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共享經濟時代城市交通發展策略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城市化建設得到了飛速的發展,但是交通擁堵、能源危機、環境污染等社會問題卻日益嚴重,給城市可持續發展造成負面影響。共享經濟時代下,綠色交通已經成為城市發展的必然趨勢,是緩解城市深層次交通問題的重要手段,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城市建設規劃者要高度重視綠色交通的重要性,不斷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增強綠色交通服務能力,加強道路的人文設計,提高廣大市民的綠色出行意愿,推動共享經濟時代城市綠色交通的發展。本文簡要介紹了共享經濟和綠色交通的定義,重點分析了城市綠色交通的現狀以及共享經濟時代下的城市綠色交通發展策略,僅供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共享經濟;城市發展;綠色交通
0引言
近年來,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的共享經濟在城市發展中占有較大規模,共享經濟在交通出行領域也得到了快速發展。共享經濟時代下,人們越來越重視城市可持續發展,其消費方式發生了改變,新型綠色交通需求顯著提高,低碳排放和綠色出行已經在城市中得到普及,對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1共享經濟和綠色交通的內涵
1.1共享經濟的概況
共享經濟主要是依托現代信息技術,將物與非物的使用權通過租、借等方式暫時轉移的一種新的經濟模式,其中包括勞動力、物品、資源等,使人們能夠公平享有社會資源,共同獲得經濟紅利,其中共享汽車、共享充電寶、共享電車等都是共享經濟的典型代表。共享經濟具有較低的經濟成本、較高的資本效率以及靈活便捷的操作,能夠對閑散資金進行有效整合,使人們在生產活動中對資源的浪費情況大幅降低,但也需要供給者與需求者之間相互信任和自愿共享。共享經濟的發展需要依托定位服務、信息反饋系統和互聯網平臺等技術基礎,高效利用社會資源,合理分配閑散資源,降低消費能力差異和資源分配不均的情況,從而達到可持續和綠色低碳的發展理念。共享經濟活動不僅能夠使消費者的傳統消費模式得到改變,而且能夠給供給者帶來較多的就業機會和大量的額外收入,同時能夠打破行業壟斷局面,降低共享經濟成本,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和產品的使用率。
1.2綠色交通的概況
綠色交通是在城市化快速發展中產生的,能夠提高低碳排放和綠色出行,是一種新型的交通發展理念,有利于城市生態發展,推動城市環境保護。隨著城市交通問題的日益嚴重,噪聲污染、尾氣污染、道路擁堵等交通問題對城市居民的健康造成嚴重影響,而交通事故還會對人們的出行和人身安全造成嚴重影響,因此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受到大氣環境污染、城市交通擁堵以及生態環境惡化等現象的嚴重制約。綠色交通的應運而生成為解決城市交通問題的有效手段,綠色交通提倡安全、高效、無污染,不僅可以減少交通擁擠,而且能夠降低環境污染,同時能夠節省建設維護費,符合城市生態均衡和環境保護的基準,能夠使人們的出行達到安全、舒適、便利的目的,進而創造暢通的交通設施和綠色的生活環境。綠色交通能夠徹底解決城市交通問題,降低汽車尾氣排放,改善城市交通狀況,減少資源浪費,保障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
2城市綠色交通的現狀
2.1城區土地規劃存在誤區,基礎設施不完善。
目前,我國正處于快速建設城市化時期,城市人口不斷增加,城市為了實現長遠快速發展,提前規劃未來十年的交通用地,導致后期城市交通的發展空間受到限制。相關規劃人員沒有按照集約用地的要求進行交通規劃,大量交通用地缺乏科學性,不符合綠色交通要求,粗放式的發展模式導致綠色交通難以發展。另外,由于公共交通的基礎設施不完善,導致人們綠色出行意愿較低。在大部分城市中,很少看到公交站附近設置自行車停放點或座椅,沒有為老齡人和殘障人士進行全面考慮。很多公交站臺由于暴露戶外且年久失修,導致使用功能不全,站臺上存在積水問題,在夏季由于擋雨棚過窄很難起到遮陽作用,而且有很多站牌線路被小廣告遮蓋,不利于信息的獲取。在人文設計和情感化設計方面,也缺乏完善的基礎設施,道路上缺少城市文化和本地特色的宣傳信息,僅作為城市的交通樞紐,并未讓市民感受到環境舒適。
2.2汽車數量逐年遞增,環境污染日益嚴重。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汽車數量逐年遞增,交通環境舒適度較低。由于公共交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從而導致很多市民在出行時選擇私家車。雖然汽車數量在增長,但交通道路并未根據社會發展的需求進行改進,供需矛盾日益凸顯,交通環境逐漸惡化,道路擁堵愈演愈烈,直接影響到城市空氣質量。而且擁堵路段,車輛怠速產生的尾氣排放量是正常行駛狀態下的2~3倍,造成交通擁堵問題和環境污染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
