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綠色經濟下環境藝術設計生態理念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各類各級技能大賽的開展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樹立了一個風向標,這也是實現大國工匠精神培養的途徑之一。高職教育發展需根據產業發展需求做出相應調整,因此,高職院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建設也應在此背景和要求下進行改革。筆者通過多年技能大賽指導的實踐感受和心得提出了一些教改措施和方法。
關鍵詞:技能大賽;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改革
一、背景概述
在黨的報告中為我國新時代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職教育發展必須根據產業發展需求做出相應調整,就業導向由“職業導向”向“職業生涯教育”轉換;學生能力培養由“專業能力”培養向“復合能力”培養轉換;職業教育由“注重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向“注重綜合發展”轉換。職業技能大賽的舉辦恰恰可以為新時代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實現推波助力,通過“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改”不斷推進專業建設改革。本文通過近幾年指導學生參加技能大賽的集訓組織、比賽內容、訓練方法為研究內容,從課程內容設置、實訓課程、校企合作、現代學徒制、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探討,意在形成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特色,提升教學效果。
(一)技能大賽概述
近年來,職業技能大賽在各省、全國乃至全世界火熱開展,作為職業類高職院校而言,這些技能大賽為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提供了很好的導向作用,無論是學校老師還是學生,大家的積極性有了很大的提高,目標性也更加明確。其中,最高級別的世界技能大賽由世界技能組織舉辦,被譽為“技能奧林匹克”,是世界技能組織成員展示和交流職業技能的重要平臺。于2017年在阿聯酋舉行的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我國擬參加賽項47個,其中新增的14個賽項中包含了園藝賽項。在2016年,黃山市承辦了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園藝項目的全國選拔賽,經過層層選拔,由安徽黃山學院園林專業2組學生入選國家集訓隊,最終取得44屆世界技能大賽園藝賽項第三名的成績。在2019年,廣州市承辦了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園藝項目全國選拔賽,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作為國家集訓基地承擔了集訓項目。
(二)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同志在黨的報告中提出“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教育是勞動大軍的主要“加工廠”,特別是高等職業教育,以培養技能型、復合型人才為主要目標。《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2010-2020)》明確指出,職業教育要“著力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在高職教育中培養工匠精神,有利于“滿足經濟社會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對促進我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一帶一路”建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二、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建設現狀
(1)教學內容方面。在全國高職院校中,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內容均以方案設計為主要內容,學生就業面向絕大部分是各地的家裝設計公司,以從事設計崗位為主。通過多年的教學經驗發現,很多學生的能力往往更多的是停留在設計方案“紙上談兵”層面,有很多天馬行空的設計想法因對施工材料和構造作法的不了解而無法實現,更多的只是在做設計表現。即便是施工圖設計也做得不夠深入,同時對于構造做法也缺乏積極的研究探索精神。(2)師資隊伍方面。高職院校的很多老師也是來自高校環境藝術設計的應屆畢業生,缺乏很多實際項目實踐的經歷、能力和經驗,加上還承擔大量的學生管理、教輔、科研等工作,工作多年后導致很多老師沒有精力和能力去研究教學內容的更新和教學組織形式的改變。(3)實訓場地條件方面。基于以上兩點,高職院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實訓場地通常以滿足可以做設計為主,硬件設施以電腦為主,缺少施工訓練場地。(4)校企合作方面。雖一直強調要與企業加強聯系共建人才培養體系,但很多工作都還只是浮于表面和形式,深度合作遠遠不夠,體制建立不健全。主要原因如下:(1)因多種原因,校方未能經常組織學生到現場見習、觀摩或實踐;(2)企業本身也因為工作忙碌無法安排較為充分的企業師傅到校授課。
三、技能大賽視角下的教學改革
一直以來,江蘇省高職院校技能大賽的園林景觀設計賽項均面向園林類專業和環境藝術設計類專業,在2017年之前,該賽項內容為方案設計,2名參賽選手要在3.5小時內完成命題方案設計,內容包括彩平圖、效果圖、設計說明、排版等。2018年開始該賽項進行了重大調整,賽項名稱改為“園林景觀設計與施工”,指導老師由之前的1名改為2名,選手由2名改為4名,分別是2名設計選手和2名施工選手,內容為4個小時的小庭院方案設計和施工圖設計,以及10.5小時的現場照圖施工。比賽內容的改變為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建設和改革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思路。
