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城市高新技術企業培育路徑探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城市高新技術企業培育路徑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城市高新技術企業培育路徑探析

    摘要:二三線城市不僅高教科研資源和財力遜于一線城市,而且在虹吸效應下原有的人才與資金還有流出的風險,高企培育面臨較大挑戰。本文選取江蘇中部的泰州市作為樣本,從外部環境完善和內生動力培育兩個層面分析,提出二三線城市培育高企需要緊扣自身產業特色,將寶貴的高企培育要素資源集中投向,定向培育高新技術企業,針對高企發展各階段中的痛點難點完善培育生態環境,推動高企引入共享機制,激發企業研發創新內生動力,最終形成富有城市自身產業特色的高新技術企業培育路徑

    關鍵詞:二三線城市;高新技術企業;培育路徑

    改革開放四十余年,我國在經濟建設上取得了世人矚目的成就,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17年經濟總量達到日本的二倍,2020年突破百萬億元人民幣,占美國GDP的比例是68.4%。然而,我國單位GDP的能源消耗卻是日本的5倍,美國的3倍,我國經濟發展正面臨著資源與環境的緊約束。為此,我國確立了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為核心的新發展理念,引領經濟發展方式從數量型經濟向質量型經濟轉變,并自加壓力,提出3060碳計劃,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推動經濟增長向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轉變。而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創新是關鍵。創新包括理論創新與技術創新,越是科技前沿領域,創新失敗的風險越大,創新需要的人才與資金更多。高新技術企業承擔著將上述創新轉變為產值的重任,無疑是創新發展的排頭兵。一線城市由于集聚了豐富的高教資源,積累了雄厚的資本,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具有天然的優勢。而二三線城市不僅高教科研資源和財力遜于一線城市,而且在虹吸效應下,原有的人才與資金還有流出的風險,高新技術企業的培育面臨較大挑戰。本文選取江蘇中部的泰州市作為樣本,研究二三線城市高新技術企業培育的有效路徑。

    一、泰州市高新技術企業發展概況

    泰州地處江蘇中部,是江蘇最年輕的設區市,也是一座擁有2100多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古城。進入新世紀,泰州加快構建以大健康產業為特色,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高端裝備制造及高技術船舶、節能與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化工及新材料等五大主導產業為引領,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體的現代產業體系,經濟發展步入快車道,2016年GDP突破4000億元,2017年達到4740億元,連續兩年增速全省第一。全市經濟的快速發展,得益于高新技術企業的助力。泰州市高新技術企業近幾年發展迅猛,三年時間,全市高新技術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實現了翻番,占規模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從一成上升到四成以上。2018年,泰州市GDP突破5000億,新認定高企378家,創歷史新高。全市高企數達到780家,列全省第8位。截止目前,入選省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的企業達740家,市高新技術企業406家。5家企業入選省級以上高新區瞪羚企業,江蘇晨泰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獲評蘇中、蘇北唯一一家潛在獨角獸企業,3家企業入選省“最具發展潛力科技人才創業企業”,新增2家科技企業上市培育計劃入庫企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實現2839.62億元,同比增長14.31%,占規模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44.57%。189家企業進入省高新技術培育庫,獲培育資金1126萬元,列江蘇全省第五位。泰州市高新技術企業發展過程中呈現出以下特點:一是全市高企數量逐年穩步增長。尤其在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千企行動計劃”后,高企數量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2016年申報高企258家,新認定高企233家,高企總量達484家;2017年申報高企360家,新認定高企170家,高企總量達555家,2018年申報高企484家,新認定高企378家,高企總量達到780家;2019年申報高企644家。從上面的數據可以看出,近年來高企申報數逐年增加,平均增幅達到35.7%。二是全市高企大部分已走過初創時期。2018年780家高企中,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下的有45家,占高企總數的5.8%;銷售收入500萬元到2000萬元之間的有133家,占高企總數的17.1%;銷售收入2000萬元到1億元之間的有349家,占高企總數的44.7%。全市高企中67.6%的企業銷售收入都在億元以下,以科技型中小企業為主。三是高新技術企業已成為全市技術創新的主力軍。全市780家高企擁有研發人員2.78萬人,研究開發費用總額70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4%,比規上工業企業的平均值1.9%高出2.1個百分點;全市發明專利授權1267件,企業發明專利授權1076件,其中高企發明專利授權645件,占全市發明專利的50.9%,占企業發明專利的60%;全市建有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47個,全部是由高企建成的。三是高新技術企業已成為推進全市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全市高新技術企業中有9家上市企業,占全市上市企業的75%,有22家新三板掛牌企業,占全市新三板掛牌企業的57.9%;全市工業企業50強中,高新技術企業有34家,占比達68%。一批關鍵領域掌握核心技術的高新技術龍頭企業揚子江藥業集團、太平洋精鍛、亞星錨鏈、興達鋼簾線等9家企業入選省創新型領軍企業培育庫。由此可見,高新技術企業是泰州市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中堅力量,在全市經濟增長和產業轉型升級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高企培育政策選擇與體系建設

