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G移動網絡下的環境設計教學方式改革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伴隨2020年病毒疫情的肆虐,教育部要求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以及5g移動網絡的發展和普及。促使我國的在線教育事業在移動互聯網絡下掀起變革的步伐,使得在線教學得到極大的發展,為我國的教育環境注入新鮮血液,特別豐富了環境設計專業的教學模式,使得環境設計專業的教學形式從課堂講授發展到移動互聯網的學習形式。
關鍵詞:5G;環境設計;教學改革
一、5G移動網絡環境設計專業教學方式發展背景
2020年一場萬眾一心抗擊肺炎的戰役在全國范圍內打響,在病毒疫情肆虐的影響下,全國各高校在教育部印發《關于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從各級政府角度作為主導、各高校主體、社會參與的方式,共同實施并保障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間的在線教學,實現“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教學要求。在《指導意見》中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充分利用網絡上各類教育資源,在各大慕課、直播平臺的支持下,積極開展網絡線上授課和學生線上學習的在線教學活動,受到疫情的影響和教育部的支持下我國在移動網絡下的教學模式得到大力發展。因此,為適應當代的科技水平豐富我國環境設計專業的教學模式研究,本課題提出基于作為為社會輸送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高等院校的環境設計專業,作為現代藝術的學科更加能夠適應現代化的網絡視頻、直播教學模式。要緊跟時代變遷、社會發展的變化,積極主動的將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模式從課堂面對面傳授的方式轉變為適應互聯網模式下更為自主的新學習趨勢。
二、移動互聯網下環境設計專業教學改革框架
移動互聯網下環境設計專業教學改革比較傳統的課題教學模式更具有典型性、簡潔性、中介性、啟發性、自由性的設計模式。結合環境設計專業教學特點與移動互聯網的特點為依據提出移動互聯網終端下的環境設計教學改革設計框架。
(一)環境設計專業課程設計模式分析對環境設計專業課程設計模式進行分析,這是本課題研究的前提和基礎。進行分析的主要內容是環境設計專業學習者學習需求分析、受眾學習者的學情分析和課程內容的三項分析。第一項對環境設計專業學習者需求進行分析,伴隨著科技的發展和進步,當代學習者吸取知識和閱讀習慣方式正在發生巨大變革,從紙質媒介上主動獲取知識,轉變為從移動互聯網的被動推送獲取各種信息。作為培養社會棟梁的高校教育模式要適應學習者汲取知識的途經,因此推出適應移動互聯網模式下的環境設計專業教學改革迫在眉睫。同時依靠5G移動互聯網的教學模式,在非常時期例如當前的病毒肆虐時,可全面接替傳統面對面的授課形式。第二項是對受眾學生的學情進行分析,針對當代大學生的特點調整教學模式,將傳統課堂上的填鴨式教學模式,改為讓學生主動探索的啟發式教學模式,改善教學效果。第三項是針對環境設計專業課程內容進行分析,環境設計專業課程具有相比較其他專業課程更能適應移動互聯網模式下的教學改革,環境設計專業授課內容注重圖文并茂,注重教師示范、注重學習者直觀體驗等特點。而這些特點可以利用移動互聯網的高清晰度增強課程感染力,利用VR虛擬現實增加學習者的直觀體驗,通過I人工智能服務和大數據背景,收集學習者感興趣的相關知識點,在課堂之余為學習者精準推送感興趣的相關知識點和新聞。個性化解決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興趣點,讓每位同學都能通過移動互聯網的便利性和針對性得到更好地課程體驗。
