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美術教育中架上繪畫創作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回顧藝術的發展,人們可以清楚地發現:每個時代都有各自的藝術特點、藝術語境,在不同的語境之下,藝術風格和藝術流派也變得錯綜復雜。藝術語境與社會環境相關,架上繪畫與藝術語境聯系緊密,與高校美術改革存在一定的聯系。該文通過探討架上繪畫創作,概述了當前高校美術改革的相關歷史經驗,同時分析當前藝術創作中多種藝術手段的未來發展態勢、藝術與互聯網信息化相結合的多元化發展趨向。
關鍵詞:當代藝術語境;架上繪畫創作;高校美術教育
當前,架上繪畫正在努力地從多方面反思傳統的缺失,盡力讓作品表達人文關懷和生命本質,讓當代藝術作品與現實生活接軌。在現代藝術環境中,創作者應通過踏實創作,將美術創作引向正確的發展方向,以不斷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推動現代美術教育改革。
一、當代藝術語境的基本概念和架上繪畫的時代背景
在內涵上,當代藝術主要指具有現代精神和現代語言的藝術;在時間維度上,主要指受當下社會生活和人民精神觀念影響的藝術。當前正處于商業、人文、信息技術等迅速發展的時代,人們面臨著一些目前難以解決的現實問題。在這種情況下,藝術家需要在作品中體現當前的社會特征和時代價值取向,當然,這種社會特征和價值取向也將對當前的高校藝術教育發展方向和學生的創作產生一定的影響。藝術家的藝術作品是其個人精神追求的體現,同時,它的形式面貌也被賦予了更加深刻的社會含義。當代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不僅要凸顯個人藝術風格、追求自我,而且應將作品與時代深入結合,彰顯藝術形式語言的獨特魅力。如果藝術家忽視時代文化和當代藝術家價值取向,就難以凸顯個人的藝術追求和藝術價值,也難以創作出真正優秀的藝術作品。當前,藝術家需要將當代藝術創作語境下的架上繪畫與高校藝術教育改革緊密聯合,并對其進行深入探索與研究,以增強當代藝術的生命力,促進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
二、高校美術教育中架上繪畫對當代藝術的評判
野獸派大師馬蒂斯曾經說過:“一切藝術家都帶有其時代的烙印,而最偉大的藝術家就是那些烙印最深的人。”這句話一針見血地點出了藝術與社會的關聯和藝術的本質。當代藝術家必須重視這個時代的社會問題,當代架上繪畫藝術也必須關注這個時代,將藝術與時代問題、互聯網信息化技術、大數據技術等相結合,在藝術作品中體現出藝術家獨特的藝術視角和同人類共奮斗、同命運的終極思考,以此才能讓架上繪畫散發自身的魅力。1.剔除當代藝術作品之中的消極頹廢思想在當代藝術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很多意義深刻的作品,這些作品對人類社會有著積極的人性反思意義,體現了藝術的社會性,讓藝術作品更具價值。但同時,當前社會上也出現了一些消極、頹廢的藝術作品,甚至還有個別的藝術家為迎合市場需求,選取一些含有色情、暴力、政治沖突等內容的不良題材,這在一定程度上對社會的各界人士,特別是高校學生產生了不良影響。對于此類作品,我們應堅決剔除、消滅,并對由此產生的負面心理予以疏導。藝術家在警醒自己的同時,必須堅持藝術發展規律的基本底線,保證藝術的正義性和正面教育色彩。2.堅持走新時代全球化架上繪畫創作之路在全球化趨勢不斷發展的今天,藝術家不能在本國的傳統筆墨、繪畫之中故步自封,或迷失在西方藝術文化之中,而應該積極地將我國傳統國畫與西方繪畫藝術作品對比分析并找尋其中的契合點,隨后有選擇地結合兩者的優勢,形成自己的比較優勢,在藝術作品中深刻反映自己對道德、文化、信仰、情感等方面問題的關注。如今,社會各界對于架上繪畫的探究,將促使中國藝術家反思與研究架上藝術中蘊含的深刻社會價值和人文精神。很多藝術家還將架上繪畫看作是探究當前時代藝術發展規律與藝術發展本質的重要線索,從而引發了一連串藝術界對于繪畫創作問題的研討與思考。這些都使國內藝術家逐漸認識到繪畫創作的本質問題和審美趨向,進而創作出更多豐富多彩的優秀繪畫藝術作品。3.高校美術教育改革的研究思路及其具體實踐經驗當前的高校美術改革主要圍繞架上繪畫創作的作品、架上繪畫在藝術教育中的具體作用、架上繪畫在當前審美價值體系中的指向這三類主題。從當前的藝術現實價值與現實意義出發,高校美術改革提出了“讓現實參透生命的本質”的繪畫藝術主張,以探討、分析架上繪畫在當前環境下的存在意義。