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企業生命周期下高新技術企業稅務籌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為了推動我國經濟平穩健康地發展,扭轉原有的粗獷型經濟發展方式,國家鼓勵發展高新技術企業,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稅收優惠政策,為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稅收外部環境。因此,我國的高新技術企業應該準確把握時機,將自身的發展同外部的經濟環境、稅收環境相結合,進行科學的稅務籌劃,提高企業的競爭優勢并推動我國經濟登上一個新的臺階。本文結合我國目前的各項稅收政策,特別是近兩年新出臺的優惠政策,為高新技術企業制定一套稅收優惠方案,從理論方面對高新技術企業在不同生命周期可享受的稅收優惠政策進行了分析,為高新技術企業的稅務籌劃奠定了扎實的理論基礎。
關鍵詞:企業生命周期;高新技術企業;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稅務籌劃
1研究意義
在我國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下,企業基本都是自主經營、自負盈虧。隨著競爭的日趨加劇,企業為了在市場中求生存、謀發展,開始以企業價值的最大化為發展目標。為了促進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推進科技創新,國家對高新技術企業給予了多項稅收優惠政策。因此,高新技術企業如何利用稅收優惠幫助企業降低稅負,從而節約企業成本,最終有效促進生產發展顯得特別重要。企業稅務籌劃工作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意義:第一,利于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目前,幾乎所有企業都將企業價值最大化作為財務管理的最終目標,而稅務籌劃可以幫助企業降低成本、獲取資金時間價值、增加現金流量,這些都能增強企業的競爭優勢,實現最終的財務目標。第二,利于企業做出正確的財務決策。企業在不同的生命周期做出不同的決策時,都脫離不了與納稅產生一定的聯系。比如,企業在進行籌資決策時往往有不同的途徑,如果通過債權方式進行籌資,產生的利息費用往往可以在稅前扣除;如果通過股權方式進行籌資,發生的股利就不允許在稅前扣除。不同的籌資決策會帶來不同的效果,因此企業若想有效控制籌資成本,企業籌集過程中務必對不同的納稅因素進行全面綜合地考慮,從而確定一個最有利于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且科學合理的資本結構。第三,利于完善企業的戰略規劃。企業的戰略規劃是全局性、長遠性的規劃,稅務籌劃作為其中一個較具體的環節,可以降低企業的賦稅、減輕負擔,促進企業戰略規劃的實現。因此,企業選擇最為科學合理的稅務籌劃方案,有助于完善和實現企業的戰略。
2高新技術企業生命周期各階段的稅務籌劃
基于企業生命周期的高新技術企業稅務籌劃的理論研究,下文重點討論高新技術企業在生命周期各個階段進行稅務籌劃的策略選擇,主要從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所涉及的企業經營活動、投資活動和籌資活動三個方面加以討論。
2.1初創期的稅務籌劃
2.1.1企業選址。高新技術企業在初創期選擇注冊地址是每個企業創立的關鍵一環。目前我國為了鼓勵某一個行業或產業在特定區域的經濟發展,往往會出臺不同程度的稅收優惠政策,此時企業可以通過把握不同區域的稅收差別待遇,從而達到降低稅負的目的。提到我國的避稅天堂,莫過于新疆口岸之首——西部小城霍爾果斯。2011年10月,《國務院關于支持喀什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建設的若干意見》出臺,給予了財政補助、稅收優惠等10大優惠措施,使得霍爾果斯成為我國有名的避稅天堂。許多企業,特別是許多影視制作企業,都選擇在這里注冊,使得這個人口不到10萬的邊境小城一年的生產總值超過35億元。因此,在實際運作過程中,企業在選擇注冊地址時應考慮現行稅收政策,結合行業發展特點,選擇稅負較低的地區進行投資。2.1.2納稅人身份的選擇。目前,我國納稅人身份存在兩種,一種是一般納稅人,另一種是小規模納稅人。這兩種身份最大的區別在于計算流轉稅、增值稅所用的稅率不同和是否可以進行抵扣,納稅人在選擇身份時,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進行稅負測算,從而確定何種身份適合自身。