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工業互聯網促進風險治理能力提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當前,經濟轉型、貿易摩擦以及疫情防控等多個不同類型重大風險疊加,現有的國家治理體系在風險監測、資源調配及精準決策等方面存在薄弱環節。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工業互聯網所具備的全局統籌的精準決策能力、平戰結合的應急處置能力、協同彈性的供應保障能力、智能高效的工程建設能力、精準普惠的產融協同能力,極大提升了國家應對重大突發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建議繼續挖掘工業互聯網在風險治理中的潛力和能力,更好支撐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
關鍵詞:工業互聯網;風險;治理能力
當前,經濟轉型、貿易摩擦以及疫情防控等多個不同類型重大風險不斷疊加,政府決策、態勢掌握、應急響應、協同增效、物資調配、生產復工和企業融資等工作受限于產業數字化水平,難以精準開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2月3日召開的會議強調,要針對肺炎疫情應對中暴露出來的短板和不足,健全國家應急管理體系,提高處理急難險重任務能力。整體來看,工業互聯網部署較為成熟的地區和行業,在應對重大風險過程中,展現出監測實時化、聯動精準化、響應體系化等優勢特點。進一步體系化、協同化和融通化發展工業互聯網,建設形成未來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和產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基礎設施,將工業大數據同政府大數據融合聯通,勢必將有效支撐國家治理能力和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邁向新臺階。
面臨新挑戰
面對當前多項重大風險疊加的態勢,在現有國家應急體系與風險防控體系中,風險提示、情況掌握、充分動員、精準施策、應急調配和重點防控等工作暴露出短板,匯聚產業數據、調配產業資源的基礎設施缺乏。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難以實時化掌握、評估和應對風險態勢目前,在電子政務體系和產業宏觀管理體系中,缺乏適應發展需要的平臺級風險應對數據基礎設施,缺少實時有效的全產業鏈數據采集手段和匯聚渠道。信息層層上報,層層損失風險突出。同時,信息豐富、類型多樣的產業數據未融入到治理能力現代化數據需求體系中。如目前產業管理部門和政府統計部門主要聚集宏觀經濟數據,依托工業互聯網平臺形成的新興數據資源未能體系化融入政府決策體系。在應對風險時,政府對一線產業運行情況難以實時、全面地掌握。依托現有管理體系,產業真實運行態勢、應急物資產業鏈上下游匹配情況、供應鏈及物流鏈協同情況等風險不能快速實時反映到決策層。
2.難以精準化調動、協調和配置應急資源國家統一的應急物資生產供應體系受限于產業數字化水平不足,應急需求、生產原料和產能不能精準匹配。當前我國企業生產設備數字化率和數字化設備聯網率不足50%。供應鏈、生產鏈、物流鏈、儲備鏈和應急需求在緊急情況下缺乏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互通和協同能力。制造體系在緊急情況下的反應速度和柔性生產也具有較大提升空間。全鏈條的物資信息動態監測體系空白,應急物資調配尚難做到物資精準匹配,滯留、錯配問題突出,直接影響了應急工作開展效率。
3.難以科學化聯動、處置和應對風險事件政府、產業部門缺乏診斷性分析、預測性分析、指導性分析及全局性調配的風險事件識別、處置、資源協同平臺,難以全國一盤棋、行業一條線科學聯動地應對風險,跨區域動員、聯動能力不足問題突出。同時,各行業領域數據資源割裂,數據分級分類確權利用制度缺乏。生產制造業、服務業、商業和金融業等數據實時融合不足,行業知識與領域模型積累與提煉不夠。在扶持小微、供應鏈風險評估和產能調配等領域,難以發揮大數據賦能賦智、精準施策的作用。
提升新能力
肺炎疫情發生期間,工業互聯網的價值進一步凸顯,在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另外,從更長的歷史時期和更大的發展空間來看,以工業互聯網為基點,提升風險應對能力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契合國家治理能力和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需要。
1.全局統籌的精準決策能力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數字化平臺彰顯出“決策大腦”作用。通過快速信息融合、數據挖掘等智能處理手段,有關企業匯聚分析醫療、人口、交通、社會行為、城市衛生和氣候溫濕度等大數據資源,對疫情發展評估預測、人員流動軌跡定位、醫療資源分配以及企業開工、學校在線復學等情況實時精準分析,有效支持了政府有的放矢的動員部署防控力量。如阿里、騰訊等企業利用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疫情信息采集和患者溯源,幫助政府優化完善疫情防控措施;平安智慧城市積極開發疫情防控線上服務專區,建立可視化大數據分析模型,為政府疫情防控提供決策參考;海爾、用友、航天云網、金蝶和京東等平臺企業醫療物資信息供需對接平臺,幫助政府搜集疫情信息,確保緊缺物資協同與高效配送。
