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工程認證下的高職教育學生培養模式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高職計算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信息技術產業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不可或缺的輸送者。以工程專業認證為背景,以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教育教學實踐為基礎,本文簡要分析了高職計算機教育的發展現狀,對學生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和重要性進行了闡述,最后依據成果導向理念和反向設計原則,從多個方面詳細探討了具體的學生培養措施。
關鍵詞:工程認證;成果導向;反向設計;學生培養模式
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受企業經濟發展和信息技術更迭的影響,同時需要業界、同行、學校、社會、家庭的支持和幫助,而學生培養成果是各相關方評價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最直接、有效的重要衡量指標。因此,探討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學生培養模式,對于助力信息技術產業發展,提升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高職計算機教育的現狀
經過查閱文獻資料,筆者發現目前我國高職計算機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專業人才教育目標沒有體現出計算機專業的優勢和特色、學生畢業后專業技能難以滿足就業要求、教育教學滯后跟不上時展需求、學業管理和就業指導不到位以及缺乏行之有效的教育目標達成度評估方法。
2學生培養模式的重要性
一方面,學生培養模式的難度增加,具體表現為:①由于信息技術產業的快速發展,社會對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②計算機專業具有應用面廣、實踐性強、發展迅速的特點[1],增加了人才培養的挑戰性。另一方面,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不僅直接影響畢業生的工作能力和職業發展,而且間接影響行業、社會、家庭和校友對高職計算機教育的認可和支持。
3高職學生培養模式探討
3.1專業人才教育目標
高職計算機專業人才教育目標應遵循高職學生教育規律,體現高職教育功能與特色[2],考慮行業、企業、學生、家長等利益相關方訴求,服務地方經濟發展[3]。基于上述考慮,我校計算機專業制定了表1所示人才教育目標。表1人才教育目標基于成果導向教育理念,通過引入項目教學,和企業導師協作建立產教一體化工作室,突出高職計算機“成果導向+項目教學”和“產教融合工作室”教育特點;同時緊密結合浙江省經濟發展現狀對計算機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強調“工匠精神”、“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溝通協作、專業領域問題解決能力”。自2018年3月起,本專業開始通過會議、咨詢會、互聯網、問卷等線上線下多種方式,對學生、家長、校友、用人單位等不同群體展開培養目標宣傳和建議收集,最終形成人才教育目標。
3.2畢業生核心能力要求
高職計算機專業畢業生核心能力應與本專業人才教育目標相呼應,展現專業功能與特色,滿足實際工作能夠解決專業領域問題和未來職業發展的需求。以悉尼協議工程專業認證規范[4,5]為參照,我校計算機專業畢業生核心能力涵蓋了認證規范的核心能力,對專業人才教育目標中“匠心型人才”、“實踐型人才”和“發展型人才”的能力要求做了分類歸納和詳細描述;突出了計算機專業人才應當具有國際視野、知識面廣、較強的實踐能力、創新協作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的特點;注重行業規范、職業道德、自我管理能力和責任使命意識的培養,為畢業生未來職業發展奠定基礎。與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形成流程類似,畢業生核心能力要求的形成也經過了從初稿形成到多渠道多群體宣傳收集建議再到修改的循環流程。
3.3課程設計及教學組織