企業可以使用無差別平衡點增值率的方法進行身份的選擇,計算公式如下(假設一般納稅人增值稅稅率為13%,小規模納稅人為3%):當兩者稅負相等時,增值率為無差別平衡點增值率,即:銷售額×13%×增值率=銷售額×3%增值率=3%÷13%=23.08%上述計算結果可以幫助判斷選擇何種納稅人身份較適合(見表1)。同等條件下,如果客戶是一般納稅人,也會選擇一般納稅人作為供應商,因為作為一般納稅人的供應商開具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稅率(13%)大大高于小規模納稅人請稅務局代開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稅率(3%),可以為客戶起到節稅的作用,從而增強自身的競爭力。因此,建議除了一些小微企業,納稅人在成立之初,還應盡量考慮選擇一般納稅人的納稅身份。2.1.3籌資方式的選擇。在企業成立初期,需要投入大量的原始資本,而原始資本的籌資方式主要有兩種:負債模式和所有者權益模式。兩種模式下,負債模式下的利息可以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因此可以為企業起到節稅的作用,也就是財務管理中提到的“財務杠桿”。而所有者權益模式下的利潤分配,則不能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因此,從稅務籌劃的角度出發,企業應該盡量選擇負債籌資,以充分發揮“財務杠桿”的作用。但是“財務杠桿”也是一把“雙刃劍”,在為企業帶來稅收效益的同時,也加大了企業的財務風險,因為負債有固定的還款期限,到期必須還本付息,如果企業經營不善,無法在約定的還款期限還款,就可能會為企業帶來破產的風險。所有者權益模式下,企業根據經營業績向股東分配利潤,沒有固定的還款期限,因此財務風險較小。所以在企業初創期,應綜合考慮“財務杠桿”的節稅作用和財務風險,將負債籌資和所有者權益籌資結合使用,避免選擇負債籌資和所有者權益籌資兩種極端方式,這樣才能在盡量降低財務風險的同時,充分發揮“財務杠桿”的節稅作用。
2.2成長期的稅務籌劃
對于高新技術企業而言,成長期是一個重要的時期。在該期間,企業的銷售額、銷售利潤會大幅增長,與之相伴的是企業的核心技術不斷提高、市場需求量不斷增加。因此,企業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人力等,此時也是高新技術企業進行稅務籌劃的最佳時期。2.2.1研發費用。為了鼓勵企業開發新技術,提升科學技術水平,同時為了增強高新技術企業的競爭力,進一步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國家稅務總局在2018年出臺了兩項有關研發費用的文件。一份是財稅〔2018〕99號文件,此文件的核心內容是提高研發費用的加計扣除比例;另外一份是財稅〔2018〕64號文件,此文件規定企業委托境外機構進行研發活動所發生的研發費用,其發生額的80%可以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但是扣除上限不得超過境內符合條件的研發費用的2/3。由此可見,高新技術企業投入大量資金開發核心技術,不僅可以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同時做好研發費用的會計核算工作,還可以為企業帶來節稅效益。依據稅法規定,如果企業不能準確區分哪些費用是與研發相關的,該項費用就不能享受研發費用的加計扣除優惠政策。因此提出籌劃建議,公司應建立研發費用輔助賬簿,每個項目設立專賬,設置明細科目具體核算各類費用支出,完善研發項目的核算和管理。目前,為了便于項目管理和加計扣除費用備案,建議設置“研發支出”一級核算科目,在一級科目下分別設置“資本化支出”與“費用化支出”兩個二級科目,按加計扣除范圍的8類費用項目加其他項目設置研發支出三級科目,如材料、人工、研發費、儀器設備費、檢驗費等明細科目。同時,需要注意的是:予以費用化的研發費用,可以直接調減當期的應納稅所得額,而予以資本化的研發費用,至少要進行10年的攤銷。從資金的時間價值角度考慮,企業應該選擇費用化處理,而不是資本化,以取得延時納稅的效果。2.2.2固定資產折舊。高新技術企業處于成長期時,由于市場銷量急劇增加,必然會加大生產規模,就需要購入更多的固定資產。財稅〔2018〕54號文件規定,企業在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新購進單位價值不超過500萬元的設備、器具,折舊不再每年計算攤銷,在企業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當期包含的一次性費用。在此項文件中,將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金額原先的100萬元提高到了500萬元,但是是否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由企業自行決定。