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現狀及護理對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8年02月—2019年02月某社區65周歲以上老年人共317名作為實驗研究對象,其中,男性157例,女性160例,年齡65~91歲,平均年齡(70.58±11.21)歲,所有社區老年人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采用老年抑郁量表和癥狀自評量表對老人心理健康現狀進行分析,并探析針對性的護理對策。為保護社區老年人隱私,所有調查問卷均由研究人員親手發放和回收,問卷采取不記名填寫形式。研究人員在發放問卷后指導社區老年人進行填寫。保證所有問卷均由社區老年人本人填寫。本次研究共發放問卷317份,所有問卷全部回收,保證問卷質量。
1.3評價指標
癥狀自評量表(SCL-90)主要用于受調查人群人際關系、思維方式以及生活習慣等方面的調查,共90個條目,分為5級評分標準,按中國常模結果,總分>160分,單項均分>2分,表明存在一定程度心理問題,需要進一步檢查評估;總分>200分,表明存在心理健康問題,需要進行心理干預;總分>250分,表明存在嚴重心理問題,需要在醫學上進行詳細檢查,并進行針對性的心理治療或遵醫囑用藥[3]。老年抑郁量表主要用于進行老年抑郁癥的排查,總共30個條目,正常無抑郁:0~10分;輕度抑郁:11~20分;中重度抑郁:21~30分。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單因素方差和多因素方差分析。用(%)表示計數資料,采用t檢測,計量平均數資料用±標準差(x±s)表示,采用X2檢驗不良反應發生率,P<0.05認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社區老年人心理健康現狀
317名社區老年人中,65.29%(207例)社區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需要進行自我心理調節和針對性護理;7.88%(25例)社區老年人存在嚴重心理問題,建議社區人員配合心理醫生進行針對性護理。
2.2社區老年人出現職業倦怠原因
對317名社區老年人產生心理健康問題原因進行分析,發現社區老年人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原因為身體機能衰退、缺乏陪伴、退休綜合征等。
3社區老年人產生心理健康問題產生原因及相關對策
3.1社區老年人產生心理健康問題原因
3.1.1退休綜合征
多數老年人處于退休階段,年齡多數集中在65歲左右,這一年齡段的社區老年人因一時無法適應剛退休、缺乏工作的生活,會出現一定程度的落寞感和孤獨感[4]。除此之外,這一年齡段的老年人多數心理承受能力較差,面對退休以及突然間的落差,會出現一定程度恐懼及不安全感,主要表現為缺乏認同等。生活環境的突然間改變,是導致老年人出現心理問題的催化劑。在生活中,這一年齡段的老年人通常面臨著友人離世、夫妻爭吵等問題,對心理健康造成嚴重刺激[5]。
3.1.2身體機能衰退
據相關調查研究表明,65周歲以上老年人通常會伴隨著身體機能的逐漸衰退和一系列的基礎疾病,導致其生活質量嚴重下降。同時,年齡增長、身體機能衰退導致心理問題的加劇,如此一來,導致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問題出現惡性循環。本次研究發現,41.32%社區老年人存在行動不便以及殘疾的情況,加之當前階段,大部分子女身上肩負養育4個老人的重擔,不贍養的情況屢屢發生,導致部分行動不便以及殘疾的老人不僅生活質量急劇下降,還喪失對生活的信心,長此以往,極易出現抑郁癥等嚴重情況,加劇其生活和精神上的雙重痛苦[6]。
3.1.3缺乏子女陪伴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很多家庭通常會存在輕陪伴的情況,很多子女認為,只要滿足老年人的物質生活,讓其物質生活質量提升,即為孝順。但是在本次調查研究中發現,多數老年人更加注重親情,良好的物質生活并不能消除其心理孤獨和寂寞感[7]。對于老年人的身體疾病可以通過醫療手段進行有效的解決,但是心理健康問題在臨床上尚無明確的診斷標準,部分老年人出現心理健康問題也會難于啟齒,導致心理問題加重。
3.2護理干預措施措施
3.2.1合理安排社區老年人的日常娛樂和運動生活
老年心理健康問題的解決,關鍵在于老年人自身,社區人員建議采用以下幾種方法:首先,適當的運動不僅能提升身體免疫力,對提升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質量也有積極意義。因此,社區工作人員應該根據老年人的身體健康狀況積極鼓勵其進行適當的運動,例如快走、散步、太極拳等。其次,積極參與社會,在社會活動中,老人能夠廣泛地接觸別的人與事物,既可增長知識、加強人際交往,又可消除孤獨與寂寞、增添生活的樂趣。社區工作人員可定期組織各種娛樂活動,鼓勵老年人積極參與,例如各種興趣班等,改善其心理狀態和身體狀態,使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再次,部分老年人可通過上老年大學排解心中煩惱、消除孤獨寂寞、提高生活水平。上老年大學的學員除上課外,還可組織游園、學習參觀、舉辦舞會和節日聯歡等活動,保持一種良好的生活狀態[8]。最后,部分老年人會因生活環境的改變出現落差感,針對這一情況,社區工作人員可組織老年人從事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既有益于家庭和社會,也使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使自己輕松、愉快地度過晚年生活。
3.2.2關心社區老年人心理狀態,進行針對性護理干預
當前階段,我國社區人員對于老年人的日常護理仍舊停留于對老年人的身體進行關注的狀態,會定期組織老年人進行社區體檢以及進行家庭護理等,卻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狀態缺乏關注。隨著護理學的不斷發展,我國的護理模式倡導以人為本,對老年人進行生理和心理的雙重護理,將護理重點放在關注老年人的思想和精神方面,讓老年人感受到更多的關懷。這就要求社區護理人員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對相關的心理知識進行補充和更新,更好地服務社區老年人。除此之外,在工作的過程中,對老年人的心理狀態進行定期評估,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的護理,使得老年人得到應有的社會尊重。對于已經患抑郁癥的老年人,社區工作人員要根據老年人的表現采取特殊的護理措施,并對其病情進行密切關注,如老年人的病情較為嚴重,社區工作人員要聯系家屬,必要時送至專科醫院進行相關的抗抑郁治療。除此之外,社區工作人員不能忽視對抑郁癥老年人家屬的心理教育,讓家屬充分了解病情的原因,給老年人更多的關注,同時,要對家屬進行相關護理知識的培訓,讓抑郁老年患者病情得到控制,緩解其負性情緒。
4結語
綜上所述,本次研究通過癥狀自評量表(SCL-90)和老年抑郁量表對社區老年人心理健康現狀進行調查,并提出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為探析一種積極、健康的工作機制,減少老年人因退休綜合征等原因導致的心理健康問題。
[參考文獻]
[1]李玉萍.社區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現狀及護理對策[J].名醫,2019(2):182.
[2]廉蓓.社區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現狀及護理對策[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6):152-153.
[3]王朝昔.格爾木市某社區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及心理護理對策探討[J].青海醫藥雜志,2014,57(7):46-47.
作者:邱雨 單位:荊楚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