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綠色低碳對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影響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2月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等三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促進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力爭到2025年,鋼鐵工業基本形成布局結構合理、資源供應穩定、技術裝備先進、質量品牌突出、智能化水平高、全球競爭力強、綠色低碳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格局。
在冶金工業信息標準研究院院長張龍強看來,《意見》對鋼鐵工業給予了三大最新定位,即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建設現代化強國的重要支撐和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領域,既是對鋼鐵工業功能地位的充分肯定,更展現了鋼鐵工業肩負的責任和擔當。同時,《意見》要求立足新發展階段,加快推進鋼鐵工業質量、效率、動力三大變革,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促進質量效益全面提升。可以看出,實現鋼鐵工業更好地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和路徑是清晰的。“此外,‘十四五’時期,鋼鐵工業仍存在原創性成果不足、基礎研究有待加強、部分關鍵技術缺失等問題,要依靠創新驅動,全面推動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張龍強補充道。
而在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黨委書記、總工程師李新創看來,綠色低碳發展是鋼鐵行業轉型升級發展的重中之重。《意見》提出了5個方面的目標要求,抓住了綠色低碳發展的要點,不但有超低排放改造80%以上、噸鋼綜合能耗降低2%以上、水資源消耗強度降低10%以上的3個量化指標要求,也有產業耦合發展、2030年碳達峰等導向性目標任務,目標清晰,方向明確、任務具體。“針對上述目標,《意見》逐一提出了具體可操作的措施。特別是在低碳發展方面,提出了編制碳達峰方案、建立低碳冶金創新聯盟、構建碳排放數據管理體系等一系列措施。”李新創如是說。
與此同時,《意見》提出,增強創新發展能力,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重點圍繞關鍵共性技術及通用專業裝備和零部件加大創新資源投入,加強標準技術體系建設。李新創表示,《意見》將“創新能力顯著增強”作為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的第一目標任務,提出了研發投入1.5%以上的資金保障目標,并在主要任務中依然率先提出“增強創新發展能力”的任務,既明確了搭建平臺、創建聯盟、健全標準體系等措施,又指出了關鍵共性技術和裝備攻關的具體方向。
李新創進一步指出,目前,我國仍有70項200萬噸左右“短板”鋼鐵材料需要依賴進口,有實力的企業應加大對“卡脖子”鋼鐵材料的攻關,加強對氫冶金、低碳冶金、潔凈鋼冶煉、薄帶鑄軋、無頭軋制等先進工藝技術的研發,通過創新尋求突破,解決好“卡脖子”鋼鐵材料、關鍵核心設備進口和先進低碳技術創新問題。“一方面,加快應用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建立泛在感知互聯的工廠運行環境,提升燒結、煉鐵、煉鋼、軋鋼等生產過程的實時感知能力。另一方面,開發基于數據驅動、機理模型的先進工藝控制系統,構建面向主要生產場景的數字孿生模型,提高生產和管理智能化水平。”李新創最后說。
作者:李元麗 單位:人民政協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