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水環境監測的質量控制措施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水環境監測質量控制,就是為科學地管理水環境監測的各個環節、提高監測分析質量、保證數據可靠而采取的措施。本文主要對水環境監測質量控制中的常見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對加強質量控制的措施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水環境監測;質量控制
1水環境監測質量控制工作的重要性
環境監測作為環境管理的耳目,是環境管理和環境執法的技術支撐。環境監測質量控制是通過管理手段,取得適合要求的質量監測成果,從而達到保證和提高環境監測質量的目的活動。[1]水環境監測質量控制,就是為科學地管理水環境監測的各個環節、提高監測分析質量、保證數據可靠而采取的措施。隨著公眾對環境意識的日益增強,如何通過環境監測質量控制措施,確保監測數據的代表性、準確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顯得越來越重要,環境監測質量控制的重要性越來越突顯。
2水環境監測質量控制存在的問題
2.1質量控制技術標準不明確
隨著環境監測技術標準的逐漸更新和完善,對環境監測質量控制的措施進行了進一步明確規定。例如2017年頒布實施的《水質化學需氧量的測定重鉻酸鹽法》(HJ828-2017),針對化學需氧量項目具體提出了每批樣品應至少做兩個空白試驗,每批樣品應做10%的平行樣,平行樣的相對偏差小于±10%等要求。但多數水環境質量監測項目的方法標準,尤其是頒布時間較久的經典方法標準,未對質量控制措施進行明確規定。一是質量控制措施是否必須實施不明確,監測過程是否需要采用全程序空白樣品、空白測試、平行樣、加標回收等措施沒有明確要求。二是質量控制樣品比例不明確,對每批次樣品中全程序空白樣品比例、現場平行樣品比例等沒有明確規定。三是質量控制結果數據評判要求不明確,對全程序空白樣品測定結果、現場平行樣偏差、實驗室間比對結果等合格范圍沒有明確規定。
2.2質量控制措施落實不到位
質量控制措施分為實驗室內質量控制和實驗室間質量控制。水環境監測內部質量控制,貫穿在水環境監測的全過程,包括儀器校準、試劑基準物質的選擇、方法標準、監測方案制定、現場采樣、樣品保存、實驗分析、數據處理的全過程。實驗室間質量控制包括能力驗證、比對、質控樣考核等方式。實際水環境監測工作中,常常存在質控措施落實不到位的情況。一是質量控制措施沒有覆蓋水環境監測的全過程。監測人員往往多偏重于實驗分析過程中的質量控制,而忽略了采樣前、采樣過程、以及數據分析處理過程的質量控制。二是質量控制方法單一。質量控制方法包括空白試驗、曲線校準、平行樣分析、加標樣分析、標準樣品測定、密碼樣品分析、編制質量控制圖等多種方式。實際工作中,空白試驗、曲線校準、平行樣分析等方法運用較多,而對于監測過程質量波動狀況的控制,例如質控圖,關注較少。
3加強水環境監測質量控制的措施
3.1完善環境監測質量控制技術標準
逐漸更新和完善水環境監測技術標準,進一步明確質量控制措施的要求,包括質量控制方法、質量控制樣品比例,以及質量控制結果的合格判定標準。
3.2質量控制措施覆蓋監測工作全過程
質量控制措施覆蓋水環境監測的全過程。加強水環境監測質量控制的計劃性,從監測任務的下達、監測方案的設計開始,將質量控制措施納入計劃,對質量控制措施、質量控制樣品比例等進行明確;監測工作實施過程中,加強質量監督,跟蹤落實質量控制措施的落實情況。監測工作完成后,及時對質量控制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例如相對偏差、加標回收率、密碼樣品分析結果是否在合格范圍內,對不合格質控數據及時進行原因分析,糾正和預防不合格質控數據。
3.3關注質量波動狀況
關注監測過程質量波動狀況,對動態的測試進行質量控制。例如質控圖,通過圖表來顯示監測隨時間變化過程中質量波動的情況,分析和判斷是隨機誤差還是系統誤差造成的波動,從而提醒質量管理人員和監測人員及時作出正確的對策,消除系統誤差的影響,保持測試處于正常狀態,預防不合格數據的產生。
3.4開展實驗室間質量控制
監測工作雖然在實驗室內部采取了各種控制措施,但質量問題在監測過程中有時很難發現,通過實驗室間的質量控制可以找出難以發現的質量問題。例如能力驗證,通過兩個或兩個以上實驗室間對同一標準物質的分析和比對,既能檢驗和糾正各實驗室間的系統誤差,又可以對實驗室能力進行評價,對分析人員的技術進行評定。
4總結
隨著水環境質量問題逐漸被人們重視,水環境監測質量控制成為了監測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在現階段,我國水環境監測質量控制技術標準還需進一步完善,質量控制措施還需切實落實到監測工作的全過程。通過加強水環境監測的實驗室內質量控制和實驗室間質量控制,可以進一步保證水環境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和科學性。
參考文獻:
[1]吳邦燦,李國剛,邢冠華.環境監測質量管理[M].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11-9,第1版.
作者:何麗 單位:貴陽市南明區環境監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