2.平戰結合的應急處置能力國家應急能力體系建設是一項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的重大工程。從疫情防控工作中可見,急需平戰結合、智能開放的業務工作平臺,將風險監測管控、態勢分析和預警通報形成常態化機制,推動全社會資源整合和物資高效調用快速響應,形成覆蓋全生命周期的風險發現與處置能力。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現出了較好的應急響應能力,如航天云網聯合中石化通過平臺對接口罩生產企業,構建了口罩生產企業和原材料企業的網絡化供需通道,有效保障了湖南、江蘇、山東和廣東等地的口罩生產廠的產能。京東“國家疫情防控物資工業大數據公共服務平臺”通過推動生產要素供應鏈及電商采購物流大數據共享,實現疫情物資智能化調度。
3.協同彈性的供應保障能力供應鏈各環節的業務流程、關鍵信息、物流配送、資本資金和相關商流等要素彼此交互和協調,一環斷裂或配套能力不足,整個生產制造流程就會受到極大限制。在肺炎疫情防控過程中,工業互聯網體現出連接關鍵物資全產業鏈,迅速為有生產能力的企業配置原材料、資金和勞動力等要素的優勢。借助工業互聯網平臺,結合地理位置、使用需求等優化配置生產資料,加強制造企業供應鏈協同能力,從而快速提高關鍵物資產量,并實現就近生產就近分配。如海爾COSMOPlat工業互聯網平臺支持山西海億康公司48小時轉產一條日產量10萬只的一次性醫用口罩全自動生產線。阿里云通過“復工寶”,為企業復工提供了整套綜合防疫解決方案,上線僅2天,已服務3000多家企業近50萬用戶。
4.智能高效的工程建設能力緊急建設應急工程設施是保障應急響應高效應對的關鍵環節。重大工程施工過程要求具備大規模、精準化、聯動化的人、機、物組織協調能力。工業互聯網平臺在火神山、雷神山戰“疫”中展現了智能高效的工程建設能力,為應急處置贏得了時間。樹根互聯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實時監測設備數據變化,保證機械的“生命體征”平穩健康,確保設備運行效率最大化。如徐工信息的漢云工業互聯網平臺對建筑施工企業設備保養數據及歷史故障數據進行計算分析,提供精準保養提醒及設備異常恢復方案。
5.精準普惠的產融協同能力中小企業通常缺乏重大風險的承受能力。面對國際貿易摩擦、“因災致窮”和“因災返窮”等各類風險,需要發揮數字平臺精準兜底作用。通過數據融合,突破傳統風險授信的評估方式,提供精準普惠的發展支持。而基于工業互聯網的數據信貸服務,通過為中小企業提供越來越完善的“信用畫像”,正在探索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如航天云網通過將工業互聯網平臺與郵儲銀行平臺聯通,為中小企業提供“云網貸”線上免費服務,幫助企業緩解疫情帶來的資金壓力。
建議
我國抗擊肺炎疫情的實踐,是對我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次考驗,探索通過工業互聯網體系建設,提升我國應對重大風險能力,完善應急管理體系具有重要意義。建議下一步繼續拓長補短,化危為機,開新局、育新機,充分挖掘工業互聯網在風險治理中的潛力和能力,將工業互聯網抗“疫”經驗轉化為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強大推力,真正發揮數字化技術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重要作用。
1.加快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形成應急響應體系新基礎建設國家治理現代化工業大數據應急指揮平臺,以應急指揮平臺為中心,推進工業互聯網平臺、標識解析體系等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數據中心布局,完善新型數字化工業基礎設施體系。補齊現有數字化治理能力不足短板,匯聚數據資源,支持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和經濟高質量發展。
2.建立平臺化應急體系,提升重大風險處置應急能力以新型數字化工業基礎設施體系為基礎,將其納入國家應急管理體系。以重點工業互聯網平臺為節點,打通電子政務同工業數據之間的數據壁壘,構建形成高度自動化、智能化的制造業產能波動、供應鏈風險預警系統以及戰略性物資應急保障系統。在此基礎上,推動各行業主管部門、各級地方政府研究制定適合本行業、本地區的專項應急預案,健全突發事件應急組織體系和工作機制。
3.落實工業數據分類分級指南,推動數據賦能應急工作開展以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印發的《工業數據分類分級指南(試行)》為指導,建立應急響應產業數據資源體系,推動相關應急數據的分類采集、融合,形成數據資源池。以資源池為基礎,鼓勵市場主體分級分類加快推動工業知識、技術和經驗等軟件化,不斷集成和優化工業互聯網平臺微服務組件,培育形成一批面向不同場景的APP應用,為支持政府決策、產業發展提供支撐。
4.推進工業互聯網產融結合,形成精準普惠發展格局更新監管政策,發揮工業互聯網平臺資源匯聚和數據分析優勢,鼓勵平臺開展“工業云貸”等相關金融服務。依托平臺用戶企業生產運營數據分析開展新型工業融資征信,降低中小企業融資門檻。推動金融機構與工業互聯網企業對接合作,開展供應鏈金融、商業保理和知識產權質押等工業互聯網金融產品創新推廣,進一步拓展中小企業融資渠道。
5.發揮財稅政策引導作用,培育壯大應急體系支點工業互聯網建設具有投資規模大、回報周期長等特點,傳統的一次性政府補貼效果有限、精準不足。對納入國家應急體系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可加大精準減稅力度,予以重點支持。同時通過組建工業互聯網產業發展基金,引導社會資本投資,拉動產業快速發展,夯實應急響應能力,支撐可持續發展底盤。
6.建立平臺聯通協作機制,強化平臺間應急合作能力強化雙跨平臺、中央企業工業互聯網融通平臺試點示范應用。引導龍頭企業構建產業鏈協同的工業互聯機制和分工協同機制。通過建立互聯互通標準規范,促進平臺間、平臺企業間跨領域、跨行業應用,實現產業鏈上下游全局性的協同與創新,更好地發揮應急響應能力。
作者:胡思洋 馬瑞敏 申畯 單位: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