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生兒溶血病護理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資料與方法
1.1察組
觀察組采用整體護理的方法對患兒進行護理[5,6]:術前準備護理,完善術前相關檢查,確認有手術指征并無手術禁忌證。告知患兒家屬手術風險及術中、術后可能發生的并發癥,并簽訂手術知情同意書。耐心與患兒家屬談話,仔細的給患兒家屬講解溶血病換血的相關知識,并安撫患兒家屬的不良情緒,緩解患兒家屬的緊張,焦慮和不安。準備術中所需藥品的醫療器件,配血準備(ABO型選用同型血,RH型選用患兒母親血,術前3h的新鮮血液,備血量要超過換血量的40~60ml)。手術前不讓患兒禁食,而是讓患兒進食,讓患兒安靜,術前再抽空胃容物,并將患兒放置于遠紅外輻射臺。術中護理,術中要嚴格的遵循無菌術的操作,并對留置針進行消毒,控制換血速度,多抽少注,控制在10ml/min以內,并在換完應換血量后再多注入40ml。在換血過程中要用含肝素的生理鹽水沖洗抽血注射器,防止發生凝血,并每換100ml的血就給予患兒1ml的10%葡萄糖酸鈣和5ml的50%的葡萄糖注射液。檢測患兒的生命體征(血壓、脈搏、體溫、血氧飽和度等)[7]。術后護理,術后對患兒進行常規的抗感染治療,要密切檢測患兒的生命體征和身體狀況。并對患兒進行酌情補鈣,保證患兒營養充足。
1.2觀察指標
2組患兒的糖、鈣、血、尿情況,觀察2組患兒治療和護理后所發生的不良反應(貧血、低鈣、低糖、感染、抽搐)[8],記錄2組患兒的住院時間,調查2組患兒家屬對護理的滿意度。
1.3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15.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x珋±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確切概率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2結果2.12組患兒不良反應比較觀察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率為10.5%明顯低于對照組的47.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2組患兒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兒的平均住院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周圍血管換血術是現代治療新生兒溶血病的主要措施,通過換血可以祛除掉致敏的血清中和紅細胞中的抗體,以禁止抗體繼續破壞紅細胞,防止溶血的繼續,可以降低血清膽紅素,預防嚴重高膽紅素血癥和發生核黃疸[9]。雖然換血術的不斷發展,仍不可避免換血術可能帶來的不良反應,通過加強護理方法來改善術后的不良反應,是一種切實可行的方法。換血療法與護理人員的精心護理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比如物品準備、環境準備,確保術中進血、放血的同步進行,本文通過對我院進行換血術的38例新生兒溶血病患兒進行分組對比實驗研究,觀察加強護理的運用價值。加強護理在術前不讓患兒禁食,可以有效的減少患兒的不適感,讓患兒自身安靜,可以配合手術[10]。換血中給予多出的40ml血,是因為成人血中的血紅蛋白要比新生兒的低,所以多輸入40ml,防止患兒術后貧血,術中給予葡萄糖注射液,防止患兒發生低糖反應。給予3h內的信心血液,術后抗感染治療都是為了預防患兒發生感染。結果表明加強護理可以有效的降低術后不良反應率,這明顯的緩解了患兒的痛苦;也減少了患兒的住院時間,減輕了患兒家屬的經濟負擔;而且加強護理也得到了患兒家屬的充分肯定,滿意度達到94.7%。本研究表明,在新生兒溶血病換血術中給予加強護理是必要的,可以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協助臨床治療,提高治療效果,減少住院時間,患兒家屬的滿意度也提高,這充分說明了加強護理的臨床價值,臨床上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推薦使用。
作者:陳群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