2.3慢行交通服務能力差,非機動車輛供應不足。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私家車越來越多,目前形成了“車多路窄”的情況,道路空間逐漸飽和,道路拓寬程度有限,非機動車道被很多機動車占用,城市在道路改擴建時壓縮人行道的空間,大大降低了慢行交通的舒適度。與此同時,公共交通線網準點率較低,且分布不均勻,在城市的中心地帶,公共交通分布密集,基本保持在1000m一個站點,而城區的邊緣地區則分布分散,站點之間的距離較長,給城市邊緣的居民帶來不便。大部分城市都有軌道交通,但由于公交與軌道站點之間沒有換乘交通,服務能力較差,導致人們更多的選擇私家車作為代步工具。近兩年新型的共享單車受到人們的喜愛,但由于城市投放資源不均勻,覆蓋面較小,導致局部車輛供應失衡,人們對慢行交通服務能力心存疑惑。
2.4共享交通模式漏洞多,缺乏成熟的配套機制。
共享交通作為新興的一種交通模式,具有成本低、效率高以及使用方便等特點,但由于管理模式和法律法規存在漏洞,導致很多共享車輛亂停亂放,尤其是在鬧市區嚴重阻礙了市民的正常出行。共享車輛的管理缺乏明確的職責劃分,運營過程中缺乏后期維護,車輛報廢后沒有進行及時回收,共享車輛的押金退還需要較長時間,部分地區投入數量過多,導致供大于求,共享車輛大量堆積,不僅浪費大量的城市空間,而且沒有發揮綠色環保的作用。
3共享經濟時代下的城市綠色交通發展策略
3.1優化硬件設施,提高綠色出行意愿
想要實現綠色交通發展,需要建立良好的硬件設施。尤其是公交站臺,不僅是公交信息的載體,而且是城市形象的展示,需要對車輛行駛路線信息進行清楚的傳達,健全信息內容,增大內容字體,定期清洗站牌小廣告,使公交站牌的功能得到充分發揮。路線信息牌要選擇較暗的背景顏色,使用黑色字體,使乘客更容易閱讀。設計人員要豐富信息內容,將附近公共場所和換乘車輛信息添加到路線牌中。另外還要將汽車路線地圖張貼在站牌宣傳欄上,使市民能夠根據地圖信息選擇最優出行路線。在一些城市輕軌中,已經應用智能化站臺站牌,通過太陽能板提供電力,智能化站牌可以詳細的顯示列車信息和車輛時刻表,并具有語音搜索功能,能夠查找下輛車到站時間和當前位置,為乘客提供便利,滿足乘客各項需求。在公共交通附近,還需要根據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安裝座椅,設置無障礙通道,安裝輔助踏板等,并在車門附近設置專用座,為弱勢群體提供良好服務,提高市民的綠色出行意愿。
3.2完善配套服務,發展綠色交通
想要推動城市綠色交通發展,必須完善配套服務,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在過車站、地鐵口附近建設充電場,滿足新能源汽車的需要,增強城市中加氣站的數量,改善每年用氣不足的現狀,使大家有愿意購買油氣混合車輛。另外,還可以發展綠色交通運營一體化服務,提供公交與地鐵換乘優惠卡,并將共享自行車投放在公交站牌或地鐵站口50m以內的位置,鼓勵市民綠色出行。在支付方式改變以往的人民幣支付,設置移動支付方式,減少人們兌換零錢的煩惱。對于共享單車的使用給予激勵,完成一定距離的騎行后可以給予紅包抽獎,提高人們共享單車的使用率。城市交通部門還要積極推廣新能源公交車和出租車,大范圍投放共享單車,設置試點引進共享電車,建設新能源車輛快速通道,增加城市道路的順暢度,有效節能減排,節約資源,保護環境。
3.3建立慢行系統,營造良好環境
發展慢行交通系統不僅要與城市經濟水平相適宜,而且要對城市的地形和地貌特點進行綜合考慮。一是大范圍安裝自行車租賃系統,使市民能夠隨時隨地的使用和歸還自行車,對公共交通未覆蓋的地段進行補充,實現無縫接駁,從而達到綠色交通全城覆蓋;二是合理規劃沿路景觀,營造良好的步行環境。在很多城市中,為了滿足車輛通行,不斷擴寬機動車道,蠶食人行道的空間,導致人們不愿意步行。想要改變這種現狀,需要加大綠色種植,沿途規劃舒適美觀的景觀,并擴建護城河岸、濕地公園、水庫等周邊的人行道,為游客創造“友好”的環境;三是在市中心規劃步行街,限時段禁止車輛進入繁華地段,鼓勵市民步行游玩,有效改善交通問題。
3.4加強人文設計,增強情感體驗
城市規劃人員要站在市民的角度,加強人文設計,提高出行的舒適度,緩解交通帶來的疲憊感。例如在公交車上張貼中華傳統美德漫畫,在地鐵站的LED上播放城市的歷史風情,在城市道路上設置具有本土特色的工藝和綠植,使人們在綠色出行過程中能夠感受城市的溫度和風情,進一步推動城市綠色交通的發展。
4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城市發展步伐的不斷加快,環境污染和交通堵塞問題越來越嚴重,粗放型的發展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現代化城市發展的需求。城市規劃人員要緊密圍繞生態城市建設,建設綠色高效的城市交通系統,提高市民出行水平,降低能源消耗,減少尾氣污染,達到綠色與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循環。
參考文獻:
[1]謝園,朱荔麗.共享經濟時代城市綠色交通發展策略研究[J].綜合運輸,2018(9).
[2]張揚.歐洲四國“綠色交通”考察(上)[J].交通與運輸,2017(4).
作者:羅曉麗 丁榮濤 單位:鶴壁市交通運輸執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