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互聯網金融下小微企業融資模式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分析了小微企業融資的現狀,指出小微企業融資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分析了傳統模式下小微企業融資面臨的困境,針對現狀,提出了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小微企業融資的新型模式以及需要注意的問題,最終為小微企業未來的融資和發展總結出了未來發展的方向和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小微企業;融資模式
2018中國銀行業發展論壇上,中國建設銀行副行長章更生在演講中指出:“小微企業貢獻了50%的稅收,60%的GDP,70%的創新,80%的就業,90%的企業數量。”小微企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他們在擴大就業率、促進經濟增長、市場繁榮以及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等各個方面,均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融資難、融資貴一直是困擾小微企業持續發展的一大難題。為切實降低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2018年6月,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發改委、財政部等五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深化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意見》(銀發〔2018〕162號),提出我們要靈活運用現代金融科技等手段,提高金融服務可得性。進一步強化對互聯網、云計算和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改造了現有的信貸流程和信用評估模型,降低了小微企業運營和管理的成本,提高了他們的貸款發放效率,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務,從根本上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以銀行為主的傳統金融服務業已難以適用當前小微企業的融資特點,而由互聯網和金融服務有機融合的互聯網金融,由于他平臺寬、數據多、成本低的特點而迅速增長,提供了適合我國新時期小微企業融資的新模式。
1小微企業融資現狀
目前,我國小微企業具有規模小、資產少、經營風險高的典型特征,因此導致融資過程中存在融資難和融資貴兩個方面的問題。
1.1融資難
小微企業融資難的最大障礙在于其發展過程中的風險性。信貸業務的重中之重是要控制風險,而控制風險的基礎是掌握真實可靠的信息。小微企業資產少,規模小、靈活性強,同時還存在企業專職財務人員流動性強的現狀,導致財務制度不健全、財務信息不完善。銀行由于存在著自身管理機制和約束機制,所以很難根據小微企業提供的不完善信息對其進行全面客觀的等級評估,進而很難為其發放貸款。在我國,小微企業主要通過銀行貸款和內部資金積累進行融資,相關數據顯示只有40%的小微企業可以通過銀行等正規金融機構獲得資金,其根本原因在于絕大多數的小微企業融資渠道單一,他們普遍沒有上市,無法進行股權融資等其他方式獲取資金。另外,小微企業的經營特點是資產少,相對于大中型企業來說其資產數額普遍較少,要想具有銀行認可的抵押物的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因此,大中型企業常用的貸款方式例如借助擔保、資產抵押方法也很難實現。
1.2融資貴
小微企業沒有專業的財務團隊,對于經營過程中資金的管理缺乏準確的判斷,沒有專業的預算部門,無法合理的判斷自己需要多少資金,因此每當遇到資金不足問題,經常是急需資金的情況,又加上他們沒有穩定的籌資渠道,會造成籌資成本的加大。銀行等正規金融機構在審核小微企業貸款時候,最關注的是信用風險問題,因為小微企業具有經營不穩定的特點,會讓銀行增加他們的貸款利率或者增加貸款附加條件,小微企業無法從商業銀行取得足量貸款后會傾向于尋找民間借貸機構,甚至采用高利貸的情況,進一步增加融資成本。
2傳統融資模式存在的問題
高度集權與壟斷是我國現代金融體制的最大特點,因此傳統銀行金融服務體系的結構并不是針對小微企業進行設計的,大多數銀行在對小微企業提供資金服務時通常會存在以下問題。
2.1征信成本過高
對于銀行而言,如果放出同樣金額的貸款所獲得的收益是同樣多的,然而小微企業貸款數額相對于大中型企業而言往往較少,這樣在獲得相同利益的情況下無形中增加了銀行的信貸工作量。另外,小微企業存在經營不穩定的風險程度更高,可能會增加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又加上能得知的小微企業財務信息量少且缺乏標準性和準確性,貸款方與借款方信息不對稱,確定風險等級時也增加了銀行的難度。最終商業銀行對于小微企業的貸款積極性不足,會采取相應的措施減少小微企業貸款。
2.2申貸手續繁瑣
小微企業因為其資產和規模普遍較小,能進行抵押的有效資產又非常少,按照傳統的貸款程序申請資金時,很難找到愿意給他們進行擔保的企業和個人,他們申請貸款的手續與大中型企業相比也更加復雜,相應的手續費用也更加昂貴;同時,小微企業貸款經常出現資金需求少且急的情況,他們會因商業銀行的繁雜手續而耽誤最佳商機,影響后續發展,所以小微企業不得不選擇其他方法進行融資。
2.3專業技術落后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內部相關技術普遍不夠成熟,也還沒有專門針對小微企業的信用擔保、控制風險和信用評級等技術,無法客觀有效地對小微企業進行全面的分析和評價。盡管部分商業銀行通過與擔保公司合作的方式進行了風險分散,與此同時也增加了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降低了商業銀行的工作效率。
