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優秀商文化下的商科高職教育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報告中提到要堅持文化自信,也在多個場合談到中國傳統文化,表達了對中國悠久歷史積淀的傳統文化和傳統思想價值體系的認同與尊崇。商科類高職院校肩負著把優秀商文化有效融入商科高職教育的責任,要開設商業文化課程,一方面將中國優秀的商業文化和精神傳遞給學生,可以提高學生的商業文化底蘊;同時也可以擴大商業文化的影響,進一步得到發揚光大,提升與鞏固工商業職業素養。
關鍵詞:商業;文化;高職;教育
無錫具有百年工商傳統,是中國民族工業和鄉鎮工業的搖籃,是蘇南模式的發祥地。經商致富歷來屬于無錫的文化傳統,孕育了潛心實業、穩健經營、務實誠信的錫商群體,形成了“敢創人先、堅韌剛毅、崇德厚生、實業報國”的錫商精神。“錫商”的精神和品格成為了激勵發展、鼓勵創新的巨大動力,永遠激勵著一代代錫商開拓創新、不斷進取。
1錫商文化的內涵“敢創人先、堅韌剛毅、崇德厚生、實業報國”這十六字就是“錫商精神”的高度概括
1.1敢創人先
2006年12月30日,中國民族工商業博物館在無錫建成開館。這座博物館是由當年榮氏茂新面粉廠改建的。透過一件件藏品,活躍于中國民族工商業發展歷程中的錫商群體,也似乎更加清晰起來。面對這些曾經伴隨無錫工商業走過百年的鋼筋鐵骨,人們仿佛依然能聽到曾經的轟鳴,鏗鏘有力的節奏,回響著百年錫商跨越歷史的一段傳奇……我國內地最早的民族棉紡織工廠之一,同時也是無錫第一家近代工廠,是1895年楊宗濂、楊宗瀚兄弟在無錫東門外興隆橋創辦的無錫業勤紗廠。無錫最早的機制面粉廠,也是無錫歷史上第二家近代工廠,是1900年榮宗敬、榮德生兄弟與人合作籌建的無錫保興面粉廠。無錫第一家機器繅絲廠是1904年周舜卿在其家鄉周新鎮開設的無錫裕昌絲廠。這些工廠的創設與開辦,充分體現了錫商“敢創人先”的創新精神。
1.2堅韌剛毅
在20世紀初風起云涌、動蕩變幻的歲月中,大批企業在無錫相繼創辦,當地經濟也在這既競爭又互助的氛圍中,快速發展起來,無錫的民族工商業呈現出一派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繁榮景象。錫商群體胸懷實業報國的理想,秉持靈活務實的工商理念,主要依靠自己創造企業,在市場上打拼、發展壯大自己的事業。1906年,滬寧鐵路上海至無錫段的開通,使得往返于無錫上海之間,變得更為便捷。這一變化,也讓許多無錫人,對充滿著機遇與冒險的大上海,有了更多的夢想與行動。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無錫工業突飛猛進。當時在蘇南、江浙這一帶,無錫在工業發展方面,的確是僅次于上海。可以說,正是這種堅韌剛毅、勇往直前的優秀品質,才實現了錫商群體的發展。
1.3崇德厚生
和其他工商群體相比,與時俱進、敢為人先、團結互助的錫商群體中,還多了一種將個人資本視為社會財富的亮色,實業報國、造福鄉梓,成為他們發展歷程中的默契。在無錫市中心的崇安寺附近,有一座城市公園,名叫公花園,建成于1905年,這是江蘇省歷史上第一個供市民免費游樂的公園。它就是由無錫工商界人士集體捐資建造的。20世紀20年代,在錫商的積極參與下,無錫開辦了380多所新式學堂,從辦學的層次上來看,有初等職業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1919年9月,作為錫商的代表人物,榮德生在無錫榮巷也就是榮德生的家鄉創辦了公益工商中學,這是一所中等職業學校,主要培養工商業從業人員。學生畢業后有機會進入榮氏家族的企業上班,學業優秀工作表現好的,還有機會得到提拔重用,甚至出國研修。
1.4實業報國
抗美援朝期間,為了支援志愿軍,社會各界捐錢、捐物。無錫市捐贈給中國人民志愿軍的飛機一共有33架,其中,工商界就占了27架,這些充分說明了錫商“愛國愛家”的精神品質。在這一時期,錫商精神再一次得到了升華。在新中國的建設發展中,錫商群體也正經歷著新的蛻變。1952年,78歲的榮德生去世。臨終前口授遺言,他說“余從事紡織、面粉、機器等工業垂60年,歷經反動統治的壓迫,幸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革命勝利,欣獲解放。目觀民族工業由恢復走向發展,國家繁榮富強指日可期……”。這些都是錫商愛國精神的具體體現。
2錫商文化有效融入商科高職教育的必要性
2.1提高學生商文化底蘊的需要
歷經百年之后,在無錫這片擁有悠久工商文化的沃土中,新一代的創業者們,正以前所未有的勇氣和魄力,繼續著前輩的精神與夢想,繼續著百年錫商回歸的商魂。在立足無錫、放眼世界的過程中,新一代的無錫實業家們,不但秉承著錫商前輩誠信為本、公平競爭、互利雙贏的“儒商”標準,造福鄉梓、兼濟天下的“儒商”精神,也在他們的奮斗歷程中,越發清晰地顯現出來。錫商的理念、經驗、傳統、文化以及所取得的業績,都是我們引以為豪和值得繼承的寶貴財富。如何來繼承和弘揚錫商文化,對于地處無錫的商科類院校尤其值得思考。因此,無錫的商科類高職院校可以開設商業文化課程,一方面將中國優秀的商業文化以及錫商精神傳遞給學生,可以提高學生的商業文化底蘊;同時也可以擴大錫商文化的影響,使錫商文化進一步輻射到全國,進一步得到弘揚。
