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互聯網+”下會計誠信體系的構建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會計信息在網絡上存在漏洞。伴隨互聯網的迅速發展,會計信息技術的風險也日益增加。當下是信息網絡社會,信息技術飛速發展,會計工作大多用專門網絡會計信息系統進行信息處理,而電子信息系統難免會出現或多或少的信息泄露問題,甚至一些公司由于各種原因購買的會計系統并不完善,加之會計信息對一個公司來說十分重要,難免一些人會受權利或金錢的驅使,打會計信息系統的“壞主意”,有針對性地攻擊某企業的會計信息系統,惡意篡改數據,造成數據失真[1]。(二)會計工作中存在違規違法問題。會計工作的相關法律法規是會計人員的最低要求,但是也杜絕不了會計負責人因外界誘惑,為了追求個人利益枉顧會計法律法規,他們往往法律意識淡薄甚至目無法律知法犯法,唯財權是圖,或強制要求、或欺騙、或威脅下屬工作人員篡改會計數據,進行財務作假行為,編造會計報表。大部分會計人員往往難以承受上級的各種壓力,不得已放棄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而做出妥協,而事后又會因自己也參與到篡改行為當中不敢向相關領導舉報,導致這種情況愈演愈烈,是當前會計信息失真最主要的一個原因。(三)失真會計信息在網絡中迅速傳播。網絡上信息傳播速度難以想象,且信息的真偽不易分辨,這也形成了一定的風險和隱患。一方面,一些企業因失誤上傳的會計信息沒來得及更改就被盜取;另一方面,個別會計人員和不法分子通過企業會計系統故意上傳虛假信息,這兩種行為都會對企業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一些道德低下的競爭對手會利用這些虛假信息攻擊競爭對手,或是哄抬股價造成股市危機從而獲取非法利益。
二、“互聯網+”時代會計誠信缺失的危害
“互聯網+”時代會計誠信的缺失、會計信息的失真會在網絡上迅速傳播,網絡效應會使很多人獲得錯誤信息從而進行錯誤的應對方式。具體體現在如下幾點:第一,信息技術風險。“互聯網+”背景下會計工作更多依靠網絡上的會計信息系統處理,但網絡上的信息處理原本就存在著一定程度的網絡信息安全問題,難免會有人利欲熏心惡意攻擊會計信息系統,對會計數據進行篡改,造成財務信息失真。第二,網絡傳播風險。一些競爭對少會采用不正當競爭手段,會惡意攻擊企業會計信息系統,傳播虛假會計信息或者盜取財務數據,用于破壞企業聲譽、影響企業市值進而減弱對手的競爭能力而使自己的企業擁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潛在市場[2]。
三、“互聯網+”背景下會計誠信體系建設措施
(一)引入信息網絡化管理系統。[3]為了減弱會計虛假信息的影響,杜絕會計不誠信行為的發生,企業可以適當引入會計信息網絡管理系統并私密保護。會計信息網絡管理系統可由企業領導設置不同層次的權限,無權限者便不能對系統進行任何操作,這有效防止的權限外人員的違規違法操作。會計網絡管理系統根據銀企平臺,通過分析企業的基礎數據、當日明細、歷史明細等進行賬戶管理,自動對銷售數據、現金數據、轉賬數據等資金往來進行校對核算,并且根據銀行交易等憑證進行數據整理,最后做出預警分析、圖形分析、趨勢分析等敏感性分析。管理系統可以將相關信息上傳至管理平臺,用戶便可以根據自己的權限查找相關資料。企業通過引入會計信息網絡化管理系統,可以在大幅提高會計工作效率的同時,保證會計數據的真實性和私密性,一旦會計數據出現泄露,相關領導就可以根據用戶權限進行人員調查,降低了管理成本的同時提高了調查的針對性和工作的有效性。(二)加強職業道德教育。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是“互聯網+”背景下會計誠信體系建設的重要基礎。加強會計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大力普及相關法律法規,讓會計工作人員知道什么應當做,什么不應當做,什么做了之后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加強會計工作人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工作人員對企業的忠誠度。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加強會計人員的誠信教育與德育教育。誠信是任何市場健康發展的基石,當初“誠信為本、操守為先、堅持準則、不做假賬”的會計行為要求無論多久都不過時,當前我國經濟市場由于會計誠信缺失造成的惡果越來越多,為了保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必須要從根源入手,加強對會計的誠信教育,德育教育。為此,應當要讓會計工作人員了解會計誠信的缺失對企業甚至國家發展造成的毀滅性影響、從根本上修正會計人員的工作態度。
四、結語
綜上所述,會計誠信是企業得以健康發展、我國經濟得以持續繁榮的一個重要保證,在“互聯網+”的時代,會計誠信尤為重要,所以我們要通過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引入信息網絡化管理系統等措施加強“互聯網+”時代下會計誠信體系建設,確保我國經濟繁榮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鄭清波.“互聯網+”背景下會計誠信體系的建設[J].現代經濟信息,2019(15).
[2]付耕朋,秦桂蓮,韓嬌.對“互聯網+”時代下會計人員信用體系建設的研究[J].遼寧科技學院學報,2017(6).
[3]卜陽,王玲.“互聯網+”會計誠信體系建設[J].價值工程,2017(3).
作者:周婉倩 單位:諸暨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