(一)專業教學與技能大賽相結合
在多年前剛剛參加此賽項時的做法是:接到比賽通知后,指定參賽學生和指導老師,根據比賽內容和要求進行突擊式集訓。經過兩年這樣的操作后,發現這種唯比賽成績的訓練好像偏離了技能比賽真實的目的。因此,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在遵循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特點和規律的基礎上積極地做出了課程內容的調整,在相關課程的教學中融入了技能比賽的內容和要求,經過近幾年的實踐后,發現這樣的做法可以讓學生在前期的課程中提早學習關于技能大賽的內容,有比較充分的時間理解專業知識,從而更好地理解設計方案和施工之間的關系,大大改變了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以往教學中“紙上談兵”的弊端,真正地達到“以賽促學、以賽促教”的目的。
(二)技能大賽成果轉化為教學資源
技能大賽章程中充分體現了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以及就業崗位需求的內容,指導老師為使得參賽學生獲得較好的比賽成績,也變得更加積極主動鉆研,其中包括查閱資料、專業技能分析、比賽心理研究、參賽戰術研究、集訓視頻拍攝等等,將這些整理、匯總、歸納都可形成真實的教學資源。在授課過程中,通過這些可以向學生展示更多優秀的設計作品案例和施工過程視頻,讓學生直觀地看到小庭院景觀施工過程,給了他們更多的啟發和靈感。
(三)實訓場地建設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實訓室通常以電腦為主,因技能大賽的需要,各院校紛紛建立起能滿足技能集訓的施工場地。從場地規劃、方案設計、場地施工到后期管理和使用,于環境藝術設計老師本身而言,施工場地建設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專業實踐過程。在對學生集訓技能的同時,可以讓學生參與到實訓場地的使用和管理中,包括材料堆放、工具整理、安全保障等,這些可以讓學生接受到更加全面的職業素養教育。
(四)勞動教育與技能培訓相融合
參加園林景觀設計和施工技能大賽的學生需要具備好的耐力、恒心、細心、體能和審美,而這些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或者在短時間內集訓就可以達到的。在2018年9月10日,全國教育大會勞動教育上提出的“勞動教育”思想則為我們提供了非常好的人才培養途徑。勞動教育可以促進學生的人格培養和精神塑造,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而言,將來從事的就是與空間設計和環境營造相關的工作,在這當中,除了教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之外,還需要讓學生從生活中發現美和創造美。因此,在平時的教育中,讓學生參與校園環境建設,比如校園衛生維護、設計制作校園環境設施、種植和養護植物等,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耐心、觀察力和責任心,提升審美水平和體能。
(五)參賽隊伍建設
參賽隊伍包含了師資隊伍和學生隊伍,筆者通過幾年的指導實踐發現,園林景觀設計與施工技能大賽的指導僅僅靠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老師是不夠的,因為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老師往往偏重空間的創造,對施工圖設計以及現場施工方面也缺乏閱歷和經驗。因此,以該賽項為契機,促使老師在薄弱環節加強學習,同時也敦促了師資團隊建設,最好包含風景園林專業、土木工程等專業。筆者認為能夠入選參加技能大賽的選手應該屬于“精英”教育,因此應該建設一支包含從大一到大三的學生梯隊:對低年級學生而言,如能入選,可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和制定學習目標,訓練過程中有利于學生品格意志力的培養,且從大一開始有充分的時間進行基礎訓練,到高年級時可以進行拔高訓練,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對高年級學生而言,他們做學生的同時也可以做老師,可輔助老師指導低年級學生進行基礎訓練,指導他人的過程中,同時也在不斷拔高自己技能。因此,這樣的師生團隊建設便是教學相長的良好途徑。
(六)社會資源的引入
城市園林綠化環境是每個城市市容市貌建設情況評價的重要指標之一,在如今的文明城市創建中顯得越發重要,因此這也促進了當地園林綠化行業的發展。因此,基于技能大賽背景,我們更應該對接園林行業企業,就校企合作模式進行深度研究,創建可操作性強的校企合作模式和人才培育質量監控及評價體系,從而為行業發展的新生力量創造更加良好的培育環境。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專業建設和教學改革是一個不斷變化的動態過程,要緊跟行業產業發展的步伐,而技能大賽的評價標準和要求恰恰是行業產業發展趨勢的一個重要體現,因此,以技能大賽為抓手,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途徑。
參考文獻:
[1]伍丹,黃婧婷,李玉蘭,邊艷,江雪梅.藝術類職業本科課程建設及教學改革探索———以景觀規劃設計課程為例[J].現代職業教育,2020(49):222-223.
[2]溫宏巖,鄧騰.基于AHP法的環境藝術設計“項目化”教學評價研究———以建筑和室內設計課程為例[J].安徽建筑,2020,27(08):160+171.
[3]王瑛.以OBE為導向的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體系改革———以西安歐亞學院環境設計專業為例[J].科技風,2020(15):59-60.
[4]李祿輝,段小彥,劉偉芬.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促進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以醫藥類專業為例[J].求知導刊,2017(34).
作者:趙娜單位:泰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