2.2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的需要
錫商群體善于突破危機,尋求企業生機和活力。榮德生一生的最后遺訓是“固守穩健、謹慎行事、絕不投機”,榮氏家族的家風是“仁愛、自律、務實”。無錫梅園是著名的賞梅景點,解放前是榮家的私家花園,梅園內的誦豳堂俗稱“楠木廳”,廳堂內掛著一幅楹聯:“發上等愿,結中等緣,享下等福;擇高處立,就平處坐,向寬處行”。這些都充分體現了榮家經商的理念和職業操守。如今,職業教育蓬勃發展,商科類高職院校肩負著傳承商業文化的歷史使命,通過教育培養學生的職業操守,在新的歷史時期、在市場經濟大潮中不迷失方向,堅守誠信為本、義利并重的商業價值觀。
3錫商文化有效融入商科高職教育的路徑
錫商文化蘊含著豐富的精神資源以及創新創業教育資源,這對加強高職院校學生素質教育,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精神,提高工商人文精神的熏陶,具有重要的意義。作為地處無錫的商科類高職院校,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努力探索錫商文化有效融入商科高職教育的路徑,積極采取多種措施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
3.1開設錫商文化課程
把錫商文化課程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課程標準,編寫校本教材,設計整體教學方案。在課程標準的制定上,要聽取錫商文化研究方面專家的意見,要組織專家和老師一起研討,確定教學內容以及具體的課時安排。在教學進程的安排上適宜放在新生入學的第一學期開課,讓學生在大一入學后就開始接受錫商文化的熏陶,了解無錫的歷史、風土人情以及無錫的工商文化。在大二專業課學習期間通過一些校園活動進一步深入理解錫商精神,大三專業實習期間身體力行把錫商精神融入實踐之中。
3.2改進教學方法與手段,提升錫商文化課程的效果
錫商文化課程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應該是靈活多樣的。可以利用“e學堂”課程平臺,把課程的教學設計、教學內容、教學課件PPT以及教學案例、練習等上傳到課程平臺,便于學生課外的自我學習。在校內的課堂上可以組織學生圍繞現實的案例進行討論,讓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見解,鍛煉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學生的口才,進一步明辨是非。也可以組織學生實地參觀蘊含豐富的錫商文化的歷史遺跡,包括梅園、榮巷老街、榮巷歷史文化街區、榮毅仁紀念館、榮氏故居等,深入現場實地體驗感悟。
3.3將錫商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之中
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可以借鑒使用企業形象塑造的技法,也就是CIS導入,把錫商文化融入校園文化之中。CIS導入的三大要素:MIS、BIS、VIS。MIS理念識別系統,把“敢創人先、堅韌剛毅、崇德厚生、實業報國”的錫商精神內涵融入學校的校訓。BIS行為識別系統,就是要有實際行動,舉辦各種校園社團活動,包括組建榮氏商社、以錫商文化為主題的知識競賽、演講比賽等。VIS視覺識別系統,就是要有具體化的、生動形象的視覺傳達,可以組建錫商文化陳列館,修建錫商文化長廊等,起到宣傳展示的作用。
3.4成立錫商文化研究中心,建立以錫商文化為主的商業文化展覽館
定期不定期地開展不同主題的商業活動以及與錫商相關的專題講座,邀請對錫商有研究的專家學者給師生做錫商文化的報告,邀請無錫地區當代著名工商企業家給師生分享他們的創業、管理故事,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錫商文化精神,并將這種精神內化到學生的潛意識中去,最終達到提升學生職業素養的效果。黨的報告中講到文化的重要性,提出要堅持文化自信,文化被提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愿有著百年歷史的工商業積淀的錫商文化能有效融入商科類高職教育,能大力弘揚錫商精神,讓“錫商精神”在實現偉大中國夢的征程中發揮更好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周海江.錫商文化的繼承與弘揚[EB/OL].和訊網,2008-4-20.
[2]陸陽,沈云福.激蕩歲月:錫商1895—1956[M].北京:團結出版社,2015.
[3]王海寶,胡建平.傳承工商文化弘揚錫商精神[J].江南論壇,2013(8).
作者:姚建鳳 單位: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