    泰州市高新技術企業培育近些年取得的顯著成就,與高企培育政策推動與配套體系建設密切相關。泰州市2018年出臺《泰州市創新型企業培育實施細則(暫行)》,首次明確了泰州市創新型領軍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后備企業的申報流程和扶持政策,規范了對創新型企業的監管。全市高新技術企業培育體系逐步完善。國家火炬泰州光伏與儲能新能源特色產業基地、國家火炬泰州新技術船舶特色產業基地等2家順利通過科技部復核。科技創業載體建設水平逐步提升。沃客眾創空間等2家眾創空間被備案為省級眾創空間、泰州國科創業服務中心等7家孵化器被認定為省級孵化器、泰興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科技企業加速器被認定為省級科技企業加速器。泰興高新區節能環保眾創社區通過2017—2018年度考核。泰州醫藥高新區生物醫藥眾創社區、泰州海陵智慧動力眾創社區兩家眾創社區成功獲批第二批省眾創社區備案試點,成為產業特色鮮明、配套設施完善的眾創集聚區。12家省級以上孵化器在省孵化器績效評價工作中被評為良好,獲得省科技型創業企業孵育計劃資金351萬。獲批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產業前瞻與共性關鍵技術)項目3項,組織實施市科技支撐(產業關鍵技術研發)項目20項、市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科技創業)孵育計劃項目32項。推進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參加免稅審核申報,泰州市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等3家國家級孵化器順利通過免稅審核。科技金融服務體系不斷完善。“蘇科貸”工作取得新進展,截止目前,累計發放貸款169筆,發放基準利率貸款達到4.78億元,全部面向年銷售5000萬元以下的科技中小企業。將“利用‘蘇科貸’風險補償資金發放的科技貸款數”任務落實到各市(區),并納入科技創新工作考核指標體系,推動各市(區)設立“蘇科貸”風險補償資金,開展科技信貸工作,緩解輕資產的科技型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和融資貴的難題。截止目前,全市“蘇科貸”風險補償資金規模達到4200萬元。積極推薦符合條件的創業投資機構進入省天使投資風險補償資金機構庫,江蘇智光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泰州華健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等4家機構經省科技廳審核批準正式入庫。

