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管理類本科生網絡自主學習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利用網絡進行自主學習已經成為一種公認的較為有效和備受推崇的學習方式。目前國內外關于網絡自主學習的研究大部分都是僅限于英語專業或者大范圍上的本科生,沒有細分至管理類學生,因此,本文通過問卷調查法、文獻法等研究方法,對桂林市八大高校管理類專業本科生進行網絡環境下自主學習現狀調查,以此探究管理類本科生的自主學習特點,發現影響自主學習的因素,并提出合理化建議,提高學生的網絡自主學習效率。
關鍵詞:管理類本科生;自主學習;網絡環境
1引言
利用網絡進行自主學習是與傳統教學相對應的一種現代化學習方式,截至2014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49億人,互聯網普及率為47.9%[1]。對于網絡自主學習,網絡教育平臺是影響其效果發揮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國的社交教育平臺有騰訊課堂、網易開放課、blog、論壇和百度搜索引擎等。社交式教育平臺最大的特點是社會化,信息交流自由和廣泛,是集體智慧的分享和共生。另外,網絡教育已不再局限于計算機和多媒體的運用,更多實現在手機和平板電腦上。2014年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了第34次《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手機用戶達83.4%,首次超過PC使用率。平板電腦2014年底使用率已達34.8%,高學歷(本科及以上學歷)網民使用率51.0%[2]。現今我國高校校園網普遍建立,大學課程和教學改革成為重點研究的課題。當前不僅是要運用信息技術改變高校的辦學條件和教學環境,更重要的是促進學習觀念和教學模式的改進,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才能適應日新月異的數字化、快速的生存環境[3]。有數據顯示,中國在線教育市場投資額已經突破4.7億元。顯然,自主學習與網絡環境的結合儼然成為不可抵擋的現代學習重要方式,當代大學生對網絡環境非常熟悉,因此探究大學生在網絡環境下自主學習現狀,可以為高校改進、完善教學質量提供一種新視角。本文運用問卷調查法、文獻法和訪談法探討了桂林高校管理類本科生的學習現狀,針對調查中發現的問題提出一些對策建議。考慮到時間地域以及問卷的回收問題,問卷調查法分為實地發放和網絡發放兩種形式。網絡問卷通過目前國內比較有代表性的網絡調查網站“問卷星”發放,設有填寫條件設置,保證問卷回收的有效性;實地問卷的填寫則采取隨機的方式,填完立刻回收。本次主要針對桂林市八大高校的管理類專業大一到大四的本科生進行問卷調查,調查主要內容是:①學生在網絡環境下進行自主學習的一般行為和態度。②學生對網絡學習資源的利用情況及教師的指導情況。③網絡環境下的自主學習的優點與弊端。④影響學生進行網絡自主學習效果的因素。發放300份調查問卷,回收有效問卷271份。
2問卷調查的主要結果
2.1學生在網絡環境下進行自主學習的一般行為和態度
首先調查的是學生平時每天用于上網的時間、上網時間中用于自主學習的比重和所進行的網絡自主學習活動(見表1)。調查數據顯示,49.82%的學生有涉及網絡自主學習,36.53%的學生是很少且幾乎不涉及網絡自主學習。表1數據顯示,73.43%的學生查找或下載學習資料,60.89%的學生瀏覽課件,58.67%的學生使用應用學習軟件等。
2.2學生對網絡學習資源的利用情況及教師的指導情況
從學生對網絡學習資源的了解以及利用情況、教師是否對學生有自主學習材料和學習方法方面的指導進行調查(見表2)。表2的數據顯示,有80.44%的學生使用手機學習軟件,66.05%的學生使用搜索引擎搜索資料等。調查數據統計得出,個別老師建議網絡自主學習材料和學習方法的比例占64.58%,很多老師建議的比例只占22.51%。
2.3網絡環境下的自主學習的優勢與弊端
雖然互聯網的帶動給網絡環境下的自主學習帶來許多優勢,但同樣有其弊端之處,我們從這兩方面分別進行了調查(見表3)。調查數據顯示,77.49%的學生認為能夠獨立的學習和能有目標、有計劃地學習以及能選擇合適自己的學習方式,67.53%的學生認為可以自己選擇學習材料等。表3的數據顯示,64.58%的學生認為受到自己以及周圍的人QQ、手機接聽干擾,63.84%的學生認為網絡環境繁雜、網站良莠不齊、易受干擾等。
2.4影響學生進行網絡自主學習效果的因素
該因素的研究主要從學生在進行網絡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選擇解決困難的途徑和學生進行網絡自主學習的專注度去調查(見表4)。從表4的數據顯示,67.16%的學生認為網絡資料太多不知道如何進行選擇,57.56%的學生認為沒有濃厚的學習氛圍、自律性不強等。調查數據顯示,有28.04%的學生選擇繼續深入查找網上的資料,22.14%的學生選擇自己思考等。
3學生網絡自主學習效果不佳的主要影響因素