3互聯網背景下的新型融資模式
3.1P2P網貸模式
P2P網貸是指借助于P2P公司而搭建的第三方互聯網平臺,在此平臺上進行資金借方和貸方的合作,這是一種“個人對個人”的直接信貸方式。網絡借貸包括個體網絡借貸和網絡小額借貸。個體網絡借貸是指個體和個體之間通過互聯網平臺來得以實現的直接借貸模式。利用這個借貸平臺,小微企業進行籌資的行為是受到合同法、民法通則等法律法規、最高人民法院相關司法解釋和保護。P2P平臺為小微企業和投資者搭建了一個可以進行信息交通、資信評估等服務的平臺。
3.2眾籌融資模式
眾籌是指小微企業可以通過利用互聯網和SNS傳播的特征,充分發揮大眾積少成多的效用,把公眾的資源和能力進行歸集,為他們實現創辦活動、建設項目等提供資金援助的一種有效融資方式。其中股權眾籌融資主要是通過互聯網這種形式進行公開的小額股權融資的活動。股權眾籌融資主要是通過股權眾籌融資中介機構平臺進行,比如互聯網網站或是其他類似的電子媒介。股權眾籌融資方一般為小微企業,通過股權眾籌融資中介機構向投資人如實披露小微企業的經營模式、財務信息、資金用途、管理措施等關鍵信息,給投資者準確的引導。投資者應當充分了解小微企業股權眾籌融資活動所勉勵的風險,同時具備相應的風險承受能力,然后進行小額投資。
3.3互聯網金融大數據模式
互聯網金融大數據是互聯網金融業務的基礎,通過模擬互聯網金融大數據的采集過程、處理流程、數據分析,達到互聯網金融大數據業務操作技能訓練的目的。金融服務業從一開始就是在數據的的基礎上進行工作。他們對于大數據的應用有著獨特的優勢,他們需要分析歷史數據來預測股價,分析客戶數據來提高自己的服務水平。傳統金融業的數據主要來源于銀行內部所掌握的信貸信息和客戶資料等,但這些數據所能提供的資料是不足的。而互聯網剛好能夠提供海量的數據素材,例如通過消費點評類網站就可以獲取小微企業的消費者評價、商戶口碑、經營條件等信息。這些看似沒有關聯的大量數據,可以通過大數據挖掘技術找出其內在規律,為小微企業信貸等級評估提供依據。還可以通過分析互聯網下的大數據,獲得小微企業信息,如投資偏好、交易記錄、資產狀況、交易習慣等與已有內部相關信息進行融合,進一步獲得更加詳細的小微企業背景描述,以便控制風險。互聯網金融大數據應用之一是互聯網金融網貸平臺,在注冊用戶的大數據平臺上建立起風險控制模型,用來對每一個小微企業的貸款風險進行測算和評級,還可以隨著小微企業的實際貸款類型和還款情況,動態監控風控數據并作出評級,對風險因素進行及時預警。
4互聯網金融在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過程中的注意問題
4.1預防信用風險
目前,我國在對小微企業進行信用審核時,主要是依賴互聯網金融公司整合的信息,沒有標準的審核流程及審核標準,也沒有建立有效的信用信息共享機制。每當出現小微企業信用問題甚至是違約時,因為各互聯網金融公司之間存在著信息不共享,進而無法實現對小微企業違約的有效預防。要想完善整個社會的互聯網信用體系需要從多方面下手,具體辦法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可以找出各互聯網金融模式之間的不同之處,建立與當前互聯網金融模式相匹配的信用風險識別、度量以及預警方案;加強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動態信息的共享,包括信息、統計和實際運行模式等方面;分析互聯網金融風險的形成原因,對小微企業風險狀況進行實時追蹤,量化考核小微企業信用風險的嚴重程度,根據不同的風險程度采取不同的管控決策來信用風險。
4.2加強全方位金融監管
目前我國的互聯網金融融資模式尚且處于其初級階段,隨著業務量的不斷增加,帶來更多的風險和挑戰。為了將來互聯網金融的健康持續發展,應完善監管體系,加大監管力度,對小微企業融資實施全方位的監管。要始終堅持“依法監管、適度監管、創新監管”等原則,結合互聯網金融自身存在的信用問題、網絡安全問題,有針對性的建立投資者權益保護機制,規范互聯網金融平臺,實現對互聯網金融的全面合理監管,從而促進小微企業融資的長久健康發展。
4.3滿足多層次的金融需求
我們使用的互聯網金融服務主要是面向具有一定金融知識和網絡技術的群體,然而我國目前還存在網絡欠發達的地區,對于較落后地區的小微企業,互聯網金融服務的擴大應用還存在很大問題,無法做到全面推廣。為了滿足互聯網金融為更多的社會群體提供金融服務,可以針對不同層次的用戶,開發多層系的互聯網金融應用產品,利用互聯網金融實現對更多不同群體的金融應用需求,同時也為互聯網金融向更加綜合化與生活化方向發展提供技術支持。真正實現互聯網金融所具有的普惠金融性。
5結論
打鐵還需自身硬,小微企業要想獲得更多的資金,應該從自身下手,努力提高經營水平,信用等級。信用好的小微企業,融資優惠方面將會得到優先支持;而那些被政府相關部門列入黑名單、要求重點關注的小微企業將不再享受國家融資方面的各種優惠。因此,小微企業要爭取提高自身信用水平,健全財務制度,守法誠信經營。另外,要合理運用互聯網平臺,適應互聯網背景下的新型融資模式,在此基礎上從根本上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現狀。
參考文獻
[1]羅明雄,唐穎,劉勇.互聯網金融[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3.
[2]楊洋,張宇.互聯網金融在金融改革中的機遇與挑戰———以阿里金融為例[J].時代金融,2014,(2).
[3]茹莉.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小微企業融資渠道的新選擇[J].經濟縱橫,2014,(10).
[4]潘永明,劉曼.基于互聯網金融的中小企業融資模式創新[J].商業時代,2015,(5).
[5]陳一稀,魏博文.傳統銀行與互聯網金融小微融資的比較研究[J].互聯網金融,2015,(2).
[6]袁燕軍,王愛鳳,王善杰.互聯網金融破解中小企融資困境[J].科技智囊,2015,(1).
作者:周穎 單位:山東經貿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