高職計算機專業課程設計及教學組織應遵循高職教育理念和教學原則,呼應人才教育目標和畢業生核心能力要求,順應社會發展需求,面向學生、面向就業、面向地方經濟發展。為實現計算機專業人才教育目標,滿足畢業生核心能力要求,我校計算機專業課程體系設置依據成果導向理念和遵循反向設計原則,形成如表2所示課程地圖。按照課程性質可分為通識、專業基礎、專業核心、專業拓展、獨立設置綜合實踐等正式課程,和校園文化、社會實踐、專業競賽等活動課程。按照學生興趣又可分為用戶界面設計方向和移動應用開發方向課程。同時,依據不同課程,教學組織有“教學做一體化”、“以賽促學、以賽促教”、“校企合作”等多樣化方式。本專業課程設計分類及多樣化教學組織方式旨在使學生具備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知識和較強的計算機技能,實現個性需求與全面發展的統一。
3.4學業管理和就業指導
高職計算機專業學生學業管理和就業指導應遵循國家相關政策,呼應專業學生教育目標,學校、師生、家庭多方參與,不斷結合實際修改完善,為學校培養高素質專業人才提供重要保障。以《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高等學校學生行為準則》等政策為基礎,結合專業教育目標,經過長期實踐完善,我校計算機專業學生學業管理和就業指導具有以下特點:(1)學生獲知規章制度方式多樣化。自入學起到畢業前,學生可通過入學集中教育、主題班會、國旗下教育、新媒體平臺、知識競賽等方式持續地學習學校、專業相關規章制度。(2)學業預警分級管理。通過評估學生課程學業情況,給予黃、橙、紅不同等級的預警,并聯系班主任、輔導員、家長、專業學生管理負責人詳細了解學生學習態度、學習目標、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以及是否有其它影響學習的業余活動等,分別提供個性化的問題解決措施,最終匯總形成學業檔案。(3)休復退轉學制度規范。學生首先需提出申請,經班主任、輔導員與學生、家長詳細溝通,明確學生申請原因,最終報學校相關部門進行上會討論后方作出決定。同時,對于休學的同學,班主任或輔導員仍需定期與學生聯系,及時掌握學生的學業情況并提供適當幫助。(4)畢業審核嚴格明確。畢業審核內容主要包括包括畢業學分、職業資格或技能證書、計算機和英語等級證書。上述條件必須全部符合,學生才能順利通過畢業審核。(5)學業管理和就業指導針對性強。學業就業指導內容充分考慮不同培養階段學生的需求,涵蓋了學習引導、生活幫助、心理輔導、形式政策、就業指導、創新創業等方面。同時,學校建立了完善的學生守護機制,充分調動各類教師對學生展開形式多樣的個性化幫助。
3.5多元評估目標達成度
縱貫學生培養各階段,以專業課程結構、畢業生核心能力、專業教育目標為關鍵點,我校計算機專業建立了學年短期課程循環、三年中期課程體系循環和五年長期教育目標循環三回圈人才培養評估機制,每個循環彼此影響,環環相扣。具體地,短期課程循環主要評估本學年專業課程的教學成效是否符合本學年學生核心能力指標,評估方法包括學生座談和教學建議收集、學院教學意見調查及教學質量反饋以及教師期中自查和教學反思;中期課程體系循環主要評估自入學至畢業三年后畢業生核心能力達成度,評估方法為問卷調查、學生自測以及專業機構的應屆畢業生培養質量評價;長期教育目標循環主要評估各項教育目標設置的滿意度和達成度,評估方法主要包括定期集中對校友、用人單位進行問卷調查,并到優秀校友所在企業進行專業調研和校友個人訪談。最終將評估反饋結果進行歸納整理,不斷調整專業課程教學、專業課程體系和專業教育目標,從而改進專業學生培養模式。
4結束語
信息化社會的飛速發展需要越來越多的計算機專業人才,同時也對人才培養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職計算機教育是計算機專業人才的重要輸送者,其人才培養模式直接決定了計算機專業教育的成效和各利益相關方對畢業生的評價。筆者首先通過分析高職計算機教育現狀,指出現階段高職計算機教育存在的問題;其次,通過對信息行業前沿和計算機專業特點的綜合分析,闡明了學生培養模式對于高職計算機教育的重要性;最后基于工程專業認證的要求,從五個方面展開詳細探討具體的學生培養舉措,以期為我國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獻言獻策。
參考文獻
[1]陳廣.計算機教學中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實施[J].教學與管理,2011(06):138-139.
[2]孫波,曹振東.高職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特色人才培養模式思考[J].計算機教育,2016(08):87-91.
[3]邢鐵燕.高職計算機相關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研究[J].科教文匯,2012(06):162-164.
[4]龍源教育悉尼協議研究院.悉尼協議IEET技術教育認證規范-副學士學位(TAC-AD2017).
[5]唐正玲,劉文華,鄭瓊鴿.《悉尼協議》認證標準及其對我國高職專業教學標準的啟示[J].職業技術教育,2017(4):75-79.
作者:劉路苗 單位:衢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