從學生在網絡環境下進行自主學習的一般行為和態度來看,四個年級的學生情況各有不同。大學四個學年的課程量和學習量不一樣,大一大二的學生更側重利用網絡自主學習的方式鞏固課程知識,大三學生是全面學習專業課程階段,大四的學生是找工作和實習的階段,對網絡自主學習的需求較少。在涉及網絡自主學習的活動方面,除了與教師和同學利用QQ等進行學習是交流學習之外,其余均是單獨學習,反映出學生缺乏與他人交流學習的意識。從學生對網絡學習資源的利用情況及教師的指導情況來看,多數學生對網絡學習資源雖有所了解,但對其利用方面則有所欠缺。一是學生不夠了解各種網絡學習資源;二是大多數學生使用最多的是手機,首選的多是手機學習軟件和搜索引擎。從教師的指導情況上看,只有22.51%的老師比較重視對學生進行網絡自主學習材料和學習方法的指導。一是老師還未意識到網絡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多是建議學生去圖書館查閱文獻資料;二是其對于網絡學習材料和學習方法的認識有限。在網絡環境下進行自主學習的弊端方面,學生認為最干擾的兩項是自己和周圍的人QQ和手機接聽干擾以及網絡學習資源繁雜、學習網站良莠不齊。一是在網絡環境下進行學習有許多誘惑,需要學生有足夠的自制力;二是學生不懂選擇合適的網絡學習資源。學生進行網絡自主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有:不懂選擇網絡學習資料、有較多網絡學習外的誘惑和缺少老師的輔導和答疑等。一是學生沒有結合所學的知識去選擇網絡學習資源;二是網絡環境下學習存在許多誘惑,并缺少濃厚的學習氛圍,對學生有很大的挑戰;三是教師對于網絡學習答疑缺乏意識,仍停留在傳統學習那種答疑模式。
4對策
根據上述調查分析結果,對學生、老師、網絡平臺建設以及教育體制提出了合理化建議。
4.1優化網絡環境建設,加強網絡教育體系建設
建立一個便捷、安全、方便學習的網絡教育平臺體系是提高網絡自主學習的重要途徑。一是需要學生結合學習內容和學習習慣選擇網絡學習資源。網絡學習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有推廣和支持力度不夠的原因。教育部應該加大教育投資建設精品課程和升級圖書館硬軟件,高校則向老師和學生積極推廣圖書館以及這些軟件和平臺。二是網站的設計要突出重點,在內容呈現上從難到易的過程,并且重視知識的遷移,可以適當增加一些知識拓展和相關學習網站的鏈接。
4.2引導學生提高自控能力和主動性
調查結果顯示,學生每天的上網時間中用于學習的比例很少,且存在較大的隨意性及容易受到學習外的網絡誘惑。首先,學校制度方面可以晚上提早關燈、在上課時段上課地點安裝手機信號屏蔽器等。其次,在提高大學生學習主動性方面:學校可以不定時地組織自主學習考試,以便檢驗學生前一階段的網絡自主學習的情況;在評獎學金時把網絡自主學習作為一個加分項;學校應該注重心理教育,旨在增強大學生學習動機。
4.3培養分享意識
針對分析結果中提到學生喜歡單獨學習的問題,筆者認為網絡自主學習雖然強調的是自主學習,但是同樣離不開和別人分享、交流學習信息,這需要教師鼓勵學生交互式學習。分享意識的培養須靠激勵措施,如可建立專門討論的網上交流平臺,按專業分并將老師納入平臺,問答體系相呼應,而每個學生有自己的賬號記錄,分享時間和知識必須達到最低時數。
4.4強化教師在網絡指導方面的作用
從教師的指導情況來看,很多教師依然保留著傳統的教學模式,較少對學生進行關于網絡自主學習資料和學習方法的指導。為了強化教師在網絡指導方面的作用,可以把網絡指導納入教師的績效考核中,并且在教師評職稱時把對學生的網絡指導作為一個重要的考核因素。同時,學生在進行網絡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也無法及時獲得教師的解答,因為教師仍停留在傳統學習下固定教室固定時間段的答疑模式,這方面可以通過規定教師的網絡輔導時間、統計教師在校輔導時間與回答輔導的記錄量等來考核與引導。
4.5加快教育教學改革
大學生自主學習的動機和效果與教育體制息息相關,教育質量要上新臺階,一是以全面實施素質以教育為導向,建立科學的教育質量國家標準體系和評價導向機制;二是加大教育經費投入,改善普通大學的辦學條件;三是加強教師的隊伍建設,對教師進行培訓;四是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積極推進課程改革和教學方法、手段的現代化[4]。
參考文獻:
[1]第35次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DB/OL].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www.cnnic.cn/.
[2]第34次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DB/OL].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www.cnnic.cn/.
[3]張倩葦,桑新民.網絡環境下學習評價新模式的探索[J].中國遠程教育,2002,(2).
[4]十二五時期我國教育改革的五個重要方向[DB/OL].中國教育新聞網,www.jyb.cn/china/gnxw/201103/t20110328_422160.html.
作者:阮丹露 李夢雪 陳婷 單位: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