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林業工程建設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當前我國林業生態建設中所存在的問題
1.1森林資源總量匱乏,國家資金投入力度不足。就當前我國林業的發展現狀而言,總體存在森林資源的總量不足以及分布不規律的情況,人均的森林面積占有率遠遠低于世界水平。這就直接導致了很多地區的森林覆蓋率大大的降低,同時與生態環境的改善要求也存在著很大的差距。林業生態建設是一項任務極為繁重的工程項目,存在著資金的缺口大,國家的投入力度不足的問題。使生態建設的發展緩慢,生態環境治理昂的發展規模受到限制,只能夠形成局部的治理,導致總體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不能夠得到制約,使生態建設持續惡化。
1.2沒有明確的生態環境意識,在治理的過程中持續遭到破壞的現象時有發生。但是由于人們長期以來對林業存在著認識上的偏差,且傳統的治理思想也會對其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最終形成了人們通常只把林業的發展當做是一般產業的發展來看待,只追求其經濟利益的提升,而忽略了其社會效益以及生態效益,只在乎眼前的利益而忽視長遠的發展,對森林過度的砍伐和破壞,造成了森林資源日漸減少的現象,使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遭受了進一步的惡化。
1.3林業生態工程質量偏低。林業生態項目效益低下一些地區短期內退耕面積過大、退耕速度過快帶來不少問題。由于良種生產供應不足,導致劣質種苗被栽種,進而使得補植任務過大,既加大了造林成本,又使造林質量不高。林業生態工程質量偏低,不能穩定地發揮預期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1.4林業生態工程管理水平粗放
1.4.1林業生態工程規劃的可操作性差。各級規劃只有工程總體目標,沒有分解為各個環節,未確定各個環節的技術指標,沒有將規劃落實到地塊上,不能進行質量和進度的有效監督,為不同規劃的地域重疊和統計造林面積的數字失真提供了可能性,造成了年年造林不見林的“植數造零”現象。
1.4.2經濟林發展缺少整體規劃及數量調控。受經濟利益驅動,各地明顯存在盲目增加經濟林面積的傾向,政府沒有根據經濟林的最優適生區和供需平衡對其發展進行整體規劃和宏觀調控,因而出現了果品銷售難和群眾忍痛砍掉果樹的現象。
1.4.3林業生態工程建設普遍存在責任不明現象。據反映,受地區部門利益驅動,存在生態環境建設工程多頭管理、責任不明確的現象。如果國家不注意及時制止,這種趨勢會有可能增強,如很多縣份的生態環境建設項目經費由縣計委這樣的非行業部門掌握,但卻牽頭組織農業、水利和林業部門共同實施項目。
二、我國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主要對策
2.1以可持續發展理念為指導,提高對林業生態工程建設重要性的認識。要正確認識人類與環境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樹立生態經濟思想。積極搞好宣傳、深入貫徹可持續發展理念,提高全社會對林業生態工程建設重要性的認識,加強林業建設方針、政策和措施的制定工作。進一步提高對林業生態工程建設長期性與艱巨性的認識,堅持統籌規劃,突出重點,有步驟地實施。要改變林業的基本現狀,必須實行森林資源永續經營,要提高森林資源質量,優化森林群落結構,培育速生優質新品種,追求綜合效益最佳。
2.2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加強對資金的監管。林業生態工程建設項目的主體是國家,國家要調整財政政策,增加對林業生態工程的投資力度,要把林業生態工程建設投資納入各級政府的財政預算,并予以優先安排。動員社會力量,廣開渠道,建立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基金制度,統籌安排,分級管理,專項使用,并逐年增加資金規模。加強國際合作,積極爭取國外援助和優惠貸款。在加大投資的同時,建立科學的資金管理模式,健全對工程建設資金的強制審計監督制度,加強對資金的監督管理。
2.3提高造林質量,加強森林經營和保護管理。在造林工作中要制定出具體和可操作性強的規劃,用于指導生產,在造林生產中要嚴格按照規劃設計組織施工,確保規劃落到實處。要規范造林技術,完善造林機制,提高造林質量,充分調動群眾造林積極性。造林后的管護工作要及時跟上,建立健全管護機構,組建管護隊伍,購置管護設備,建立管護制度,確保管護工作落到實處。做好資源培育,資源保護和資源管理工作,嚴格林地和森林采伐利用管理,真正實現越采越多、越采越好、青山常在、永續利用。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生態觀念的逐步深入和發展,人們逐漸意識到生態發展在林業建設中的重要性,逐步從追求林業的經濟效益轉化到追求其生態效益,實現林業的可持續發展成為了林業發展的根本目標。
作者:辛百勝 單位:肇東市生態林管理處