    三、高新技術企業培育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泰州高新技術企業快速發展的這幾年,正是全球興起工業新革命的時期,德國提出了“工業4.0”戰略,“工業4.0”將大大提高工業生產效率和資源利用效率,最終向“智慧制造”邁進。中國提出了自己的工業4.0方案,其核心任務就是智能制造,這是從制造大國走向制造強國的關鍵。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即是搶占制造業的制高點。泰州處于多個國家級、省級戰略區域的交匯之處,主要包括“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長三角城市群”、“揚子江城市群”等,戰略疊加形成資源匯聚、要素集聚、政策累積將對區域新一輪改革開放和高質量發展起到強有力的推動作用,這為泰州高新技術企業培育提供了寶貴的機遇。然而,是機遇也是挑戰。泰州地處江蘇中部,長江北岸,是江蘇的地理中心,位于上海經濟圈、南京經濟圈的連接點,近些年經濟發展雖取得了長足進步,但經濟體量、高教科研資源與蘇錫常相比,仍存在明顯差距,也落后于同處蘇中的揚州、南通,在高新技術企業培育核心要素競爭中處于劣勢,而且在一線城市虹吸效應下,原有的人才與資金還有向經濟圈核心城市流出的風險,高新技術企業的培育面臨較大挑戰。數據表明,泰州市近幾年高新技術企業成就顯著,但從外部橫向比較看,泰州高新技術企業總量、增量,均列蘇中末位,且低于鹽城。2019年中國共有25057家高新技術企業成為“2019年中國瞪羚企業”,其中泰州共有116家上榜,總量排全國第39位,低于第8位的南京、第20位的常州、第32位的揚州及第36位的鎮江等城市。2019年中國獨角獸企業共有88家,泰州未有上榜企業,詳見表1。泰州周邊地級市大都以船舶制造、化工、新能源等產業為主導產業,且都是“兩頭在外,制造為主”發展模式,發展水平不相上下,相互間競爭大于合作。不僅傳統產業存在同質化競爭問題,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方向和領域上也趨同,高新技術企業的培育模式亦雷同,而泰州在人才集聚、創新服務、財稅支持、金融資源等方面并不占優,導致全市高新技術企業創建面臨嚴峻挑戰。其次,泰州市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企業研發經費占銷售收入比重僅為0.95%,其中研發投入超過5000萬元的僅34家。泰州市規上企業有R&D活動單位數為1358個,R&D經費內部支出合計112億元,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建有研發機構的企業僅占40.4%,開展研發活動的不足1/3。從內部來看,泰州三市四區高新技術企業發展不平衡,高企家數最多的靖江是家數最小的高新區的兩倍。近四年企業平均銷售收入穩定增長的是泰興,波動較大的是靖江,反映出高新技術企業在產業發展新舊能力轉換中的作用日益突顯,見圖1。總得來看,泰州市高新技術企業培育近幾年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橫向比較看,泰州高新技術企業總量、增量、質量與省內先進城市存在明顯差距。制約泰州高新技術企業培育發展的主要原因,除了外部區域城市之間吸引高新技術企業培育核心要素的激烈競爭,還有城市內部的高新技術企業培育生態體系完善程度。泰州現有高企培育政策措施存在以下不足:一是高企培育重外部政策推動,忽視企業內生動力培養。初創高新技術企業在孵化期對財稅優惠補貼政策形成了路徑依賴,當孵化期滿,面臨財稅補貼退坡時,企業沒有及時在內部安排上做出相應調整,最終導致企業衰竭消亡。二是高企培育各項政策措施沒有發揮協同效應。高新技術企業培育體系外部環境,眾創空間、科技企業孵化器、科技企業加速器等孵育載體與高新區之間轉移通道存在制度“梗阻”,政府各項扶持資源沒有發揮出協同效應,沒有形成完善的高新技術企業培育生態體系。

    四、建議

    高新技術企業培育發展有其自身特征與內在規律,企業技術路線選擇、新產品研發都具有不確定性,影響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影響因素除了政府引導扶持政策措施等外部因素,還有企業發展戰略定位、新產品創新技術路線選擇、員工激勵約束機制等諸多內部因素。課題組在覆蓋泰州三市四區的12個園區100多家企業的117份有效調查問卷分析基礎上,結合多家企業深度訪談調研掌握的情況,基于科技型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需求特征,以及科技型企業創新發展的內在規律,圍繞科技型中小企業、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創新發展的培育生態體系要求,緊扣泰州工業立市發展戰略,從外部環境完善和內生動力培育兩個層面提出泰州市培育高新技術企業的對策建議:

    (一)聚焦泰州三大先進制造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目標,定向培育高新技術企業

    一直以來,人們對高新技術企業的認知存在誤區,認為只有貼上5G、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的標簽,才是高新技術企業。對于經濟體量、高教科研資源不占優勢的二三線城市,將高企培育放到一線城市的優勢賽道,結局是顯而易見的。對于泰州這樣的二三線城市,更優的選擇是將寶貴的高企培育要素資源集中投向,克服以往高新技術企業傳統培育模式下創新布點散、雜、亂,難以形成生態迭代優勢的弊端。泰州工業立市的發展戰略一直是明確的,重點發展的生物醫藥、化工新材料、裝備制造三大先進制造產業集群已形成一定規模,在國內外都有一定的市場影響力,但與產業高質量發展目標尚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聚焦泰州三大先進制造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目標,梳理產業鏈、供應鏈短板,列出目錄清單,集中全市高企培育要素資源,引導培育高新技術企業針對性布點,依托5G、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技術為三大先進制造產業集群建鏈、補鏈、強鏈,做優做強產業鏈、供應鏈。借鑒互聯網思維,高新技術企業的財稅獎補與所服務的制造產業效益增加值掛鉤,以能源合同管理類似方式,推動高新技術企業與所服務的制造產業形成共生關系,加寬高新技術企業人才外流的護城河。依托成功的高新技術企業,以點帶面,逐步培育出富有泰州產業特色的生產性服務業,走出去共同開拓外部市場,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二)建立全市園區之間互聯互通協同創新高企培育平臺

