現了港區與海關監管場所的無縫對接。日照港推動設立的日照綜合保稅區已有保稅加工、保稅物流、跨境電商等35個項目計劃入駐,港口功能體系和服務能力進一步完善。
2.搶抓“經略海洋”機遇,落實“向海發展”的使命和擔當
日照港緊緊圍繞山東省港口集團戰略目標和發展定位,聚焦“三個更加、三個滿意”新要求,進一步擴大港口運輸、儲存和分撥能力,推動了現代海洋運輸體系不斷完善。
3.積極拓展港口物流
預計到2021年,日照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交易額將突破1萬億元,現代物流業務收入將超過150億元。日照港圍繞港口碼頭、物流園區、多式聯運、智慧港口、無水港等業務,進一步與巴西淡水河谷深化合作,加強與中遠海運、中國重汽、華為、阿里巴巴等企業的聯系,打造資源集聚、商貿繁榮、智慧高端的經濟高地和資源配置中心。
三、加快港口轉型升級,打造新舊動能轉換重要支撐
日照港在新舊動能轉換中具有獨到優勢,大宗散貨運輸能力突出,相繼建成了原油、礦石、集裝箱、糧食、木片等大型專業化深水泊位。依托這些碼頭和配套設施,日照港形成了獨特的大宗散貨運輸能力優勢,可為相關產業轉型升級提供強力支撐。
1.產業驅動優勢明顯
日照港貿易活躍,礦石貿易量位居全國領先地位;擁有大豆、焦炭、焦煤、鐵礦石、原油等5類期貨交割倉庫,交割貨物種類和年交割量均居沿海港口前列;在山西、河南等中西部腹地設立了10個無水港,與中遠海運集團合作,成功開展了港外物流、集裝箱場站、混配礦等現代物流業務。
2.培育新業態,轉換新動能
日照港圍繞進一步培育、發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為新舊動能轉換提供新支撐,日照港以建設誠信、智慧、高效、綠色“四型港口”為目標,加快港口轉型升級。順應新舊動能轉換和港口行業發展需求,從推行誠信服務、發展港口信息化、提高生產效率、推進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等方面全面發力,積極推進“公轉鐵”,調整生產結構和運輸結構,加快推動港口由裝卸運輸港向物流貿易港轉變。鞏固大宗散貨運輸優勢,做強新舊動能轉換能力支撐。加快實施礦石、原油、集裝箱、煤炭等一批重點港口建設項目,全面提升港口硬件能力,增強服務保障山東鋼鐵日照精品基地、臨港高端石化產業園區、綜合性糧油加工基地等發展能力。發展“箱油商工金”和現代物流,對接高端裝備制造、現代海洋產業、現代金融服務等產業發展需求,全面提升集裝箱、原油、商貿、加工制造、金融等業務板塊綜合實力。拓展港外物流、船貨代、無車承運等現代物流業務,不斷培育新業務增長點,增強港口發展驅動力,滿足新業態、新產業、新模式發展需求。
四、突出港城互動協調發展,打造“港產城海”融合發展重要引擎
日照港在“港產城海”融合發展中有著特殊的歷史實踐和經驗。港口移交日照市管理期間,日照市委市政府始終把日照港作為城市的核心戰略資源,在日照市形成了發展港口的整體合力,走出一條港城互動、協調發展道路。
1.依托優勢產業,發展臨港工業
依托港口區位、集疏運、物流規模等綜合優勢,日照市的鋼鐵、石化、漿紙、糧油、船舶制造、汽車及零部件等產業迅速崛起,形成了“前港后廠”式的產業布局。目前,日照市臨港工業在規模以上工業中的比重超過70%,有力支撐、促進了區域乃至山東省的工業發展。日照港近4億噸年貨物吞吐量中,85%以上是為日照市以外的魯南經濟帶等腹地服務的。據測算,沿海港口每百萬噸吞吐量可為腹地創造1億元以上GDP和2000多人的就業機會。自開港開放以來,日照港累計為腹地創造了2800億元GDP、500多萬個就業崗位,成為帶動魯南經濟帶和腹地發展的強力引擎。
2.構建“港產城海”融合發展新格局
對照“港產城海”融合發展要求,日照港加快構建以港口為龍頭、產業為核心、城市為載體、海洋為支撐的“港產城海”融合發展新格局,全力服務臨港產業發展。加快港口建設,擴大運輸能力,提高運輸效率,提高港口對臨港產業的承載能力和服務水平,吸引鋼鐵、石化、糧油、汽車及零部件等產業向港口集聚,打造“大港口、大物流、大產業”的現代臨港產業體系。
3.深度融入城市發展
加快實施海龍灣、東煤南移等重點工程,將20世紀80年代建港時期占用的2公里海岸線還給社會,同時騰空2000多畝港口用地作為城市用地進行商業開發,形成高品質岸線和城市發展空間。規劃建設郵輪碼頭、LNG碼頭,不斷提升港口與城市的融合度,提升城市發展品質。努力提升對魯南經濟帶及腹地發展的貢獻率;沿兩條鐵路繼續拓寬中西部腹地,進一步做好產業對接服務,放大物流規模,降低綜合物流成本,努力為魯南經濟帶及廣大腹地發展提供充足的貨運支撐,提升對腹地經濟發展的貢獻率。
作者:蔡中堂 單位:山東省港口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