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管理會計人才培養問題及對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管理會計是現代會計的一個重要分支,主要服務于企事業單位的內部管理需要。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當前高校管理會計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從提高對管理會計專業的重視程度、更新管理會計課程理論體系、改進教學方法、增加實訓課程、提高師資隊伍素質5個方面探討高校培養管理會計人才的方法。
[關鍵詞]高校;管理會計;人才培養
1高校管理會計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1.1重視程度不高
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均是現代管理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在企業內外部管理中都扮演著重要角色。相對而言,管理會計是對財務管理的進一步深化與發展。目前,在我國多數高校的會計專業體系中,均涵蓋了這兩大內容。其中,財務會計的教學時間更長,所占比重更大,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管理會計的重要性。例如,基礎會計、中級財務會計、高級財務會計這3門課程是會計專業的主要課程,三者層層遞進,但內容略有重合,占據了較多的課時量。除此之外,還設置了手工賬、電算化等適用于財務會計的實踐課程,財務會計已經形成相對完善的理論-實踐教學體系,而多數高校的管理會計教學多以理論為主,且課時量遠遠低于財務會計,這顯然與其在現代社會經濟中的應用價值不符。另外,這種課程設置也使很多教師不能從根本上重視管理會計的價值,自然也無法將更多的科研精力投入管理會計的課程改革與升級中,逐漸形成惡性循環。
1.2管理會計內容不成體系,脫離實際
管理會計的內容比較復雜,包括分析決策、規劃控制、預算考核等。目前,管理會計教材內容多,重點不突出,且與成本會計、財務會計、財務管理課程的部分內容重復,沒有突出管理會計專業教材的特色。同時,管理會計中講到的一些方法不易操作,比如,凈現值法、本量利分析法、作業成本法、經濟訂貨批量模型等,應用到工作中需要一定條件。另外,教材中大多將傳統的管理會計理論作為重點,比如,短期經營決策、本量利分析,而新內容介紹得較少。
1.3教學方法落后
如前所述,當前高校對管理會計的重視程度明顯低于財務會計,很多教師也缺乏對管理會計教學方法的研究,大多仍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很多高校雖然引進了慕課等現代化教學手段,但是管理會計占比不大,板書、多媒體等傳統教學方法占主流,本質上仍然是一種灌輸式的教學方法,這固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向學生傳授一些管理會計的相關理論,卻無法有效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管理會計的積極性。多數學生學習管理會計課程的目的是應付考試,自然不能將其當作一項長效技能看待,走上工作崗位后很難符合工作要求。
1.4缺乏管理會計實訓
管理會計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涉及多方面內容,單一的理論學習容易使學生在實際工作中陷入茫然無措的狀態。當前多數高校已經開展了稅務實訓、會計電算化等傳統實訓課程,卻沒有開發出與財務會計理論教學相匹配的實訓課程,很難發揮實踐操作的價值。例如,全面預算管理這一板塊,不僅是管理會計課程體系的核心內容,也是現代企業日常運轉中比較重要的實踐板塊,但是多數高校僅單純地關注理論與計算教學。
1.5師資素質亟待提升
管理會計作為一門創新性的學科,與經濟發展的前沿熱點密切相關,也是一門理論同實踐深度融合的現代化學科。作為學科教學的直接主體,教師隊伍的素質直接影響管理會計課程的教學效果。在教學中,教師既要熟悉本學科的核心理論與熱點內容,又要聯系實踐,認識到管理會計的本質。但是當前高校會計專業的教師往往是在完成學業后直接參與教研工作,這一點在年輕教師群體中更為突出,他們雖然擁有雄厚的理論基礎,但是缺乏充分的實踐經驗,在教學中可能存在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的情況。
2高校管理會計人才培養的對策
2.1提高對管理會計的重視程度
管理會計人才是市場經濟環境中必不可少的專業性人才,其中,管理會計人才是否具備扎實的能力基礎,直接關系到企業能否保持穩定的發展態勢。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體,必須將管理會計人才培養納入專業的人才培養體系中,將其作為一項明確的戰略性任務,認識到人才培養同國家經濟發展密切聯系。相對來說,我國管理會計人才建設起步較晚。雖然企業在日常經營中具有較強的實踐性特點,但是如果缺乏高校強有力的專業培養體系,這一轉型也勢必面臨現實挑戰。因此,高校要充分利用自身學術性、專業性優勢,以前瞻性的目光看待當前的轉型機遇,將學生的長遠職業發展規劃納入課程教學、成果評價過程中,以培養理論扎實、技能過硬的現代復合型管理會計人才作為長期的育人目標。
