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針對高職院校藝術設計課程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將培養目標和課程體系建設進行有機結合
在藝術設計領域,創新是一個永恒的話題。設計本身就是一個創新的過程,現在所說的創新,則是強調一種深度的、高層次的創新。對于一個設計者而言,有沒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其打開設計大門的鑰匙,而真正意義上的創新則是一個設計者成功的保證。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失去了創新,也就失去了設計的意義。所以學校的課程體系構建,要突出創新性的特征,通過具有創新因素的課程內容和課程設置,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這幾個培養目標的設定,既有傳統教育特色的體現,也有對國外設計學院的借鑒,同時還是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所以說培養目標的確立,是課程體系構建的前提和基礎,其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的始終。
二、對現有的課程內容進行整合
首先是橫向的整合。所謂橫向整合,就要是突出課程的綜合性。藝術設計本身就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我們要培養的是高素質的綜合設計人才。所以課程的內容也應該體現出一種綜合性和前沿性,不能固守傳統的教學內容。一方面,要在包含本專業基礎知識的同時,增加一些和設計密切相關的人文學科的內容,如文學、美術、哲學、心理學等內容,以擴大學生的視野,為他們在設計中體現出更多的文化內涵打下一個堅實基礎。另一方面,也要適當加入傳統文化的內容,中國的很多傳統藝術,如剪紙、皮影戲等等,都能夠給當前的藝術設計以很大的啟示和借鑒,對于這些傳統文化的學習,不僅能夠突出中國藝術設計獨特性,同時也是一種文化傳承的需要。其次是縱向的整合。因為藝術設計所包含的方向眾多,不同的方向之間,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明顯的區別。而所謂縱向的整合,其實就是要避免課程內容不必要的交叉和重復,要在一定程度上精簡課程內容。如果說橫向整合,是追求學科綜合性特點的話,那么縱向整合,則是一種選擇和精簡。如廣告設計方向中有《標志設計》《VI設計》課程,一般來說標志設計作為VI設計的前續基礎課程,其教學的內容是VI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為了更好地實現VI設計的整體性和連續性教學,完全可以將兩門課程合二為一,開設《標志與VI設計》課程。又比如《室內設計原理》《室內設計史》課程,都是室內設計專業的主干課程,而《室內設計原理》涵蓋十分廣泛,包含了室內設計史的內容,那么就應該對這兩門課程進行合理的整合,剔除掉重復的內容,既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同時還能使課程建設更具專業性。
三、對課程體系結構進行調整
首先是基礎課和專業課之間的關系。對這兩種類型課程關系的協調,可以參照德國包豪斯的理念。當前的結構是先學基礎,后學專業,基礎課安排在最前面,學完基礎課之后再進行專業學習,雖然符合一般的學習規律,但是其忽視了技術實踐的系統性。因為每一個基礎知識的學習,都需要有及時的實踐來加以鞏固,倘若等所有的基礎知識都學完之后,再進行統一的知識運用,無論是在時效性還是實用性上,都會有很大的缺失。而德國的包豪斯學院,采取的是兩者并行的方式。每一個年級都有相應的基礎課和專業課,兩者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從而使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能得到有機的滲透和促進。其次是理論課和實踐課的關系。高職院校培養的是理論指導下的應用型人才,要努力達到一種必需和夠用的原則。但是必需和夠用的標準是多少?兩者之間的比例應該怎樣安排?這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國外著名的設計院校,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之間的比例基本都是1:1,國家教育部在關于職業院校課程設置的指導意見中也給出實踐和理論課程各占一半的建議。在這個總體的比例下,再根據課程的實際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劃分。比如設計概論、設計史等,主要是一些理論內容,因此學習時間就要多于實踐時間。而室內設計制圖、CAD等課程,主要是以實踐為主,則實踐時間就要多于理論學習時間。即根據課程的實際特點,進行靈活的把握,從而使理論和實踐平衡發展。最后是選修課和必修課之間的關系。選修課作為必修課的有機補充,之前并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其實選修課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其不僅符合藝術設計綜合性的特征,也能適應社會對人才多樣化的需求。所以要對必修課和選修課進行統籌和規劃。一方面,要注意兩者之間的對應。因為之前對選修課沒有足夠的重視,必修課在進行各種調整和變革的同時,選修課并沒有得到同步發展,這就造成了必修課的與時俱進和選修課的單一守舊。所以要將兩者看做是一個整體,一方變化,另一方也不能無動于衷,而應一主一輔,相互作用,相互促進。另一方面,也要對兩者之間的比例進行規劃。當前院校選修課所占的學分比例,大多僅占到學分總比例的20%左右,雖然是選修課,但是兩者之間的差距還是太大,容易給學生造成一種選修課不重要的誤區。所以要適當調整兩者之間的比例關系,一般選修課的學分,要占到總學分的35%左右,這樣才能有益于學生個性化的培養,才能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四、對課程體系構建的保障進行完善
首先是大力開發各類課程資源。藝術設計的專業課程資源絕不能僅僅局限于教材上的內容,還要開發其它各類的課程資源,要能夠給課程體系構建提供必要而直接的幫助。如對學校資源的開發,各高校之間,應該加大合作力度。拿藝術設計專業來說,本地區其他類型的院校,如綜合類院校師范類院校等,也有該專業。學校因為培養目標的不同,在課程設置上也體現出了不同的特點,所以為這種合作打下了一個基礎。高職院校可以學習這些院校的理論課程建設,綜合類和師范類院校則可以學習高職院校注重實踐的經驗和辦法。兩者取長補短,共同發展。又比如學校所在的地區,都有各種和設計相關的企業、工作室等,其中不乏很多設計一線的優秀設計者,邀請他們到學校中來,定期開展各種講座、培訓等,在豐富學生設計知識、提高學生設計技能的同時,還能使他們了解到行業的發展形勢和最新需求。其次是大力加強各類實訓基地的建設。高職院校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所突出的實踐性和應用性,需要有一個完善的實訓平臺作為保證。在校內,應該大力加強項目工作室的建設,這對于課程體系構建來說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通過邊學習邊實踐的形式,能夠讓理論和實踐得到最快的結合。
隨之也要對課程建設進行調整,也就是說,項目工作室更像是一個推動器,推動著課程體系構建的動態發展。在校外,要主動地跟一些用人單位取得聯系,讓學生在校期間就能得到及時、有針對性的實踐機會,充分做到學以致用。最后是強調教師的雙師型建設。
綜上所述,藝術設計專業逐漸成為職業院校的重點,所以關于課程體系構建的研究也一直是一個重點關注的話題。但是相關的研究多集中在對課程體系構建現狀的分析和某一個方面改進的層面上,宏觀的、系統的研究還比較少。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對該專業的課程體系建設進行了宏觀的、理想化的思考,以期能夠提供一定的啟示和借鑒,從而促進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的科學化、合理化和規范化,使培養出來的藝術設計人才能夠更加適合社會和時展的需要,進而使整個專業建設走上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作者:楊燕 單位:廣安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