如,在中國畫的創作中,人們可以在實踐創作中尋找歷史人物、風景名勝等題材并以中國畫的形式加以表現,在把握當前世界藝術發展的多重趨勢之下,分析與提煉中國畫作品中的美學內涵,最終將當前現代文化與架上繪畫思維深入融合,探索新時代藝術發展的新路徑。人們可以利用這些新路徑,豐富、創新美術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最終貫徹美術教育培養學生多角度創作、多方位思考的創作理念。在研究當代美術創作與作品之后,為促進高校美術教育改革的順利進行,筆者為當代高校的美術教育改革提供幾點意見,僅供參考。首先,教師不應該局限于以往的教學模式,而應該增強學生融入社會生活的主動性,讓他們能主動關注社會生活、了解社會生活,觀察人生百態,將社會生活與繪畫創作緊密結合,進而提高繪畫質量,創作出真正有藝術價值的繪畫作品。其次,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提高對當代藝術語言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興趣的驅動下自主探索、深入學習,讓學生獲得進一步的提升與發展。再次,教師應該以協助者的姿態,引發學生對于藝術本體的拷問和對如今媒介多樣化的反思。最后,教師的責任不僅在于教授學生繪畫技巧,而且在于引導學生感受社會和自然,感受這一切所引發的各種情感。教師要讓學生用自己的作品表達身處其中的感受,讓他們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入情感,從而使藝術不再是純粹的炫技,而是真正的情感抒發。高校美術教師如果能將架上繪畫的創作思想充分融入如今的藝術教育,不僅能使藝術教育更具欣賞性,而且能使當代的美術作品更加豐富、使作品的審美思想更加多元化。在美術創作中,教師不僅要關注美術創作理論,而且要關注美術理論和具體實踐的結合,注重藝術作品中的社會性,拓展藝術創作、文化培養的研究與探討視野,并制訂出適合學生發展的實踐方略。
三、當代藝術語境下架上繪畫創作的思考
當代中國的架上繪畫需要在藝術表現方面開展更深層次的探索和更加徹底的改變。藝術家需要探索出自己的藝術風格,基于中華傳統文化的角度思考如何形成具有中國特質的繪畫體系和繪畫語言,創作出獨具中華傳統美學魅力的、深入人心的藝術作品,并借助這些藝術作品向世界各國展示與推廣獨具魅力的中華傳統文化。而這一切的實現,都需要藝術家在強調中華傳統美學內涵等基礎上,尋找當代藝術與中華傳統文化的融合點,最終創作出符合大眾審美的藝術作品。藝術家應該將藝術作品與當今人類生存的基本問題相結合,充分關注和表達自身對這些社會問題的思考與看法,如此才能使作品更具深度與內涵。在這些作品之中,藝術家應該努力傳遞個體責任感和基本社會道德,這也是其應具備的文化使命和道德責任。在基礎的個體道德之上,當代藝術家還應培養個人自覺和創新精神,在創新中推動自我的發展和藝術文化的發展,以反映當今時代的文化特點和文化價值,滿足當今社會對于藝術的文化需求,承擔藝術家必須承擔的文化責任。在高校美術教育中,高校美術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充分考慮當下的社會生活現狀,在堅持自我藝術風格的基礎上,借鑒和吸收西方藝術中積極、有益的成分,表現個人情感。在教授學生繪畫技巧的同時,教師還要培養學生承擔傳播社會道德觀念、社會積極正能量的意識,并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當代藝術語境下的架上繪畫藝術是中華傳統美術文化與西方繪畫藝術在交流與碰撞、互相影響之下形成的,從根本上說,當代藝術語境下的繪畫藝術是全球化的產物。高校美術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這些全球化產物,教導學生將藝術作品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讓學生在掌握一定繪畫技巧之后,充分表達個人情感,并培養學生的責任感,盡力將學生的美術創作引向正確的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史綱.數字化視域下高校視覺藝術教育觀念的轉化.新美術,2015(12).
[2]耿德法.多元美術文化發展背景下的高校油畫教學.美與時代(中),2018(9).
作者:曾德峰 單位:川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