(二)明確環境設計專業教學改革的目標與內容在明確學習者的學習特點和移動互聯網的優勢下,要確定教學改革的學習目標與內容。首先是明確環境設計專業的學習內容的組織,優先選擇適合利用移動互聯網傳播特點的課程,例如《景觀快題設計》課程,該課程在傳統課程授課過程中需要通過多媒體演示或教師演示為學習者講解,這就存在學習者視角偏差形成的視線遮擋等問題,而通過教師利用移動設備將演示范例錄制完成,并上傳到互聯網上。就可以讓學習者近距離無差別的觀看到教師的授課內容。最大程度上的突破傳統授課模式下空間的限定。其次是學習策略的組織,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的授課順序與進度是受到教學大綱的相關規定,即教師按照教學相關文件進行授課,學習者被動聽課的模式。但是移動互聯網下的教學模式打破教師作為授課主體的模式,讓學習者實現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先后順序與可重復學習同一內容的模式。教師將教學內容通過互聯網推送到學習者的移動平臺后,將由學習者來自主掌控學習內容的先后順序,即可按照教師既定的順序從前到后的學習,也可優先選擇學習者自己的興趣點進行重點觀看后再全面學習的順序。這樣的操作模式可以增加學習者的自主能動性。再次是學習媒體的組織,在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學習者獲取專業知識與相關新聞的模式從紙質媒介到電腦搜索,直至今天學習者直接通過手機上的各種PP軟件推送的相關消息來連接與世界的距離。因此在教學改革中也要注重對學習者專業課程相關知識的推動工作,將專業內的前沿消息和知識點通過移動互聯網以及大數據模式推送到學習者手機內,增加學習者獲取知識的媒介和途徑。對于移動互聯網模式下的環境設計專業課程來說教學目標要呈現在課程內容之中,環境設計專業課程教學目標的呈現是為了實現課程教學目標而提出的概括性總體要求。首先讓學習者在學習時就要明確課程學習的目的和要求,明確學習者在本課程內會學習哪些方面的知識,完成本課程的學習條件,以及判斷學習者的成績標準,讓學習者在移動互聯網下的課程學習依然能夠做到有的放矢,積極完成課程內容。其次是對學習者課程內容的測試,例如針對課程內容的輔助解讀的內容和連接,或者是對學習者是否認真觀看學習內容的結構測試。比如在課程進行中間設置提問彈窗設計,需要學習者進行選擇項或判斷性的回答,答案的正確率計入課程總成績,以檢查學習者的學習認真程度。移動互聯網模式下的彈窗提問環節類似于傳統課堂內的提問環節,在傳統教學模式下相同的問題教學會根據學習者的回答進行一次或幾次提問,隨后就會公布正確答案或進行課后作業的布置。而在移動互聯網模式下的彈窗式題目模式,能夠做到讓每位學習者都參與的目的。增加學習者對課程的積極性,同時授課教師在設置彈窗問題時設置正確答案,通過互聯網機械化的模式直接進行題目正確與否的判斷,能夠有效的減少教師重復性的勞動。教學模式中移動互聯網的智能性在針對具有標志答案的是非題及選擇題時具有減少人力勞動性的優勢,但在簡答及論述方面仍需要授課教師進行批閱指導。
(三)形成高效的評價與交流體系教學過程和教學結果的評價是環境設計專業教學模式改革在移動互聯網模式下相對后續的環節,對學習者的評價是以課程的學習目標為依據,運用一定的技術手段在學習者學習過程中及課程結束后由教師進行評定與衡量并給予等級或分數的判斷。移動互聯網下的教學模式能夠對部分題型進行機械判斷,直接反應出學習者該部分的成績,以及學習時間的權衡,減少教師的工作量。再針對教師對論述類問題的分數權衡相加最后得出學習者的最終成績。如課程設置中無需學習者進行主觀論述的部分,則可用課程系統進行自動生成成績,最后由教師審核該課程學習者的成績。同時授課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的大數據模式收集到教學過程中學習者對課程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例如課程的某些章節的重復收聽率偏高,可能是該節課程內容設置過于復雜和深奧,因此可以在教學改革中進行調整,分解課程難點并進行重點講解,幫助學習者掌握困難知識點。通過數據的統計掌握學習者對教學過程中提問回答的正確率了解學習者在學習課程的過程中易錯點,通過精準的數據分析掌握學習者的知識盲點,便于教師在后期課程中針對該情況進行教學模式調整與改革。針對學習者課程結束后的評價體系是對學習過程的監督和保證作用,起到對學習者的督促和強化作用。從正向方面激勵學習者認真完成課程內容,避免讓學習者產生缺少傳統課程上教師的監督作用,而產生的懈怠情緒。交流是移動互聯網下的環境設計專業教學改革的亮點,在傳統的授課模式下教師與學習者的交流是具有時間與場所限制的,通常是教師的授課時間段,并且是在教師完成正常的授課計劃后會預留幾分鐘時間給學習者進行解答疑問或者提問環節。或是將小組討論以及專項的答疑交流列入專項的授課計劃內,才會出現具有專門時間段的交流。而在新型移動互聯網模式下讓學習者和教師的交流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交流時間與場地的限制。讓交流更為自由,借助移動互聯網終端的實時通信功能和小巧靈便的特性,彌補傳統模式下交流方面欠缺的部分。既能讓教師和學習者之間溝通順暢,也可采用當前最為流行的視頻直播形式進行。直播的模式讓學習者能實時與教師溝通,學習者有問題可以直接在直播中對教師進行提問,教師看到后可以在直播中直接解答或直播后單獨回答。形成近似于學習者與授課教師之間面對面的交流形式。
