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關聯性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黨的十大八提出“社會主義核心觀”后,曾多次公開強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及踐行須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為根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聯系緊密。中華傳統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源泉、文化沃土,蘊含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精神要素;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超越性升華,是我國當代文化軟實力的主導價值及靈魂。只有深入挖掘、科學把握二者關系,才能有利于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及踐行,從而實現中華文化發展的新型態、新輝煌。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關聯性
一、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
中華傳統文化,不止是中華文明成果根本的創造力,更是民族歷史上道德傳承、各種文化思想、精神觀念形態的總體。其內容涵蓋文學、藝術、教育、倫理、宗教、哲學、軍事、政治、科學、風俗等方面;學術上呈現儒墨道法等諸子百家爭芳斗艷、百家爭鳴的局面。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統文化底蘊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要蘊含著蘊含著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的深刻底蘊。主要內容言簡意賅,為24字: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承載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基因,更是國家的追求、社會的向往、人民的期盼。1.國家層面。古語有云:“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其中的“民本”思想顯然易見:百姓是國家的根本,只有百姓富足、安康,國家才能和諧穩定。而“富強”、“民主”正是當代民本思想的最好體現,一切從人民群眾的利益出發,關心群眾,關注民生。“文明”、“和諧”與“見龍在田,夷夏大防”、“不偏不易,中正和合”等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主張相對應,保持人與人之間自由、平等的關系,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2.社會層面。優秀傳統文化對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理念也有著重體現,例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法者天子所與天下公共也”均表達了世間萬物皆應該根據自身規律自由發展。法則更加關注共性,強調法律是大眾的,是大家均認可和認同的。上述古代文學經典都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結晶,結合當今社會,便是倡導建設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會2。3.公民層面。我國歷來都有愛國主義光榮傳統,從“茍利國家生死以”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愛國主義已經內化成為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傳承和奮發圖強的重要精神支柱。只有敬業才能樂業、精業,“春蠶致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等都說明了敬業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與實踐。再談到誠信,“人而不信,不知其可也”,做人要講誠信,治國更要講誠信。除此之外,友善也亦然,“君子與人為善”、“成人之美”、“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這些精神要素均較好地促進公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源泉所在,為后者的產生、發展與弘揚提供了強大的理論支持,前者是中華上下五千年傳承發展的民族精神,而后者則為前者賦予了新的時代意義與生命活力。兩者相互借鑒、相互促進,共同發展。1.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沃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產生源泉和發展動力。在中國五千年的發展進程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華夏子孫的人倫道德、為人處世原則產生了深遠影響。在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時,首先要將愛國主義作為價值核心,要以改革創新作為發展動力,其次要深入挖掘仁愛、民本、正義、和合、孝道、誠信、德育等重要思想的時代價值。繼承發揚優秀傳統文化成果,不斷賦予其時代內涵,真正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豐富的理論內涵轉化為實踐行動。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升華與創新。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概念的提出雖源于中華傳統文化,但其理論內涵更加貼近當前時代的發展需要。中華傳統文化是歷史產物,具有天然的歷史局限性,我們需要嚴格區分傳統文化優秀傳統文化,吸收其精華、剔除其糟粕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是根據新時代特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真正挖掘、利用好傳統文化,并最終超越傳統文化。小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高度凝練和本質要求,其在吸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的同時,也借鑒了世界其他國家的優秀文化成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是簡單的對中華傳統文化進行傳承和發揚,更不是完全“照搬套用”,而是對其升華與創新,并賦予其時代內涵2。
參考文獻:
[1]于玲.《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徑研究》[D].山東大學.
[2]周瓊.《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J].文教資料,2016年29期.
[3]王志東.《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信——學習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論述》[J].理論學習-山東干部函授大學學報,2016年2期.
作者:張超 喬潔瓊 王宸文姬 單位:南京郵電大學 河海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