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大學生網絡成癮高校管理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學生自身的原因
學生自己為樹立起遠大的理想。理想作為一種信念,能夠支撐人為了這一信念而奮斗,如果每天都為此反省一下,即時地調整自己的航向,不至于迷失自我。理想會產生巨大的驅動力。沒有明確的理想,學生們就會缺少學習、生活的動力。有一小部分的大學生就是因為缺乏遠大理想的支持,人整日都顯得昏昏沉沉,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習沒有興趣,最后只能夠寄“心”與網絡,導致網絡成癮。
學生自己性格因素的影響。網絡只是網絡成癮的外部刺激因素。那些性格內向、喜歡獨處、孤僻、敏感、自卑的學生更容易上網成癮。同時那些自我意識太強、理想不切實際或著缺乏很強的意志力,缺少自我約束能力等的學生,也容易在網絡空間尋找寄托,上網成癮。
還有一些學生存在著“考上大學后就可以盡情地玩”的錯誤思想。正是因為這種錯誤思想的存在使得他們容易在高考過后就過于放松,產生松懈心理,從而特別容易沉迷于網絡。
還有一些學生則是因為學習上或者是感情上受到打擊而產生了自暴自棄的心態。這些學生覺得自己很難在就業競爭中取勝,又覺得時間不夠,壓力太大,對自己失去了信心,最后只能夠是到網上逃避現實,以獲取成就感。
(二)來自外界因素的影響
網絡本身具有很強的“魔力”。因為網絡的開放性,在網絡上進行交流可以不分國界、性別,不分身份的高低貴賤,可以無拘無束的進行交談。在網上進行交流時會使得上網者對所交談的對方產生很大的好奇心,引導著上網者很想了解對方,特別是對那些想象力過于豐富的學生,更是難以擺脫這種誘惑。同時,網絡上的信心十分的豐富,學生能夠從網絡上獲取各種各樣的信息,最后難以自制以至于成癮。
來自群體的影響。良好的群體氣氛可以對個體行為進行正確的引導,反之亦然。過度使用網絡的現象在大學生中往往呈現出“小群體”現象。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大學生們有群體歸屬和被群體認同的需要。這種“從眾”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學生個體的判斷能力以及他們的自我意識,從而導致過度上網現象的發生。
來自家庭的影響。有很多時候家庭因素也是學生沉迷網絡的一個重要原因。父母離異或關系緊張、父母一方或雙方去世、家長過于溺愛等都有可能讓學生沉迷于網絡而無法自拔。
二、大學生網絡成癮的防治對策
(一)大學生自身方面
對于大學生自己來說必須要形成良好的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態度。大學生必須要在平時多多的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在課文時通過看課外書、聽音樂、參加社團活動、體育鍛煉等各種方式來豐富自己的課外業余生活,積極的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從而沖淡來自于網絡的誘惑。同時,還要讓學生養成熱愛并努力學習自己所選專業的知識的興趣與態度。還應該積極的與他人進行交流、和睦相處,不斷的完善自身的人際關系。大學生自己必須要明確為何要上網?在上網時,必須要做好合理的計劃,管好自己的上網時間,要學會對那些會讓自己分心事物說“不”,集中精力完成任務,提高時間利用效率。大學生自己要養成積極健康向上的情緒。如果遇到心理問題,要積極的進行心理咨詢,從心理醫生那里獲取正確的應對方案。
(二)學校方面
學校應該積極的開展各種網絡教育,讓大學生樹立起正確的網絡觀念,認清網絡的本質,提高他們對網絡資源選擇力和鑒別力。讓他們明白不應該將網絡作為逃避現實生活問題或者是消極情緒的消遣工具。同時學校還應該積極地對大學生開展心理健康咨詢服務。學校可以建立起專門的心理服務中心,加強對那些已經有癮的學生的心理輔導和幫助,開通“網絡成癮”的相關心理咨詢熱線。同時學校還應該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通過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業余愛好,防止上網成癮。
(三)家庭方面
學生的家庭成員要積極的與學校進行溝通,對學生在學校的情況進行及時的了解。同時,還必須要加強與學生的心靈溝通,減少彼此之間的隔閡,讓學生從心理面感受到來自家庭的關心。家長要平等地與孩子進行溝通交流,為學生們創造一個輕松環境,要主動詢問學生最近的生活、學習狀況,同時了解一些網絡知識,再通過平時細微的關心一點點感化學生。
三、結語
網絡成癮癥已經成為心理學界公認的一種心理障礙疾病。它給大學生的成長帶來的嚴重的負面影響,因此,應該引起廣大高等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積極的建立、建全一套有效的針對大學生網絡成癮的防治措施,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大學生們更加健康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