(四)課程改革內容適合移動互聯網模式課程改革要符合移動互聯網的傳播模式,移動互聯網下的環境設計專業課程的改革的目的是為學習者提供即時學習的環境,學習者可以打破課程時間固定的模式,自由選擇學習時間,自主選擇的學習方式對學習者的自覺性具有一定要求,通對教師的教學內容選擇顯得符合移動學習的特點。因此環境設計教學改革內容應該遵循:全面化、多樣化、模塊化、拓展性、娛樂性。全面化是保障專業課程的覆蓋性與專業性,多樣性的表達方式可以通過手機終端被學習者所接受,例如利用5G網格的高速性,和移動設備的便捷性通過視頻直播的形式對學生進行授課,使得移動互聯網下的教學模式既有視頻、音頻的錄制播放以及相關知識的網頁鏈接,還可以形成與傳統教學模式相媲美的網絡直播形式,讓學生實時感受到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的重點與關注度。模塊化是為符合移動設備的精簡化的顯示需求,移動設備屏幕尺寸有限,因此在課程內容的設置上應歸納為模塊化,方便學習者便捷、高效的選擇學習內容。拓展性是在完成既定教學內容后的延伸,可在教學內容后延展出相關拓展內容的網絡連接或視頻推送。在豐富教學內容的同時給學習者提供自主選擇的學習擴展內容的機會。打破傳統環境設計專業教學模式下受到教學時長的限制,給學習者充分的選擇學習內容以及學習時長的自主選擇權,使得教學模式從傳統課堂的被動式教學,轉變為學習者自主模式的學習。最后是娛樂性,讓學習者在學習之余感受手機交互的樂趣,延長學習者的學習時間。
三、環境設計專業人才教學模式優勢
借助網絡信息資源調整專業教學內容。合理優化環境設計專業教學內容,高效整合教學結構知識體系的更新與升級,豐富環境設計專業相關理論知識,利用互聯網的高效性與便捷性拓寬視野,同時可以多維度調整環境設計專業課程與公共課程的組織結構、課程順序等。可適當增加選修課比例,同時通過互聯網技術實現跨校級、跨平臺的教學資源共享。從課程角度注重環境設計專業的交叉性與系統性,在開設本科專業必修課程同時,可增加學習者選修課程的范圍,開設橫向關聯課程拓寬學習者的知識面。從環境設計專業課程性質角度出發,移動互聯網的優勢是可以引進針對提高學習者人文素養的歷史、人文素養課程,以便增加學習者的文化自信。同時利用互聯網大數據技術分析整合每位學習者的學習與閱讀特點進行數據收集后,利用互聯網進行精準的新聞、課程推送。教師也可利用互聯網的數據平臺針對學習者反饋的信息,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增加與刪減整合,保證教學內容的更新,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環境設計專業人才。
四、結束語
在病毒肆虐的背景和教育部提出疫情防控期間的在線教學,實現“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教學要求。以5G移動網絡為技術背景,拓展改革環境設計專業教學方式改革框架研究,借助互聯網資源調整優化專業課程教學內容,創新環境專業設計類課程教學模式,整合教學資源提高專業實踐能力。借助教育部推廣網絡教學的形式下,將5G移動網絡下環境設計專業教學方式改革推廣到高校日常教學當中。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Z].2020.
[2]張雪菲.創新應用型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藝術科技,2018,31(01):181.
[3]齊利利.基于手持終端的微學習活動設計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
[4]于海燕.碎片化學習背景下大學生移動學習習慣研究[J].高教學刊,2015(24):1-2.
[5]張雪菲.創新應用型民辦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藝術品鑒,2016(10):355.
作者:張雪菲 單位:吉林建筑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