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學改革的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優化教學方法
1.強化多媒體教學
在水污染控制工程課程教學中強化采用多媒體教學,不僅給課堂教學帶來了勃勃生氣,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還通過文本、圖像、動畫、聲音等方式,創設情景,激發情趣,突出重點,化靜為動,在一定程度上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能力,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2.增加課堂實例,引導學生思維興趣
一個人一旦對某事物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去求知、去探索、去實踐,并在求知、探索、實踐中產生愉快的情緒和體驗。所以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學生就會積極主動地學習并學得輕松而有成效。
3.組織課堂討論
教學中的課堂討論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就教材中的基礎理論或主要疑難問題,在獨立鉆研的基礎上,共同進行討論、辯論的教學組織形式,可以全班集體討論,也可以分組進行討論。課堂討論可以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有助于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相互交流意見,培養他們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訓練口頭表達能力。
二、實踐課堂相結合
據我們觀察,現階段的實踐環節仍局限于傳統的教學,教學實驗多為“按部就班”的驗證性實驗,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難以發揮;生產實習受經費限制僅僅停留在“走馬觀花”,難以深入到生產第一線;課程設計沒有完全結合工程實際,是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主要表現在:①功能單一,實驗室基本上按課程設置安排實驗,實驗內容單一,演示型、驗證性實驗多,設計型、綜合性實驗少。②地位從屬,實驗室從屬于系部、教研室,實驗課過多依附于理論教學,沒有實現從課程實驗到實驗教學的根本轉變,實驗室獨立教學能力很弱,缺乏應有的活力。
三、結合地方產業結構需求教學
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學體系應該緊密結合地區產業特色與污染特點,本著解決地方環境污染問題和經濟建設培養為目的,從認識實習、理論教學、實驗教學和設計教學等環節進行全方位的改革;例如,上海地區河流較多且分布較密集,工業生產污染物排入河流情況嚴重,在水污染工程教學中,宜適當增加河流污染控制的講解。總之,在人才培養大眾化的新形勢下,水污染控制工程課程體系教學只有根據課程特點,結合區域特色,不斷地對認識實習、理論教學、實驗教學和設計教學進行改革,才能培養出符合地方產業需求的新時代技能型、應用型環保人才。
四、結語
對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實踐教學體系的探討和建設是時展的需要,是身為教師的職責。我校在水污染控制工程課程方面的教學改革僅僅是一個開始,還需要不斷地探索和完善,并且要綜合考慮它的前續和后續課程以及該課程在培養專業創新人才方面的地位,從而形成改革的總體思想,達到學生能夠學以致用的目的。
作者:劉洪波 張道方 單位:上海理工大學環境與建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