根據此項文件的新規定,建議企業將符合條件購進的設備、器具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選擇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以享受延期納稅的資金時間價值。另外,在固定資產折舊的方法上,企業可以選擇加速折舊法,使企業在前期的折舊金額較大,當期計提的折舊額越多,對凈利潤的影響就越大,也就減少了企業前期的應納稅所得額,使得企業再次享受到延期納稅的資金時間價值。2.2.3印花稅。印花稅是對經濟交往和活動中使用、領受、書立應稅憑證的單位和個人征收的一種行為稅。雖然印花稅具有稅率低、稅額小等特點,但是涉稅面較廣,因此對于經濟業務發生較頻繁的企業,不應忽視對印花稅的稅務籌劃。依據稅法規定,無論合同履行與否,立合同人在簽訂時即發生印花稅的納稅義務,因此公司應盡量簽訂框架合同,不具體載明合同金額,先按照5元貼花,余下的稅額在合同執行后繳納。此外,對于購銷業務,公司簽訂的合同需要按照購銷金額的0.3‰貼花,但稅法對通過互聯網、電話方式訂貨,未簽訂書面合同的暫免征收印花稅。高新技術企業處于成長期時,銷售額、市場占有率、訂單數量急劇增加,因此選擇簽訂框架合同及互聯網方式訂貨,都能使企業獲得延緩繳納部分稅額的時間價值。2.2.4政府補助的所得稅籌劃。國家為鼓勵企業創新科技研發,給予了高新技術企業貸款貼息、財政補貼補助等資金支持。對于這部分收入,企業應該加強核算管理,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將其列為不征稅收入,可以為企業減免部分所得稅。同時,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企業不扣除上述非應稅所得支出;對于支出形成的資產,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不計算折舊和攤銷金額。此外,財政資金被視為非應稅收入后,支出并沒有在5年(60個月)內發生,尚未支付給財政部門或其他已撥款的財政部門,企業應在取得資金的第六年計入應納稅所得額總額,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允許扣除包含在應納稅所得總額中的財政資金支出。因此,對于取得的政府補助,企業如果想將其列為不征收收入,需要仔細審核其是否滿足不征收條件,如果滿足,就一定要單獨核算該項資金及該項資金的用途,以獲得政府補助不征收收入帶來的稅收優惠。
2.3成熟期的稅務籌劃
企業進入成熟期,利潤總額、市場占有率在企業的整個生命周期中都是最高的,并且增長較為緩慢,此時企業業務成熟、運作穩定。企業的稅務籌劃主要集中在企業所得稅,可從以下兩個方面開展。2.3.1殘疾人工資加計扣除。財稅2009〔70〕號文件規定,如果企業雇用殘疾人,在實際扣除殘疾員工工資的基礎上,可以按照支付給殘疾員工工資的100%扣除應納稅所得額。對處于成熟期的高新技術企業來說,要想開發新技術或爭取更大份額的市場占有率都較為困難,因此可以考慮在企業成本方面有所突破,通過在企業中安置一些殘疾人就業,可以享受100%以上的稅收優惠政策,減去殘疾員工的工資,從而降低企業所得稅。2.3.2分支機構的設置。處于成熟期的企業,因為經營業績較好,可能會考慮設立自己的分支機構。在設立分支機構時,可以選擇將其設立為子公司或分公司。子公司與分公司的主要區別在于: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資格,同時分公司并沒有獨立的財產、名稱和章程,也不能獨立地承擔責任,而子公司完全相反。對于成熟期的高新技術企業而言,組建分支機構的初期建議選擇分公司。對于高新技術企業來講,成熟期一般處于盈利模式,而處于成長期的分公司往往會有虧損。如果分公司是非獨立納稅人,其虧損可以由總公司的利潤彌補;如果設立子公司,子公司是獨立納稅人,其虧損只能由以后年度實現的利潤彌補,而且總公司不能彌補子公司的虧損,也不得沖減對子公司投資的投資成本。而且,按照稅法規定,當總機構享受稅收優惠而分支機構不享受優惠時,可以選擇總分公司模式,使分支機構也享受稅收優惠待遇。如果分公司所在地有稅收優惠政策,則當分公司開始盈利后,可以變更注冊分公司為子公司,享受當地的稅收優惠政策,這樣會收到較好的納稅效果。因此,建議成熟期的高新技術企業選擇分公司的模式來建立分支機構,可以享受分公司在成立初期由于其虧損而給總公司帶來少交企業所得稅的好處。當分公司運作成熟、扭虧為盈后,再轉為子公司。
2.4衰退期的稅務籌劃
在經歷了成熟期的穩定情況后,企業開始出現市場占有率下滑、凈利潤減少、銷售毛利率降低的跡象,表明企業進入衰退期,可能不久后會面臨破產,因此企業需要從破產清算方面進行稅務籌劃。
作者:沈世才 單位:金科地產集團華南區域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