    依托在泰高校、科研機構、創新平臺,積極探索建立資源共用、風險共擔、成果共享的科技創新合作模式。基于網站協同創新平臺,通過項目眾包方式,加強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的聯合攻關,共同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產品,培育一批擁有核心技術、自主品牌和區域競爭力的優勢園區企業。支持園區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對符合高新技術企業條件的園區企業,及時幫助辦理認定手續,并享受相關政策支持。基于全市園區之間互聯互通協同創新的網絡平臺,讓數千家園區傳統企業與高新技術企業彼此合縱連橫,在資金、人才、技術上互相支援、交流,最終形成巨大的協同效應。此外,通過園區之間互聯互通協同創新平臺,可以打通高新技術企業培育體系中的眾創空間、科技企業孵化器、科技企業加速器等孵育載體與高新區之間轉移通道存在制度“梗阻”,協調政府各項扶持資源政策,發揮出協同效應,從而形成完善的高新技術企業培育生態體系,讓不同發展階段的高新技術企業都能找到合適的發展平臺。

    (三)線上線下相結合招引高企培育核心要素風險投資企業

    高新技術企業發展有其自身特征與內在規律,企業技術路線選擇、新產品研發都具有不確定性,影響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影響因素除了政府引導扶持政策措施等外部因素,還有企業發展戰略定位、新產品創新技術路線選擇、財務稅收變化安排、組織架構調整、投融資安排、股權控制權安排、員工激勵約束機制、市場競爭力培養等諸多內部因素。高新技術企業的創始人大多是搞技術出身的,對企業管理、組織管理、財務管理、市場營銷等領域并不在行,以往都是靠實踐中探索積累經驗,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機會成本過高,導致創業失敗風險增加。以天使基金、創投基金為代表的風險投資企業出于自身投資收益最大化的內生動力,不僅為高新技術企業提供直接融資支持,還會依托自身積累的豐富經驗,在技術路線選擇、財務稅收變化安排、組織架構調整、投融資安排、員工激勵、市場營銷等方面給所投資的高新技術企業悉心指導,幫助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壯大。這些風險投資因此成為高企培育的核心要素,這是政府高企培育扶持政策幫扶不到的地方,需要用市場的方式加以解決。基于泰州國家級金融支持產業轉型升級改革試驗區先行先試的制度優勢,充分發揮財稅杠桿的撬動作用,針對國內知名創投、風投企業、天使基金創始人、高管等高收入核心決策人,推出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創新招商引資模式,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提供云上虛擬注冊園區,線上線下相結合,吸引這些風險投資落戶泰州。依托創投、風投、天使基金積累的豐富企業管理經驗、產業行業經驗、股權安排管理經驗、財務管理經驗、投融資渠道等優勢,帶動相關金融服務企業的發展,從而完善高新技術企業培育所需的生態環境。

    (四)針對高企發展各階段中的痛點難點完善培育生態

    環境首先,高新技術企業在初創期大多是輕資產企業,沒有足夠抵押物,經營現金流又不穩定,時常遭遇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建議擴大政府信用貸款擔保基金覆蓋面,惠及列入三大先進制造產業集群建鏈、補鏈、強鏈目錄清單中的高新技術企業,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痛點難點問題。其次,高新技術企業在初創期、發展期經常會遇到應收賬款問題,要么賬期違約拖延,要么變相以票據相抵,嚴重影響到高新技術企業營運資金安全。建議政府與園區合作設立應收賬款清償基金,借鑒銀行保理模式,先行幫助高新技術企業清理回收應收賬款,增強企業營運資金管理能力。第三,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我國近期提出3060碳計劃,明確目標,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推動經濟增長向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轉變。可以預見,今后企業生產排放環保標準要求將會越來越高。而服務泰州市三大先進制造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的一些高新技術企業客觀上有生產排放需求,如果未來沒有環保排放指標,這些高新技術企業將難以落地,從而影響到三大先進制造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實現。因此,建議泰州市各園區在淘汰落后產能、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要有意識提前收集環保排放額度資源,將此作為高新技術企業培育核心要素加以儲備。第四,認真落實針對高新技術企業的各項優惠政策,不論企業規模大小,諸如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稅收優惠執行,財政獎補兌現等都能一一落地,切實解決高新技術企業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