2.2更新管理會計課程理論體系
管理會計人才雖然具有較強的應用性特點,但是其實際工作中涉及各項復雜事務,也與經濟發展的大形勢密切相關,必須及時更新相關理論知識。綜合來看,相較于市場經濟經驗更加豐富的西方發達國家來說,我國管理會計的理論體系仍然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首先,及時更新管理會計教材。適當地引入美國注冊會計師考試的相關內容,為教材注入前沿的國際化經驗,但同時又要結合中國市場經濟的發展現狀,參照中國注冊會計師考試的相關內容,突出我國管理會計理論體系的特色。其次,優化理論體系。管理會計理論體系與傳統的財務會計、財務管理等課程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合,在這種情況下,高校應綜合考慮整體的人才培養戰略,對各個板塊的內容進行優先次序排列,并刪除不必要的內容。例如,資金時間價值直接影響企業整體效益,相對來說更加偏向于財務管理領域,應成為財務管理課程中重點講授的內容,不必在管理會計課程中重復出現。但是績效評價、質量成本管理等管理會計課程的核心內容,不僅需要重點講授,還應將其作為專業核心內容,必要時可以增加相應課時,幫助學生認識到相關理論的重要性。
2.3改進教學方法
管理會計的主要職能是根據財務信息為管理者提供面向未來的經營決策的建議,對財務人員的分析能力有較高的要求。一般來講,從事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人員,管理會計能力的高低決定其職場上升空間的大小。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多采取案例教學方法,選取一些經典案例在課堂上進行小組討論,讓學生從實際案例中理解管理會計的決策方法,提升管理會計教學的生動性。另外,學校可邀請企業的高級管理者來校開講座,使學生跳出課本來感受管理會計的魅力,讓學生有效應用自己所學的知識,明白高級財務管理人才應具備的能力,從而增加學生對管理會計課程的興趣。
2.4增加實訓課程
第一,學校應建立管理會計實驗室,采購專門的管理會計軟件,開設管理會計實訓課。在內容方面,實驗課應與理論課相結合。例如,管理會計課程課時分為理論課時和實踐課時,將管理會計課程分為兩階段教學,理論聯系實踐,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第二,校企合作,搭建實習平臺,讓學生在崗位實習中獲取經驗。第三,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管理會計方面的技能競賽,在比賽中模擬企業經營管理的情景,利用所學的管理會計知識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發現自己的薄弱環節,有效應用管理會計知識。同時,還能幫助教師發現自己教學的盲點和不足,及時補充前沿管理會計內容,更新教學理念,達到以賽促教的目的。
2.5提高師資隊伍素質
高校必須從理論與實踐兩大關鍵層面出發,不斷提升管理會計師資隊伍素質。在理論方面,財經類高校及綜合類高校的經管學部要利用好現有的學術資源,成立專門的管理會計研究中心,部分不能滿足條件的高校可以成立相應的教研小組,為其提供專項的科研支持,鼓勵教師主動發表管理會計領域的專業成果。同時,加強兄弟院校間的交流合作,以專題研討、科研項目合作等形式,凝聚較強的管理會計專業力量。在實踐方面,為現有的教學科研崗位教師提供赴企業參訪、掛職的機會,使其能更加直觀、深入地了解企業管理會計運營的真實過程,并將先進經驗帶回課堂教學中。此外,加強同企業間的合作,引進專業實務人員負責實踐板塊的教學工作,構建理論與實踐密切結合的“雙師型”教研隊伍。
3結語
在知識經濟的時代背景下,我國各企業對前沿專業人才的需求較多,其中,管理會計作為經營管理領域的現代復合型人才,廣受各大企業的青睞。但是,由于管理會計理論在我國的應用時間較短,相關實踐經驗相對匱乏,與企業人才需求數量相比,能夠勝任現代企業工作的管理會計人才存在較大缺口。高校是培養專業人才的基地,以培養適合社會經濟發展的人才為基本目標,必須積極承擔培養管理會計人才的任務,以自我革新、持續學習的態度,持續優化管理會計人才培養體系,向社會持續輸送一批批專業素質過硬的管理會計人才。
參考文獻
[1]侯樂鵑.數據驅動時代高職院校管理會計人才創新培養研究[J].農場經濟管理,2020(4):50-51.
[2]楊春子.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管理會計教學改革探索[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0(10):221-222.
[3]代利剛.新《會計法》背景下高校培養與建設管理會計人才隊伍的研究[J].經營與管理,2020(7):94-98.
[4]屈志鳳.民辦高校管理會計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會計師,2014(5):45-46.
作者:童曉瓊 單位:海南科技職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