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下的施工合同管理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工程量清單計價是相對于傳統的定額計價方法的一種新的計價模式,或者說是一種市場定價模式,是建設產品的買方和賣方根據建設市場供求情況進行的自由競價,從而使雙方最終能夠簽訂工程合同價格的方法。對于這一計價模式下的合同管理的分析研究和實施有利于計價模式的進一步完善,有利于制定與之配套的合同示范文本等文件體系,有利于提高我國建筑業的合同管理水平,基于此,本文將著重分析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下的施工合同管理措施,以期能為以后的實際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工程量清單計價;合同管理;管理
1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下的合同管理意義
(1)完善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下的合同示范文本,能夠促使合同雙方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規范市場主體的交易行為,促進建筑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2)建立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下的合同管理體系,對于促進合同管理法制、完善我國的項目管理、加強工程的風險管理有重要作用。同時,研究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下的合同管理,將有助于我們吸收一些先進的項目管理、風險管理理念,對加快合同法制化的建設步伐,促進建筑業的平穩健康發展有積極作用。(3)加強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下的合同管理,是建筑業迎接國際性競爭的需要。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與FIDIC合同計價模式都是單價合同,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采用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有助于我們加深對FIDIC條款的認識,更好地遵循市場規則和國際慣例,加強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的規范管理,建立行之有效的合同管理制度。
2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下的施工合同管理措施
(1)針對于建設項目的投資方來說,對于資金的有效保障就顯得尤其重要,所以科學的制定并有效的實施施工合同可以保證施工合同發揮其自身的法律效益,這不管是對于投資方還是施工方來說,都是一個很好的保障。故而實現對建設項目的施工合同管理,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證對施工項目施工過程的有效控制,同時加強投標過程管理,進而使得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下的建設項目施工合同管理得到有效的保障。(2)加強合同規范,合理分配施工風險,使其合作中的雙方利益都得到最好的保障,并且符合我國的相關法律、法規,從而讓施工合同發揮真正的價值意義。(3)在對合同內容擬定過程中,建設工程的各方要在法律人員的監督之下實現對優秀施工合同文本的參考借鑒,要將合同中模糊條款進行完善并且明確的描述,避免由于合同中有歧義的詞語而造成對其理解出現錯誤,也就是要把合同內容清晰的表述出來,將合同雙方的利益以及責任做好明確的規定,有效保障建設單位的合法利益。而在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的簽訂以及合同執行的過程中,一旦出現任何問題,合同規定就會成為合同雙方矛盾調解的依據,進而保證對合同雙方矛盾的解決。(4)完善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的內容并積極借鑒一些先進的優秀的合同文本,同時切實提高建設企業合同人員的綜合素質,在對有關合同管理人員進行選擇的時候,要保證其符合合同管理的有關規定,并且條件優秀。還要在工作期間做好合同管理人員道德教育,切實提高我國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水平。而對于建設項目施工合同管理人員自身來說,要明確自身的責任與義務,在管理工作中貢獻出自身的價值,保持在合同管理工作上的積極性。在施工合同管理的工作中保證對建設項目施工合同合法性的提高,避免合同中不規范詞匯的出現。(5)完善合同管理制度,施工合同簽訂后,發包人應向建設主管部門辦理合同備案手續,監管“備而不審”,通過備案審查,防止合同違規、違法及明顯有失公平的現象發生。(6)設置和明確專門的合同管理人員和合同管理措施,合同簽訂后,首先組織相關人員學習研究合同內容,同時向合同的執行者進行交底,使現場的監理人員和施工管理人員了解合同的條款內容,并依據合同履行職責。(7)完善合同糾紛解決體制,由于我國長期實行計劃經濟體制,致使施工合同雙方嚴格按照合同履行意識淡薄。在合同實施過程中,雙方均有違約行為,只是程度不同而已。由于是買方市場,承包人處于不利地位,即發包人可以要求承包人提供履約擔保來約束承包人,而承包人對發包人拖欠工程款卻無能為力。糾紛發生后,多數以承包人讓步而達成和解,否則承包人將限入工程款拖欠泥潭。因此,完善合同糾紛解決體制是施工合同管理約束雙方的最終有效途徑。總之,工程量清單和施工合同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兩者相輔相成,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成熟的清單計價體系,需要完整、嚴密的施工合同配合。工程量清單計價的推行,對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應不斷學習國內外合同管理的先進經驗,努力提高自身對施工合同管理的理論水平,將清單計價與合同管理有機結合,并運用到工程造價管理工作中,確保工程建設項目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唐艷婷.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下施工合同管理研究[D].西華大學,2013.
[2]徐卓慧.基于工程量清單計價的施工合同管理[D].中南大學,2010.
作者:侯俊祥 單位:山西宏廈建筑工程第三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