    (五)推動高企引入共享機制,激發企業研發創新內生動力

    泰州的發展戰略是工業立市,推動三大先進制造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需要大批“用得好、留得住”的優秀工程師。泰州由于經濟發展水平同長三角一線城市存在一定差距,企業高級技術人員工資薪酬水平無法同長三角一線城市競爭,“虹吸”現象明顯,導致高級技術人員流失,這個問題在泰州企業中帶有普遍性。煙臺在山東所處的地理區位,同樣面臨著濟南和青島帶來的“虹吸效應”,而煙臺萬華的成功為我們提供了經驗借鑒。煙臺萬華成立之初是一個國有小企業,通過改制,引入共享機制,國有股占20.6%,員工持股占有20%,剩下是公眾股。除了員工持股機制的加持,還有科技分紅機制的賦能。企業上市后,經過幾十年發展成為了中國的“巴斯夫”。基于泰州國家級金融支持產業轉型升級改革試驗區先行先試的制度優勢,建議將高新技術企業創始人的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與企業推行員工持股、科技分紅機制掛鉤,引導高新技術企業引入共享機制,激發高新技術企業研發創新內生動力,集聚高端人才,將泰州打造成為優秀工程師的搖籃。創新發展理念在我國已深入人心,創新發展戰略已上升為國家戰略。越是科技前沿領域,創新失敗的風險越大,創新需要的人才與資金越多。高新技術企業是創新發展的排頭兵。一線城市由于集聚了豐富的高教科研資源,積累了雄厚的資本,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具有天然的優勢。而二三線城市不僅高教科研資源和財力遜于一線城市,而且在虹吸效應下,原有的人才與資金還有流出的風險,高新技術企業的培育面臨較大挑戰。由于對高新技術企業的認知存在誤區,經濟體量、高教科研資源不占優勢的二三線城市,常將高企培育放到一線城市的優勢賽道,高企培育成效不顯著。高企培育發展有其自身特征與內在規律,影響高企培育發展的影響因素除了政府引導扶持政策措施等外部因素,還有企業技術路線選擇等諸多內部因素。二三線城市培育高企,需要緊扣自身產業特色,將寶貴的高企培育要素資源集中投向,定向培育高新技術企業,服務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建立起全市園區之間互聯互通協同創新高企培育平臺,針對高企發展各階段中的痛點難點完善培育生態環境,推動高企引入共享機制,激發企業研發創新內生動力,最終形成富有城市自身產業特色的高新技術企業培育路徑。

    參考文獻:

    [1]江蘇統計年鑒(2001—2020)[Z].

    [2]泰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Z].

    [3]泰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Z].

    [4]中國瞪羚企業數據報告[Z].經濟觀察報,2019—9—17.

    [5]泰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綱要[Z].

    作者:朱軍 姚新平 陳堅 單位:泰州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 泰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規劃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91精品亚洲网站精品成人|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 www国产成人免费观看视频| 中文成人无字幕乱码精品区| 色综七七久久成人影| 成人欧美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乱码成人| 韩国免费一级成人毛片|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一区| www成人免费观看网站| 国产成人综合欧美精品久久|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狼人影院 |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www成人免费观看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69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91 | 成人综合国产乱在线| 免费无码成人AV片在线在线播放 | 国产成人yy免费视频| 日韩成人在线网站| 亚洲人成人77777网站| 小明天天看成人免费看 | 亚洲色成人WWW永久网站| 成人精品一区久久久久| 久久亚洲最大成人网4438|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成人女人毛片视频在线| 成人中文乱幕日产无线码| 欧美亚洲国产成人不卡|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性色| 亚洲国产成人片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无码综合亚洲日韩|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午夜app| 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成人午夜电影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不卡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二三区 | 成人片在线观看地址KK4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